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作復健回來後,因為很累,就稍事休息,調整體力;在休息的時候,繼續聽著 聖嚴師父所開示的「法華經的生活智慧」。這一段在淡水的休養時間,只要有空,就會聽一些長老大德的開示,一遍又一遍,不斷薰習。如果身體有好轉起來,這些內化薰習的資糧,將來都有機會與大眾分享法義;若是好不起來也沒關係,它將能深深植入八識田中,成為生生世世不退轉的修行力量。
今天聽到 聖嚴師父講一個笑話,其實是滿常見的--就是許多人喜歡「首、前、中、後」,意謂是吃飯要坐首座,走路要走在前頭,照相要排在中間,做事躲在後頭......,這可是對修行的大傷害,也是大損福報呀!
印隆因為是年輕就親近佛門,也很怕自己會變得名利心重,無法老實修行,所以就想了一些方法來對治。在念佛光山叢林學院時,每天會有三次時間的出坡,早上及上午是依照個人所輪值的工作,下午是出普坡;此時,老師會準備好要出坡的項目,在集合地點依序宣布工作內容及所需人數。當時印隆為了磨練自己不起分別心,不對要出坡的工作內容作選擇,所以都跑第一個。還有過堂時不退菜,分什麼就吃什麼,也不在正餐之外吃其他的食物。在出家後收到的供養,除了以前要繳回常住的以外,其他就混合放在一處,以後需要時才取出使用,此時也忘記是誰所護持。藉由以上種種的自我訓練與要求,來消弭自己的分別心,祈以真正的平等慈悲,做一個真正的福田。覺得這些方法還滿有用的,尤其是對初學者來說;但是接下來更重要的是要在經藏上深入,還有真修實踐的功夫。
上星期有一位居士菩薩提到,她覺得已失去當初對於學佛的初發心,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當時沒有馬上回答他,一則是因為去年已有稍微跟她提過,二則是這需要個人的用功努力。印隆自己也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也曾質疑過自己當初剛學佛的勇猛精進,但那份心力怎麼不見了呢?在這幾年的修行,找到了答案與對治的方法。
我想,每個人當初學佛時,因緣不同,發心也不同,但是否是那麼「純粹」的好樂佛法,必須誠實的面對與檢討。所謂「因若不正,果遭迂曲」,所以如果覺得自己有退心,應該就要反省自己學佛的發心是否正確,知見是否如法?趕緊再調整回來,當有了正見、正信、正念,絕對對佛法會有不退轉的真心!
還有,親近正信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真的一時找不到,就從「高僧傳」中去親近也是很好的。請大家一定要記得,「親近正信善知識,方能不退道心」。阿彌陀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