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天台一念三千思想

 
(天台智者大師德相)

 

本篇內容為引用印隆的碩士論文。

天台圓教的思想特色在於教觀雙運,而「一念三千」是天台圓頓止觀教理之極致。一念三千之說,智者大師於《法華玄義》、《摩訶止觀》等均有提及,以此表達佛性真如攝具三千法,一念心具三千法,如《法華玄義》所云:

此一法界具十如是,十法界具百如是。又一法界具九法界,則有百法界千如是……觀根塵相對一念心起,於十界中必屬一界;若屬一界,即具百界千法,於一念中悉皆備足。此心幻師於一日夜,常造種種眾生、種種五陰、種種國土。[1]

一念三千迷悟心轉;當下一念心即具三千法,是在「理」上而說,若就在迷的眾生而言,此一念三千之心,為無明心、陰入心、煩惱心、剎那心,為一念妄心,所以必須實踐觀心,方能轉迷為悟。

  在《摩訶止觀》中,表達出透過觀心而觀察諸法,從迷染三千轉成悟淨三千之理

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種世間,百法界即具三千種世間。此三千在一念心。若無心而已,介爾有心,即具三千。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後;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後。[2]

從智者大師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一念三千」的論理,是由三種世間、[3]十法界、十界互具及十如是[4]等配合而成,以此彰顯天台圓教法門一多相即、圓融互具的妙理所設之數。智者大師的一念三千思想,為十界十如、互具互融。而關於「十法界」的說法,是出自於《華嚴經》十地品〉。[5]智者大師並於《摩訶止觀》中所示十乘觀法的「第一觀不思議境」,說明三千法是同一性故,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諸法互攝不可思議,均為一心之所造作,產生了十界具於一界的思想,[6]而此思想是由《華嚴經》著名的「唯心偈」而來。[7]不可思議境是指對於一切境以不思議的方式來觀照,心與境互具無別;境非在心之外,心也非異於境。眾生及佛的十法界,實為一心之所造作,此非「唯心論」,而是心境互具相即,因此產生了一念即具十界、界界互具的思想。所謂「十界互具」,即是從地獄界乃至佛界的每一界中,同時具足其他的九界,十界雖然分別各有其界限,但也同時具足十界的全體,眾生之一念心與一切諸法之間是互具互融,因此一界具足十界,十界互具。

表格 45 一念三千論理構成簡表

一念

一心具十法界

十法界具

百如是

百法界

一界具三十種世間,

百法界即具三千種世間

佛法界

一法界各具十如是:

百法界x十如是=百界千如(百界千法)

一法界又具十法界

每一如是具三種世間:

百界千如x三種世間=三千種世間

菩薩法界

緣覺法界

聲聞法界

天法界

人間法界

阿修羅法界

畜生法界

餓鬼法界

地獄法界

 

所謂一念三千,即是在當下的一念之中,具足三千世間的諸法性相之意。介爾之一心,即具三千世間的迷悟諸法而無欠缺。[8]一切法具足在一念中,一念心起即具三千界。此三千世間非在別處,而是具足在所起之一念心中,故稱「一念三千」。一念三千是就迷中事理而言,三千世間的一切諸法,都是可資覺悟的觀察對象。因此透過觀心而能觀察諸法,從迷染三千轉成悟淨三千,迷悟由心,轉迷為悟,以覺知諸法實相之理。智者大師並發揮十界互具的思想,說明觀一念心的重要:「又一法界具九法界……觀根塵相對,一念心起於十界中必屬一界……行人當自選擇何道可從。[9]可知眾生所起的一念心,必屬於十法界中的某一法界,端看所起的心為何,即與何界相應;只要一念與某界相應,此心即在某界,所發的心將相應於所行之道。作魔作佛,為凡為聖,繫於一念心。

表格 46 一念心起相應法界示意表[10]

一念心起

相應法界 →

法界

與殺生等的瞋恚相應

地獄界

與貪欲相應

餓鬼界

與愚痴相應

畜生界

與我慢勝他相應

阿修羅界

與人倫的道德律相應

人間界

與欲界、色界、無色界等的禪定相應

天上界

與四聖諦之理相應

聲聞界

與十二因圓觀相應

緣覺界

與淨佛國土成就眾生的願行相應

菩薩界

與真如法界相應

佛界

 



[1] 《法華玄義》卷2T33, no. 1716, pp. 693c-696a

[2] 《摩訶止觀》卷5CBETA, T46, no. 1911, p. 54a

[3] 大智度論》卷47:「能照一切世間三昧者,得是三昧故,能照三種世間;眾生世間,住處世間,五眾世間。」CBETA, T25, no. 1509, p. 402a。此三種世間包括了眾生的正報及依報及組成眾生之要素:五陰世間,是構成十界的共通要素,它是眾生身心的差別現象;眾生世間,是眾生所持正報的差別相;國土世間,是眾生所感依處的差別相。

[4] 法華經˙方便品所示的十如是,指每一法皆可由此十種角度來理解:如是性、如是相、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

[5] 《華嚴經》十地品〉,CBETA,, no. 278, p. 572a

[6] 摩訶止觀5:「不可思議境者,如《華嚴》云,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間中,莫不從心造。」CBETA, T46, no. 1911, p. 52c

[7] 《華嚴經》〈夜摩天宮自在品〉:「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不造作,心如佛亦爾,佛如眾生然,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CBETA, T9, no. 278, p. 465c

[8] 釋聖嚴。〈天台思想的一念三千〉,頁213

[9] 《法華玄義》卷2CBETA, T33, no. 1716, pp. 693c-696a

[10] 此表內容參照 釋聖嚴。〈天台思想的一念三千〉,頁2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