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印隆的法身慧命紀念日,也就是得到具足戒體、正式成為比丘尼的一日(三壇大戒)。今日也剛好有幾位菩薩來拜訪印隆,討論關於出家的事宜,也是很巧合的美事。
關於出家,印隆在blog上,除了有以日記寫下個人的心得之外,也有一篇「出家」專頁,與各位道友分享關於出家應有的心態、行儀等相關文章,祈願所有的修行者,都能建立良好的出家因地,做一個發心正確的修行者,永不退道心。
「良好的出家因地」非常重要,即是「正確的發心」,也就是 《沙彌律儀》所說的「好心出家」者。每位出家眾的出家因緣都不同,但唯有正確的發心--為佛教、為眾生,才能堅固道心,任何的境界都會轉化為成就道業的資糧。
印隆也與今日來訪的幾位菩薩分享:什麼樣的心念,就會相應什麼樣的境界。如果遇到人我是非之境,第一是要反省自己,因為自己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才會看到這些境界。也有可能是考驗與增進你的道心,所以會示現一些境界,看看你的能耐有幾分、悲願有多少?其實一切的境界都是眾緣和合,非有非非有;但如果自己被境界所轉了,就要趕緊提起覺照力,不讓惡念(貪嗔癡)繼續下去,以道心勇猛精進,絕對能過關!
還有,絕對要簡樸自重,珍惜十方檀越的護持。不要揀擇,常住給你什麼樣的道糧(四事供養),是你當下的因緣與福報。要做到好的不貪,劣的不嫌,一切感恩接受!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至道無難,為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也不要以世間心做佛門事,在當下所動的任何一個念頭,都要以出離心為根本,才能真正利益眾生。否則很有可能會「嘴上說空,行在有中」,看是是行弘法利生之業,卻是增長自己五欲熾盛之心!聖嚴師父的教導切莫忘記:「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所思所言所行都是要令眾生離苦得樂。但若變成「提升名聞利養,建設生死火坑」,讓自己以及與你有緣的眾生失去法身慧命,那你是跪香萬劫也對不起佛陀的恩德!
外現聲聞身 內密無上印
身行菩薩道 廣度諸有情
身行菩薩道 廣度諸有情
受戒前應如法恭請「三師七證」作為十方戒子之得戒、羯磨、教授三師和尚以及尊證七師。登菩薩壇時更以釋迦如來、文殊菩薩、彌勒菩薩為三師和尚,十方諸佛為尊證,一切菩薩為同學伴侶。又「戒壇」亦為場地要緣,先須結界,受戒期間,戒子於界場內淨心求戒,不得出離。
戒為佛教各宗派之根本行持,《楞嚴經》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根本律》中更明示:「若不持戒,縱有多智禪定現前,皆成魔業。」故知三壇大戒,乃發心出塵之行者繼剃度大典之後,更具重大意義之法儀。
何謂三壇?
- 沙彌(尼)壇
凡行者發心出家,必先受持沙彌律儀。沙彌者,有「息慈」之義,謂息世惡染而慈濟眾生,欲行「息慈」之事,則須依十戒內護自心,外慈有情,並習威儀,攝化眾生。故言「沙彌律儀近為比丘戒之階梯,遠為菩薩戒之根本。」 - 比丘(尼)壇
比丘壇傳授之「具足戒」,又作「大戒」、「近圓戒」,有親近涅槃之義。欲受此具足戒者,當得身體強健,六根具足,無有聾盲等患,且已受持沙彌戒者。持守具足 戒者,於一切境界中精勤修習,擇善離惡,趨於圓滿。比丘依於此戒,荷擔如來家業,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了知諸法實相,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身求安樂,發 弘化度眾之願,行廣利有情之事。 - 菩薩壇
菩 薩戒,於《梵網經》云:「是諸佛之本源,行菩薩道之根本,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出家佛子既已自知生死苦趣,進而當迴小向大,以佛的悲智願行,為己之悲智 願行,於利他中完成自利,即所謂「為利有情願成佛」,是故菩薩戒為行菩薩道之根本,是諸佛之本源。菩薩戒之內容為三聚淨戒。一者、「攝律儀戒」,乃斷捨一 切惡行,含攝諸大乘律儀。二者、「攝善法戒」,乃修習一切善法,攝持菩薩行,廣行六度。三者、「攝眾生戒」,又作「饒益有情戒」,乃以慈心積極利益一切有 情,由攝受眾生,信樂學佛。
出家法師受持如來三壇大戒,成為修道解脫的真正僧寶,亦彰顯出菩薩自利利他之行願。八十七年基隆十方大覺禪寺的如來三壇大戒,由惟覺大和尚擔任得戒和尚,共有四百多位新戒傳佛心燈,續佛慧命,發願肩負起於社會上啟迪人心,救度群迷,大轉法輪之歷史使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