廣東六祖寺發生居士穿袈裟事件 |
接下來要討論的,是「廣東六祖寺發生“居士披袈裟”事件」這一則新聞,此是於2015年5月18日下午,廣東佛教協會副會長、六祖寺方丈大願法師,舉辦法子傳法大典,將禪宗法卷授予了十二位法師和一位居士,其中居然讓這位居士披紅祖衣(即出家眾的九衣),經由大陸佛教界眾多有識之士抗議,才將紅祖衣收回並道歉。
看到這一則新聞,猜想大願法師原本應該是想仿照當初禪宗五祖弘忍傳法給六祖慧能的典故,因為慧能受法得衣缽袈裟時,還是一位在寺內打雜舂米的行者,不具備出家人的身分,可是大願法師不曉得是否記得,慧能是在十五年後才有因緣出家受戒,他也是在受戒成為真正的出家人後,才搭衣上座說法。[1]
這種混淆「袈裟」觀念者,其實也不少,不過發生在出家眾的行誼上,就令人覺得疑惑,而且還是一位住持。印隆也曾經在南部寺院時,親眼看到誦經團的成員(就是與殯葬業者合作,以誦經法事為工作者),燙著蓬鬆俏麗捲髮,卻搭著九衣,帶領喪家進塔!而藏傳佛教中,也有一些瑜伽士穿著藏傳僧人的僧服,但因為大家對藏傳佛教更是不孰悉,誤以為他們都是出家人。
參:
3. 遇見喇嘛?
「袈裟」為出家眾的的法衣,有不正色、壞色、染色等意義,因為出家眾所穿的法衣,都要染成濁色,故袈裟是依染色而立名的(對比在家眾之「白衣」)。又因其形狀為許多長方形割截的小布塊縫合而成,有如田畔,故又名「割截衣」或「田相衣」,亦稱「福田衣」。依佛制有「三衣」,為大、中、小三件:大者,名僧伽梨,又名九條大衣(九衣);中者,名鬱多羅,又名七條衣(七衣);小者,名安陀會,又名五條衣(五衣),依場合穿著不同的法衣。大凡僧眾之法衣,以避在家並外道人所用者為旨,即在異於俗。
而漢傳佛教的出家眾,因為民情風俗之故,不像熱帶地區直接披掛一塊袈裟纏身,因此另有短掛、中掛(羅漢掛)及長衫的僧服。另外處於西藏高原的藏傳佛教僧人,也有相應的服制。但就如「在家居士可著僧服嗎?(聖嚴法師-大法鼓
0475)」這篇開示所說,雖然漢傳佛教的出家僧服為漢服演變而來,但已成為出家眾的標誌,因此在家眾最好不要穿著,以免造成「僧俗不分」的感覺。
而現代有些出家眾,也穿戴起一些在家眾的服飾(印隆還親眼看過馬靴),乃至羽絨衣等,或許覺得這是現代的方便,但難免會有些異聲出現。建議在公共場合,還是以大眾認同的僧服為主,才不會導致「僧不僧、俗不俗」的感覺。感恩一代高僧 虛雲老和尚(末法僧徒之衰相),致力於保存出家人一領大衣,因此我們才有這樣珍貴的僧服可以穿著。想當初求度圓頂時,初穿上僧服的那份感恩與感動,怎能不好好珍惜與努力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