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下星期新生就會開始陸續搬進來,我們研究生也將從原本的二人一間變成三人一間(宿舍不夠住,所以大家要擠一下)。而印隆下星期也要去閉關了,所以趁著下午有空,把東西整理一下,清出一個書櫃給新生使用。
其時印隆的東西不多,衣服等私人物品,一個袋子就夠裝了。除了三衣一缽外,還有一支母親生前使用的檯燈,以及電腦而已。其實最多的東西就是書!尤其上了研究所後,參考書籍及上課教材愈來愈多,塞了滿滿一個書櫃。有時候在想,這些書都變成電子書,那該多好啊!因為在今年年初時,曾經有去世貿看電子書的展覽,薄薄的一小本電子書載具,可以放入上千本的電子書呢!只是現在的電子書載具都不便宜,都要上萬元,最受大眾喜愛的iPad居然要二萬多元,實在是太貴了。希望電子書載具能早日有平民化的價格,造福想使用的大眾。
因為印隆沒有俗家、也沒有固定的常住,過的是雲水僧的生活,所以也習慣東西愈少愈好。其實自己也非常嚮往如虛雲長老及弘一大師一樣,所有家當都可以隨時一肩背起,自由自在到任何地方。其實如果印隆沒有這麼多書籍的話,所有的東西也是可以一肩背起、四處雲遊唷!
祈願師父,閉關順利:
回覆刪除弟子也該時常整理自己的身心.雖然自身的責任感重,很多事情總是放不下心.但凡事能操之手中又太少了,以至於煩惱徧多.而唸佛真的可以開智慧,弟子也因此有幸依佛的功德,今年順利考上國家考試.,願和大家共勉....此一方便行門.
阿彌陀佛!
刪除恭喜您!
也隨喜讚歎您的精進! =D>
分享一篇好文章請您一定要細讀,超讚的!
回覆刪除如鯁在喉──一位佛教徒對捐款倫理的省思
Spring
有一天隨意轉到人間衛視看到一段星雲法師的專訪,因為向來頗為欣賞法師的雍容大度,所以就放下搖控器靜心聆聽他老人家的睿智言語,在訪談過程中,主持人順勢問起法師有沒有拍攝玄奘大師傳的計畫,話聲才落,只見法師隨即收起原本笑咪咪的眼神,一臉愧疚與嚴肅地談到,拍片的錢一、兩年前被騙了,使得拍片計畫付諸流水,以及他辜負了好些人的心意等等。我屏氣凝神,不敢少動,惟恐錯過法師的智慧解析,不料主持人話鋒一轉,迅速岔開這個既沉痛又敏感的話題。我覺得若有所失,難得法師有這樣坦蕩的胸懷,肯公開面對自己教團的錯誤,為這個習於爭功諉過的社會立下「大人物不諱談己失」的美好典範,只可惜主持人過於保守,也可能是護主心切,遂讓一樁原本如秋空朗月般的美事瞬間墜入茫茫的五里霧中,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有虧職守,也使得他們先前夸夸而談的「身教重於言教」話題變得異常刺耳。目睹此情此景,連我這種喜歡獨處一室、安靜過日的閒雲野鶴,都忍不住疑團叢生,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在此,我無意討論佛教界的募款倫理問題,因為佛教的募款倫理可能涉及複雜的戒律問題,其要求應該高過一般非營利組織的標準才對,而我對此所知有限,不能越俎代庖,只能留給學有專精的人士去傷腦筋。不過,募款與捐款其實是一體的兩面,其中只要一方有改變,勢必會帶動另一方的變革;再者,正如有什麼樣的社會就會選出什麼樣的領導人一樣,公益團體和佛教道場的生態也無非是眾生樣貌的縮影而已。因此,與其像狗吠火車般地去衝撞一時難以撼動的共生結構,倒不如反向操作,先從「捐款倫理」的角度開始省思社會資源的分配或甚至濫置問題,以免讓信徒或民眾的善意成了他人通往地獄的踏腳石;更何況俗諺有云「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唯有靠自己最好」,所以我始終堅信,唯有信徒或民眾的自覺意識生起之時,手中握有權力和資源的人才會懂得尊重他們手中的名器,進而戒慎行事。
想想,如果當年佛光山的信徒有負起監督捐款流向的責任,則那筆高達八千多萬巨款怎麼可能任由一、兩名「涉世未深」的出家人隨意處理?以至於最後竟然落入騙徒的手裡,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挺心疼的!有點詭異的是,這起事件好像也沒有掀起佛教界、媒體界,或公益界太多檢討的聲浪,就在將闖禍者「逐出師門」的簡短聲明中淡淡落幕了,不知這是「共生和解」下的圓融結局,還是「共犯結構」下的無奈妥協?有鑑於此,我認為捐款人至少應遵守三條倫理守則:第一,慎選捐贈對象,必須考慮他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管理這些高額的善款;第二,要求捐贈對象必須定期公開他們的財務報表,越透明越好;第三,對於捐贈對象的善款運用方式有所質疑時,切莫抱持息事寧人的鴕鳥心態,以致錯過扭轉全局的最佳時機,因為亡羊補牢往往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1]
接下來,我要談的是捐款人的第四項倫理守則:徒善不足以成事,捐款人必須培養獨立的判斷力,才不會在感性的召喚中迷失初始的方向與最終的目標。坦白講,每次進入法鼓山的網站,我總會被網頁上的繁華盛況給吸引住,只見五花八門的活動和各種以公關手法包裝的募款或護持專案漫天湧來,令人目不暇給,而一篇篇美麗動人的文案更是讓我善心滿溢,恨不得散盡千金,共襄盛舉。實在很讚嘆主事者的慈悲與創意,只是不知這些方便門一開,究竟是在適應不同眾生的根性,還是在長養他們的貪嗔癡?同樣地,我也無意,更無能在此質疑宗教企業化和宗教商品化的兩難困境,所以只好再把這個艱深的問題丟給博學多聞的菁英們去研究囉!
儘管如此,當我看到有些宣傳文字言必稱「師父說」時,還是會偷偷地捏了把冷汗。我的擔憂是,當信徒流血流汗、盡心盡力地廣集資源時,所成就的究竟是無私的大悲願行,還是虛幻的大我想像?真的是秉持「不住相布施」的精神在做事嗎?也就是說,真的願意以開放謙卑的態度和社會其他團體共同建設所謂的人間淨土,還是只在意如何壯大自己的聲勢和版圖?例如,當「師父說」我們需要募集四十億蓋法鼓大學時,信徒也許可以回頭想想,以台灣未來的人口結構趨勢和目前若干大學的招生窘況來看,我們還需要另外辦一所新的大學嗎?其實培育人才的方式和管道很多,何必為了喝一杯牛奶,而特地去養一群牛?又例如,當「師父說」法鼓山的右側需要放置一口鐘,希望大家發心護持時,信徒們也不妨靜心省思,建設人間淨土需要鑄造一口重達兩萬五千公斤、聲音持續兩分半鐘,以及能夠保存千年的大銅鐘嗎?把近七萬字的法華經文和八十四句的大悲咒雕鑄在鐘上就能減輕煩惱、平息苦難、安定人天嗎?我不知道鑄造這樣一口鐘需要多少錢,但是我相信只要輕輕撥落幾個零頭,就可以為許多脊髓損傷患者蓋一座他們心繫多年,希望藉此重拾生活技能與尊嚴的「新生命之家」,而他們不也是人間的一景嗎?凡此種種,雖然看法見仁見智,但確實值得我們在掏錢成就「功德事」之前再三思量!畢竟做對的事情(do right things)永遠比把事情做對(do things right)還重要。
其實佛教是一個非常重視自由思想和獨立思考的宗教,雖然它也和其他宗教一樣含有「信」的成分,但那是指對佛、法、僧的虔敬而言的,並非全然的「相信」或「盲信」。佛陀在《噶拉瑪經》曾經說過:「汝等勿信風說、勿信傳說、勿信臆說……雖說此沙門是我等之師,亦勿予信之。」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只有當自己確知某件事情是善良美好時,才能信受奉行;只有當自己確知某件事情是不善、錯誤、邪惡時,才能加以革除……千萬不要被流言和傳說所左右,也不可只依據宗教典籍,也不可單靠論理或推測,也不可單看事物的表象……也不可因為他是『我們的導師』就完全言聽計從。[2]我想這個原則不僅適用於佛教徒,也適用於多年來飽受政客、專家學者、公共知識分子、資深媒體人,以及演藝人員等「菁英人士」思想摧殘的小老百姓。
也許有人會問,你為什麼單挑佛光山和法鼓山呢?許多擅長公關造勢的宗教團體和公益組織不也是竭盡所能地在擴展他們的據點和服務項目嗎?我的理由很簡單:於公,這兩者皆以走入人間、關懷社會為職志,不但擁有眾多的信徒、資源與影響力,也擔負著宗教化育的責任,以他們為省思的對象,對社會具有指標性的示範作用;於私,星雲法師是我所欣賞的當代人物之一,而法鼓山則是我長期默默關切與觀察的對象,所謂愛深責切,約莫就是這個道理吧!由上可知,捐款人的第五條倫理守則應該是:不要趨附或畏懼眾勢,也不要受制於個人情感的喜惡,應該以審慎客觀的態度平等檢視捐贈對象的一言一行。
最後,我想要以佛在《毘耶娑問經》中的一段教導,做為捐款人或布施者的第六條倫理守則:「若復有人,不簡福田,若有戒人,若無戒人,心信開眼,生愛念已,捨物施與,心常普緣一切眾生,大仙當知彼人施主。」這段經文的大意是說,為善最樂,樂善才能好施,真正的布施是不揀擇對象、不考慮任何附帶條件的,[3]就像太陽一樣,照好人也照壞人,照義人也照不義的人,一切皆以別人的痛苦和需要為自己的痛苦和需要,唯有當我們能夠秉持這種精神與眾生分享我們今生的所得時,才稱得上是布施者。(2005.2.21)
[1] 參見:高永興,《募款倫理與責信:國外個案研究》。原文發表於「變動環境下的多元策略──台灣非營利部門資源籌募與運用研討會」,CAFO-Taiwan 及亞洲基金會共同主辦,2002.7.16-17。
[2] 參見《佛當初的教的是什麼?》,羅睺羅博士著,26頁,2002,TVBS周刊。
[3] 參見《布施學:毘耶娑問經》,南懷瑾先生選講,2002,老古文化。
有關電子書
回覆刪除只要,不要想一步到位 ( 目前其實也蠻難的)
還是可行的
這兩年多來
想隨時方便看書的可能性就是電子書
-- 不同的地點移動
整理文字(TXT)型的電子書,移動較高的就是 PDA (也有被光)
所謂的電子紙的使用還是挺討厭的
我已整理蠻多現有的文字檔案成典子書
還蠻好的
http://www.haodoo.net/ 好讀
雖然佛書不多
但有提供工具將文字檔整理成電子書
有興趣的話
試試看 ( 免費 )
我也整理好一些佛經
蠻方便的
每天讀誦一遍金剛經, 就是看 PDA 裏的金剛經
大陸簡體的網路資源豐富
轉成繁體(正體)也不難
所以挺好的 !! :)
雖然身體仍不方便
但隨身帶著一台PDA 就有500百本 (1GB的SD記憶卡還有剩,當然可以更多)的書
更不要提 NB PC 的啦
這些都是您整理的呀!?好厲害,花了很多時間吧?
刪除這讓我想到<百年虛雲>裡,
回覆刪除幾位禪師到廬山拜見虛雲老和尚,想請老和尚到雲居山重建古剎~真如寺
不料老和尚轉身就走,幾位禪師以為得罪了老和尚 :(
一會見老和尚背了簡單的包袱出來,
禪 師:師父您要去哪?
老和尚:你們不是請我去重建真如寺?
禪 師:啊~現在就要走了?
老和尚:恩~說走就走!
看到這一段,我不經的拍案叫絕 :))
我跟一旁的媽媽說:媽媽妳看,老和尚就是那麼灑脫自在耶 =D> 三衣一缽,說走就走 =D>
讓請法的禪師們都愣住了 怎麼那麼ㄚ殺力 =D>
虛雲老和尚真的了不起啊 :(( 修行的路上那麼多的外緣,但他老人家最後還是兩袖清風住茅棚 :((
這一段末學也有看到,超感動的~
刪除越少越好.真棒地真言
回覆刪除那些書不是我整理的
回覆刪除我自己是另外整理一些
大概有 3-400本
但有些是邊讀邊整理啦 '!
蠻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