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誓願弘揚普賢行懺悔法門

普賢菩薩迴向偈(弘一大師)


 昨日下午,與一位認真的菩薩相見,聽著她這幾個月來的修持心得,真令印隆感到歡喜,不負當時印隆為她取此皈依法名的用心(20130104-為證懺菩薩皈依記)。

 生死極苦!但一切也是我們自作自受。我們無始劫以來,不知造作了多少惡業,生死習性深重,在生死輪迴大海中,頭出頭沒,受苦不已!不但自己苦,也讓眾生苦。

 《法華經》〈譬喻品〉云:「汝等莫得樂住三界火宅,勿貪麤弊色、聲、香、味、觸也。若貪著生愛,則為所燒。[1]根(六根)[2]塵(六塵)[3]相對時,若背覺合塵,則為所迷。

 《法華經》〈化城喻品〉云:「廣說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4]

 「十二緣起」,即:無明、行、識、名色、[5]六入、[6]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循環相續的結果。也就是說, 有情眾生由於一念「無明」,因而造作各種「行」為,因此產生業「識」,隨著業識投胎而有「名色」,繼而「六入」成形,藉著六入接「觸」外境而產生感 「受」,而後生起「愛」染欲望,進而有了執「取」的行動,結果造下業「有」,「生」命的個體就此形成。有了「生」,終將難免「老死」,「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於是就有情眾生一期又一期的生命,便因此生生死死,流轉不已!

 十二因緣顯示的是有情生命流轉的因果關係,當中「無明」和「行」是過去世的因,依此二因而生出「識」、「名色」、「六入」、「觸」、「受」等現在世的果;再由現在世的「愛」、「取」、「有」再次種下未來世「生」、「老死」的果,由此產生三世之間「惑、業、苦」的因果輪迴關係,稱為「三世二重因果」。

 這個現在世的「愛」,就是我們的分別心。根塵對境時,[7]生起種種愛染分別;由於愛染分別,因此有種種貪執妄想,在自己所認為的「愛物」中爭權奪利不已!想想看,糞便中的蟲蟲所爭相啖食之美味佳餚,在人類的眼中是避之惟恐不及的大便啊!而如歷史上的種種爭名奪利之舉,不也是如同在大便中爭食之一樣嗎?

 要如何離生死大苦呢?《法華經》〈化城喻品〉又云:「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第二、第三、第四說法時,千萬億恒河沙那由他等眾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8]

 懺悔法門的修持,就是要我們以戒為師,不侵害眾生,更是善待自己。看清楚緣起緣滅的世間幻象,方能自在安詳,離苦得樂!

 《法華三昧懺》的「六根懺悔」,是 智者大師依於《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制定六根懺法的行法,教導行者從「六根門頭」一一真心起懺。於《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中,普賢菩薩開示六根懺悔的內容及利益,教導行者當勤懺悔,清淨六根:
普賢菩薩為於行者說六根清淨懺悔之法。如是懺悔一日至七日,以諸佛現前三昧力故、普賢菩薩說法莊嚴故,耳漸漸聞障外聲、眼漸漸見障外事、鼻漸漸聞障外香,廣說如《妙法華經》。得是六根清淨已,身心歡喜,無諸惡相,心純是法,與法相應。[9]

 經中讚歎六根清淨的功德,是「身心歡喜,無諸惡相」,故能心純是法,與法相應。眾生因為一念心的顛倒無明,起貪瞋癡,故因由六根廣造種種惡業,但其實都是妄想分別所致。故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云︰「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應至心,懺悔六情根。[10]今日有此福德因緣得聞此懺法,當至誠依此懺法求哀懺悔,斷絕招惹惑業的無明根源,一心一意為一切眾生行懺悔法,以慚愧心來發露無始劫以來,六根所造諸惡業,以期從今以後乃至盡未來際,終不更造一切惡業,斷絕無明的根源,得到究竟解脫。

 因此,智者大師於《法華三昧懺》中,將「懺悔六根」列為主要懺法,將虛妄染著的六情根,轉化成具諸功德的六淨根。知禮大師也於《修懺要旨》中云:
故懺眼根罪時,即見諸佛常色;次懺耳根罪時,即聞諸佛妙音;乃至懺悔意根,即悟剎那住處,三身一體,四德宛然。以要言之,一切罪相無非實相,十惡、五逆、四重、八邪,皆理毒之法門,悉性染之本用。以此為能懺,即此為所觀。惑智本如,理事一際。能障、所障皆泯,能懺、所懺俱忘。終日加功,終日無作。是名無罪相懺悔,亦名大莊嚴懺悔,亦名最上第一懺悔[11]
六根懺悔若成,不但重罪皆滅除,並能以其清淨慧業之功,而能修習圓頓止觀法門,體證中道實相之理,成就菩提。

表格 懺悔六根修證說明
六根
六塵
懺悔過去所造惡業
得到清淨未來善果
眼根
色塵
貪著諸色,以著色故,貪愛諸塵故色使我經歷三界,盲無所見
見十方諸佛,常住不滅
耳根
聲塵
隨逐外聲,心生惑著,恆聞惡聲,生諸攀緣,顛倒聽故,墜墮三途
聽十方諸佛,常住說法
鼻根
香塵
聞諸香氣,迷惑不了,動諸結使。諸煩惱賊,臥者皆起,墮落生死
聞十方諸佛功德妙香,充滿法界
舌根
味塵
舌根所作不善惡業,損害眾生,開放逸門,斷功德種
了別諸佛法味,彌滿法界
身根
觸塵
貪著諸觸,造作身業,起三不善;與諸眾生,起大怨結,受大苦報
感十方諸佛,常放淨光,照觸我等
意根
法塵
貪著諸法,隨所緣境,起貪瞋癡如是意根,即是一切生死根本,眾苦之源
知一切諸法,悉是佛法

 每日晚課後的總迴向,有一條是:
弟子誓弘普賢行懺悔法門,願一切眾生都能修持普賢行懺悔法門,懺悔即清淨,懺悔得安樂!永不造作生死惡業,離苦得樂!

 祈願眾生遠離生死憒鬧,令六根不被六塵所染,一心清淨不隨境轉,眼不貪色,耳不貪聲,鼻不貪香,舌不貪味,身不貪觸,心純是法,與法相應」。
 
 


[1]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CBETAT9no. 262p. 13b10-b12
[2] 又作六情。指六種感覺器官,或認識能力。為十二處之內六處,十八界之六根界。根,為認識器官之意。即眼根(視覺器官與視覺能力)、耳根(聽覺器官及其能力)、鼻根(嗅覺器官及其能力)、舌根(味覺器官及其能力)、身根(觸覺器官及其能力)、意根(思惟器官及其能力)。
[3] 塵,即染污之義。謂能染污情識,而使真性不能顯發,涅槃經中稱此六塵,名六大賊,以能劫奪一切善法故也。 〔一、色塵〕,謂青黃赤白之色,及男女形貌色等,是名色塵。 〔二、聲塵〕,謂絲竹環佩之聲,及男女歌詠聲等,是名聲塵。 〔三、香塵〕,謂旃檀沉水飲食之香,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是名香塵。 〔四、味塵〕,謂種種飲食肴膳美味等,是名味塵。 〔五、觸塵〕,觸,即著也。謂男女身分柔軟細滑,及紗衣上服等,是名觸塵。 〔六、法塵〕,謂意根對前五塵分別好醜,而起善惡諸法,是名法塵。
[4]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CBETAT9no. 262p. 25a05-a08
[5] 名色:五蘊的總名,五蘊之受想行識四蘊為名,色蘊為色,因受、想、行、識四蘊是心識的作用,只有名而無實體,所以叫做名,色蘊則是由一些極微物質所構成,有質礙的物體,所以叫做色。
[6] 六入:眼入色、耳入聲、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觸、意入法。六入是六根的別名,入是涉入之義,謂根境互相涉入。
[7] 受:人類的感官與外界接觸時所產生的感受。受有三種,即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8]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CBETAT9no. 262p. 25a08-a17
[9]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CBETAT9no. 277p. 390c
[10]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CBETAT9no. 277p. 393b
[11] 《四明尊者教行錄》卷二,〈修懺要旨〉CBETAT46no. 1937p. 869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