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

魔相甚廣

   這一星期連續發生了一些事情,就如128日的修行日記上所寫,「因為已經平靜了好一段時日,可能自己需要再更進一步,所以開始有一些境界上的變化與感受吧!」

  但是心內還是有所起伏,發現居然用功用不上力,就打電話請示妙師父,妙師父提醒這也是修行道上的「魔考」,自己要懂得觀照,不要被境界所轉。

 

  《摩訶止觀》就有提到,如果「魔內射不入[1]--修行者不因根塵相對而產生執染之心,則魔可能採取另一種方式,再進行下一步的擾障,如:「當外煽檀越、師僧、同學、弟子,放十八箭[2]」,改為透過與修行者周圍有關的人對其進入惱害,想以此亂道人心。

 

  在《弘決》中,也舉了一些實際的例子來說明不只是在禪觀中,即使在一般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受到魔的擾亂:「魔相甚廣,何但於三昧中現,乃至一切事業中惱亂行者。經云:若魔、若魔民,惡因緣故,入人身中,嬈亂人心。或令書者疲極,國土事起;或書者不得供養。
若讀誦時,師徒不和;若大眾中,說有人來,說法師過失,言法師不能如說而行,何足聽受?
或言雖能持戒,而復鈍根,不解深義,聽之何益?或言大乘是空滅之法,無可行處。或時作好,敬信沙門,云般若波羅蜜空,無罪福名,無有道理等……又云:或法師不受弟子信施,或師好施,弟子不受。『論』釋云:弟子法,應供養於師,何以言師施於弟子?然弟子作是念:師少物尚不捨,何能捨身?雖讚布施,乃是欺誑,名「不和合」。是故師須布施弟子,弟子復以四事供師。師少欲故,而不肯受,便羞愧言:如賣買法,是故不受。或師多知識無乏,能養弟子,弟子自念:人當謂貪師之衣食,是故受法。或云德薄,不勝師施。如是等心雖好,不成般若波羅蜜,亦是魔事…師與弟子,有上諸事,妨三昧故,不可不覺。此等既爾,諸行例然;故畧記之,以示後學
[3]

 

  可知魔相甚廣,甚至於在一般日常生活中產生,或是在行者周遭的人事物等,不可不慎。所以修行者必須善加觀照不受影響,則無論內外,魔也無從侵害起:「昔諸比丘,得魔內惱,又得檀越譽毀,強輭不捷,魔即哭去。[4]」可知魔相甚廣,甚至於在一般日常生活中產生,或是在行者周遭的人事物等,不可不慎。也很感恩自己有好幾位師長善知識,幫助印隆在修行路上,不致迷路。



[1] 《大正藏》第46冊,頁115b

[2] 《大正藏》第46冊,頁115b

[3] 《大正藏》第46冊,頁407a

[4] 《大正藏》第46冊,頁115b

 

 

2 則留言:

  1. 法界無聖亦無魔.說聖言魔方便門.理不在其深.道不在其長.道理淡中甘如味.
    不修不整水自清.何必弄棍掘波濤.否則日日有戲演.飲之佛法海.放大智慧光.

    回覆刪除
  2. "魔"="磨"!?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