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想要探討天台智者大師彌殺彌慈的圓戒思想

 

  今天終於完成上學期還欠的天台期末報告,感恩老師慈悲,讓印隆拖到今天,真是不好意思。不過想想這一段時間,也真的是太忙了,去年因為參與水陸法會的網路共修策畫與執行,一直忙到去年快十二月底才就結束;然後就是趕所欠的一堆作業、行門呈現、論文初審...等,加上自己的身體不太好,真不知是如何撐過來的。或許是對法的一分信念吧!因為在撰寫報告或論文的過程中,解決許多疑惑,也增進許多修行的正念,不但不會覺得累,而更是歡喜有精神呢!反而若是散心雜話、妄念紛飛的話,那才是累~

  對於戒律,一直是印隆想要研究的部分,尤其是天台的圓戒思想,更是印隆一直想要努力的目標,因為看到太多似是而非的錯悟觀點了!雖然自己很想在這一方面作研究,但是印隆知道此並不易,此必須對於對於中道實相之理有正確的認識,才不會悟解原意,狂妄自大。因此一直小心翼翼,謹慎學習。希望將來能有因緣努力於真正圓頓戒律的思想探討。

  在印隆初親近天台教學時,師長慧嶽法師曾經說了一個關於斌宗法師「一試驚動觀宗講席」的故事,讓印隆一直深記難忘:民初天台高僧寶靜老法師,曾於觀宗寺講《摩訶止觀》二次,第一次講於1929年,第二次講於1936年。當時的《弘法社刊》中,也刊登了寶靜老法師在第一次所講的《摩訶止觀述記》。據《斌宗法師遺集》載,《央掘摩羅彌殺彌慈論》是1935年5月5日於觀宗寺所講的,寶靜老法師並以此題試諸生,而「毋一能應,師獨暢申其旨」,意思是惟斌宗法師能「獨暢申其旨」。

  央掘摩羅的故事見《央掘摩羅經》、《阿含增一經》及《賢愚因緣經》等。央掘摩羅,人名,其師為婆羅門,一日師出,其師母欲與他茍合,為央掘摩羅所拒。師歸,師母反誣他調戲自己,師雖不相信,仍令他殺千人,說:「可生天,作婆羅門」他服從其師之命,殺了九百九十九人,最後欲殺其母和佛,佛為他說法,央掘摩羅頓悟,並度其殺害之人,得阿羅漢果。寶靜老法師的《央掘摩羅彌殺彌慈論》,提到:「央掘殺人,本為婆羅門法,欲求生天,不違師教,兼護婦人,故云『彌殺彌慈』。」又說:「今文所引而伸之者,無非表示殺淫酒妄雖為極大之罪惡,猶可轉而為善,勉人修觀,毋自暴自棄耳。若藉詞犯戒,隨順欲心,則失之毫釐,謬以千里,非惟無益身心,抑且貽害無窮矣。」他對「彌殺彌慈」的解釋似不易理解。斌宗法師取寶靜老法師「引而伸之」的修觀,以轉惡為善的觀點,又另立一解釋,其云:「復次,當知殺乃能開能遮,慈之有善有惡。若以善意犯殺而益人者,雖殺而慈,違理行慈而害人者,則慈而殺。」他舉例說:「如武之誅紂而平天下,湯之伐夏以安民心。」乃至「觀夫釋迦往昔劫中,亦曾興慈殺人。……殺人一命以救眾命,猶能度其出苦,雖犯殺業,然則非唯無辜,反而益顯大聖救世之慈悲心也。彌殺彌慈之說,非斯義乎!」 斌宗法師以殺之能開能遮,慈之有善有惡來解釋「彌殺彌慈」,確是對寶靜老法師解釋的補充,「暢申其旨」了。

  智者大師於《摩訶止觀》卷二下,提出「央掘摩羅彌殺彌慈」句。智者大師在此句前面以「若達諸惡非惡皆是實相,即行於非道通達佛道;若於佛道生著,不消甘露,遂成非道」, 來表達他的性具善惡論。印隆對此「彌殺彌慈」的思想,一直祈能深入探索,為正確的大乘圓融中道戒律觀作正確倫理的詮釋。對於大乘菩薩道所強調「生死即涅槃」、「一切眾生皆能成佛解脫」等上行下化的菩薩精神,詮釋出佛教戒律的根本精神所在,彰顯佛教本有的慈悲精神。也相信基於大慈悲心所強調的化他利他的大乘菩薩戒,是建立在對於佛法的中道之正見上,為真正的圓融無礙,方便秘妙。

 

 

央掘摩羅彌殺彌慈論

 

斌宗法師著

一九三五年五月五日在寧波觀宗寺撰

 

央掘摩羅——此云指鬘;又名一切世間現。生於佛世,印度舍衛城北,薩那村人也。受學於婆羅門,師事摩尼跋陀羅。因被師婦之讒,迫乎師命,昧乎道理,信殺千人有涅槃可證,不怕萬劫受泥犁之苦。殺一七多日,惡實彌深,傷九百餘命,心何殘忍!佛悲愍之,放光照他,為之說法,立時改過懺悔,受持佛戒;當下迴光返照,發現良知,得四聖果,具六神通。所謂屠刀放下,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如是改惡皈佛,固屬善矣!唯彌殺彌慈之謂,似乎不當?夫殺者,惡也,慈者,善也,非彌殺彌惡乎?蓋善惡之不相扶,猶冰炭之不相容然,於理寧無違乎?何天台大師舉斯言耶?想必有其宗旨在焉。

央掘殺人及千,害母並佛,故曰彌殺。然而見佛聞法,能即時大興懺悔,猛發道心,一念之善,豁爾成聖,終能度脫其遭殺之人,雖殺其色身而益其法身,謂能使之了生脫死,離苦得樂也。故殺他者,度他也!今以成聖之心,比其未殺之心,孰慈?必曰聖慈;此非彌慈乎?古德之言,豈欺我哉?予舉喻之:例如某鄉有一惡人,強暴橫逆,無非不作,及其悔過也,慈良惠施,無善不為;較之常人及未作惡時,非彌惡彌善乎?或曰:世之似盜跖、鯀、桀之類不渺,佛不之度,而獨見度於央掘者何也?經云:「無緣不度」,非佛有私心者也。蓋因其業重根鈍,一時不受化度,所謂不肯回頭,其奈他何?雖然,而佛之悲心靡已,必待緣熟而後度之。

復次,當知殺乃能開能遮,慈之有善有惡,若以善意犯殺而益人者,雖殺而慈,違理行慈而害人者,則慈而殺。如武王之誅紂而平天下,湯之伐夏以安民心;至於剿匪殺賊亦然。此非殺而善乎?苟慈其惡,而害天下,非慈而惡乎?觀夫釋迦往昔劫中,亦曾興慈殺人,因知一人欲殺害船中諸人,慮其造重大罪惡,墜無間地獄,故起大慈心犧牲自己,利益眾生,願己入獄受罪,殺一命以救眾命,猶能度其出苦,雖犯殺業,然則非唯無辜,反而益顯大聖救世之慈悲心也。彌殺彌慈之說非斯義乎?若以惡心殺人,則彌殺彌惡矣,固知菩薩之殺人者,救人也,純出乎慈悲者也,與之瞋恨兇惡而殺人者,豈可同日語哉!央掘之殺,事雖不同,理則相類。或者菩薩為愍一班自暴自棄作惡無知之眾,有罪不知求懺,縱造其惡未知所以,故若是權化,以感斯類,使其迴以返照,得同央掘之皈佛成聖者,亦未可知也。

嗟夫!末法之世,一般愚味卑劣之輩,未到菩薩境界,又非央掘利根,不達彌殺彌慈之旨,妄生邪見,恣造惡業,倡言殺它者,救他也!食眾生肉者,超度眾生出苦也!嗚呼!阿鼻地獄待誰入歟?

 

http://www.bfnn.org/book/books2/1634.htm


 

4 則留言:

  1. 至心禮敬  斌宗上人

    行者當知甚深法.如法修行

    感恩分享哦 @};-

    回覆刪除
    回覆
    1. 阿彌陀佛!
      感恩 法師~

      刪除
  2. 師父,
    阿彌陀佛!
    如是善惡取於動機心念, 興於慈, 則雖殺亦善; 反之, 若有其他利害計量, 表面是善是慈, 卻也無法得到善果.
    若人更是玩弄佛法, 以此巧言激辯, 掩飾內心不善之念, 更以此放縱慾念而行業, 則造深惡業矣!
    感謝  師父教誨!
    祈願  吉祥如意
    常皜  合十頂禮

    回覆刪除
    回覆
    1. 常皜菩薩:阿彌陀佛!

      感恩您的分享,說得很好!真的是發心最重要啊!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