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法一相,隨緣生起,不可取,不可說,故曰「一相無相」也。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此明四果亦得無所得。上云菩提得無所得,云何有四果可得耶?世尊為釋此疑而為此問。
「須陀洹」,梵語,即聲聞第一果,華言入流、或預流。「流」、流類義,猶云預入聖人之流類也。「斯陀含」,梵語,即聲聞第二果,華言一往來,猶云一往天上,一來人間,始得漏盡也。「阿那含」,梵語,即聲聞第三果,華言不來,猶云不復來此欲界受生也。「阿羅漢」,梵語,即聲聞第四果,華言有三義:(一)無生,(二)殺賊,(三)應供是也。「三昧」,華言正定,「無諍三昧」為正定之最勝,煩惱與定障皆得遠離也。「離欲」者,離五塵之貪欲也。「阿蘭那」者,梵語,華言無喧雜,即優遊閒靜,不為塵累所拘也。
表格 4 聲聞四果
梵語 | 四果 | 華言 |
|
須陀洹 | 聲聞第一果 | 入流、或預流 | 預入聖人之流類 |
斯陀含 | 聲聞第二果 | 一往來 | 一往天上,一來人間,始得漏盡 |
阿那含 | 聲聞第三果 | 不來 | 不復來此欲界受生 |
阿羅漢 | 聲聞第四果 | (一)無生 (二)殺賊 (三)應供 |
|
問須菩提云:「得四果者,各能作我已得果念,究為得果不?」須菩提心已了悟,依義酬答,無有疑礙,足見須菩提已無有四果可得之疑矣。故答云:「須陀洹若作『我得須陀洹果』念,則即為未得須陀洹果,蓋須陀洹名為預入聖位,而實無能預入聖位之人,亦無所預入色、聲、香、味、觸、法之法,是名須陀洹也。斯陀含作『我得斯陀含果』念,則即為未得斯陀含果,蓋斯陀含名一往來天上人間,而實無往來天上人間者,亦無天上人間可往來,是名斯陀含也。阿那含作『我得阿那含果』念,則即為未得阿那含果,蓋阿那含名為不來欲界受生,而實無有受生欲界者,亦無欲界可受生,是名阿那含也。阿羅漢作『我得阿羅漢道』念,則即為未得阿羅漢道,阿羅漢名無生而實無有無生者,亦無有法名為無生。若阿羅漢起我得無生念,則為著我見,著我見即著人、眾生、壽者見,能所具在,四相宛然,何得謂之阿羅漢耶?如世尊說我得最勝正定,為人中第一,我即是第一離欲阿羅漢。又如我自己不作『我是離欲阿羅漢』念,則我即是離欲阿羅漢。我若作『我得阿羅漢道』念,世尊即不說我是樂寂靜行者矣;蓋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寂靜行。」
總之、諸法如如,行無所行,住無所住,而得亦無所得,即是如來所說佛法非佛法之無上妙法也。倘一起心動念,即落邊際範圍,不得謂之無住無得之無上妙法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