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感受到習性的強大影響力,我們所有的身口意三業,無一不是因為習氣的影響而牽引--因為習慣這樣的思考模式,就會產生習慣性的行為。所以我們眾生就是習慣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輪迴,難以出離。
為什麼說修行就是要生熟互轉?就是要我們轉變不好的習性(生死),轉成向善、向解脫道的習性。尤其是臨終之時的那一念,尤其重要,因為若不是大善大惡之人,再下一次投生時是隨習或隨業的。達賴喇嘛教導我們,臨終時面對死亡的心有兩種,一是粗略層次的心,二是細微層次的心。當我們停留在粗略層次的心之時,周圍的人幫助我們建立正面的態度。但是當進入了細微層次的心時,就是要靠自己的力量了。
細微層次的心是一種正面的薰習(習氣),無論是今生的或前世的薰習,都將發揮作用。因此,我們應該要透過每日的禪定與觀想,讓自己熟悉死亡的過程。不要害怕死亡,反而應該了解死亡,長時間的準備與修行是必要的。一旦能透過禪定經歷了更深層更細微的心,哪麼當真正的機會降臨之時,我們便能夠控制死亡的過程。
達賴喇嘛也教導我們,要給合智慧與發心以轉化心境。可以從每日的清晨開始,此時精神狀態清新飽滿、機敏靈活,是一天修持之始。如果可以從清晨開始即培養正面良善的動機,便等於創造了更多、並延續一整天的正面感受。我們要勉強自己:「今天,我一定要過得充實有意義。」
我們應該培養一個正面積極的心態;不只透過祈願,也要經由觀修。試著抱持無限廣大的利他之心,再仔細地觀無常或不同的真實感受,然後再觀察無常。
慈悲是一個法門,智慧則是了解實相的哲學觀點。結合智慧與發心,乃轉化心境的適切途徑。由於過去的習氣的緣故,我們受到憤怒或執著等情緒的束縛。如果我們仔細地分析思考,發展正面良善的對治力量,那些負面的情緒將開始消融瓦解。強烈的利他心與慈悲心是另一種情感;它們不是舊有習氣的產物,而是分析情緒的利益與害處的結果。因此透過分析的觀修,我們可以培養利他、慈悲等正面的情感與動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