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對於「佛法」的心態...「佛」是要來「學」不是用來「求」的


 

  類似像這樣的主題相關談論,其實平常在同學之間也會討論到。深感要能對「佛法」有正信的觀念真是不容易!絕大數人都還是停留在「求神拜佛」的想法,把「佛」與「神」相同並論,當成一種民間宗教信仰來看待,更甚者還有一種「交易」的心態。而如果聽到某某法師或某某人有神通感應之類的,就把他吹捧不知到那裡去,完全忘記佛教的本質是覺悟緣起性空,解脫生死輪迴之苦啊!

  佛陀是覺者,當然是福德智慧圓滿的聖者,祂也曾經和我們一樣,在六道生死中輪迴受苦。但因為其修行的努力,不但能出離生死之苦,也將祂所修行的經驗與方式教導我們,願我們也能出離三界火宅。而佛陀所說的這些修行的方法,就是「佛法」。

  以前印隆曾有說過,身為出家眾的我們,常會收到信眾要求幫忙祈福回向,特別是遇到生病、或是往生之事,也有求考試順利的;而在合理的範圍內,印隆都會虔誠地於每晚作總回向,願大家都能善願成就!但印隆的第一個迴向,是:「願以今日所修的一切善法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眾生:永離生死輪迴之苦,發無上菩提心永不退轉,共成佛道!」不過印隆都會跟對方直講,希望對方了解「學佛」的真諦。「佛」是要來「學」不是用來「求」的。

  一切眾生在未出離三界生死輪迴時,將會一直在生老病死等八苦中受苦不已,這是自久遠劫以來,沒有任何眾生能避免的;即使自古至今的許多高僧大德,包括佛陀,也示現了色身的病苦及圓寂涅槃之相有修行者與尚未修行者的差別就是,他們能看清這世界的真實之相(也就是緣起),因此身苦心不苦,面對一切的境界都能坦然自在

  所以學佛就是要學習佛的修行,出離三界生死輪迴之苦,也幫助眾生出離三界火宅。這也是佛教與其他一般信仰不同的地方,他不是要讓我們在生死心中打轉,而是要出離生死,這才是徹底的解決問題。

 

   印隆自己也是罹患重大傷病之人,感恩因為有學佛,一點害怕或罣礙之心都無。至今於每天做功課迴向時,不求自己無病,但願有多一份力量來幫助眾生。也感覺到佛法的力量不可思議,也珍惜色身還可以用的機會,能作一分算是一分。星雲大師、證嚴上人乃至於已圓寂的聖嚴師父、懺公師父、妙蓮長老......等,也都曾示現病苦之相,但他們更是展現對於佛法的正信與生命的自在,將每一分鐘都活得精采!

 

  對於親人生病,一定會不捨,但此時更是要堅定、用清淨的愛去面對。拜懺、念佛、持咒都可以,而在迴向時,不要用有所求的世間心,因為這並不究竟,而且終有一天,每個眾生一定都要面對生死之事。所以在回向時,願親人(自己也是)能早日真正學佛,眾障消除,身心自在,沒有煩惱罣礙。如此在遇到任何境界時,都能平靜面對,自然能善願成就!

 

  誠如 證嚴上人所說過的,許多來求 證嚴上人助其解決煩惱的眾生,這些煩惱歸結起來,不離家庭、事業和感情,但究其根源,都是多欲多求,不論是名利、物欲、愛情、親情,永遠都在無止境的追求中,但人間事本來就不能事事如意呀!何況,多欲即多求,多求及多失,如何不苦呢?因此 上人也舉了一首蘇東坡所寫的詩: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順風來者怨;
若使人人禱輒遂,造物應須日千遍。

  再分享一次之前的心得:「懂得隨緣,就不會苦」,即是希望大家能有對法的正知見,能了知萬事萬物皆因緣起生相互相生,以積極的心去成就善法,以自在的心去面對逆境。緣起時把握,緣滅時不執,安祥自在,不被境所轉。心不再隨境動搖,能夠自己作主,自然就不會苦了。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