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20080405_用西方宗教學研究戒律

 

  這一陣子在研讀西方宗教學相關書籍中,開拓了更寬廣的視野。像是對於戒律研究,過去我會認為從戒條上的「開、遮、持、犯」下手,進而了解犯不犯戒的條件與準則。但是透過這些宗教學的研究方法,發現提供了不一樣的方式,或許可探究出戒律的精神。

 

  舉個小例子:其實在受沙彌(尼)戒後,乃至於式叉摩那六法、比丘(尼)戒後,出家眾會有很嚴格的作持標準。比如說比丘尼不可自手取食,要由式叉摩那尼或沙彌尼授食,或是透過淨人,中間並要做口授儀式。例如說印隆在受三壇大戒時,因為身為班長,早、午齋過堂前,要先代表出家眾接受淨人的供養。也就是所有的飲食,包括白開水,就要做個這個儀式後才能食用,而中間如果食物有被淨人碰觸過,就必須再來一次。這個儀式就蘊涵了許多戒律的精神,可以用各式各樣的宗教學研究方式來探討。因為發現當時許多戒兄弟並不是很了解這個儀式的精神,就會很執著在表相,每天都要做好幾次的對首懺悔。

 

  如果有機會,印隆也想用西方宗教學來研究三壇大戒,畢竟這一塊是我們可以進行的領域(三壇大戒);也許佛教學者們會有興趣,但是他們因為沒有親身體驗過,而有些戒律的內容也限於受過具足戒的人才能了解,是長老們口傳與身傳下來,藏經裡不會有這麼豐富的資料。而這些都是佛陀留下的寶藏,或許透過這樣的研究方式,可以發現佛陀制戒的精神所在,甚至於有機會發現珍貴的資料並提供作為恢復南傳及藏傳比丘尼戒的參考。不過最希望的,是重振持戒的精神。

 

  想做的事情真的好多啊!就先許多這個願望,相信只要是真的能對佛教有益,對眾生有益,佛菩薩一定會指引正確的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