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法鼓佛教研修學院所辦的考生輔導說明會,大概有百來人參加吧,不過印隆本來以為會有更多人來參加,因為這是一所很好的學校。可能法鼓實在是不好考,很多人到最後會打退堂鼓,而今年佛光與法鼓的考試是同一天,或許也會影響雙方彼此的報考人數。雖然印隆對法鼓算是滿熟悉的,但是很想回去看看老師,所以就報名參加了。
首先是對於法鼓佛教研修學院做的簡介,校長惠敏法師非常幽默,化解了緊張沉默的氣氛。然後老師帶大家去參觀圖書館,圖書館的設置非常專業,也有許多先進的視聽設備,與一般市立的圖書館相比毫不遜色,現代的佛學研究者真是有福報。
其實過去印隆對於佛學研究領域有點排斥,因為感覺許多佛學研究者,真的是「學術研究」,並沒有真的實踐,與利益眾生。印隆一直覺得佛學研究者,應該要具有三種正確的心態:一是敬法,二是有慈悲心,三是能利益眾生。佛學研究跟世俗學問研究是完全不一樣的,世智辯聰易得,但讓眾生離苦得樂的智慧不易 — 因為必須要發真正的菩提心。
印隆曾經看過一位在日本得到博士學位的比丘尼的論文,其內容是在從古代某大師的一篇小論文中的一篇短文裡,去做文獻考究及訓估;印隆是不會反對如此純學術化的研究,但是印隆很想問她:從天台的妄心論,是否可以從中說明實踐於人生問題的解決之道?因為目前台灣的佛學研究教育,除了一般世間大學外(如哲學系、宗教系),大部份都是免費,甚至於有許多獎學金可申請,這些都是十方信施的供養與護持,而大家的護持也是希望這些人能夠學以致用、弘法利生。印隆覺得,不論出家在家,如果今天你有能力,受大家的護持來做「佛學」研究,不管你的研究方向如何,其結果一定要能利益眾生。
不過經過昨日的考生輔導會,看到第一屆的學長,素質之優秀,讓印隆更有信心了!印隆看到他們具有謙卑誠敬的氣質,就如同法鼓的校訓「悲智和敬」一樣,相信他們在學成後,一定可以為教界開拓新局。
在全世界的宗教對話已積極開展的時代,教團之內的對話也必須進行;所謂「教團之內的對話」,就要從教育開始做起。台灣是一個很有福報的地方,有這麼多大長老的苦心開創。這是一塊大乘佛教的肥沃田地,它蘊育出無量的種子,不管將來這些種子是到什麼地方,希望能讓這些種子都能順利發芽,讓它所結出的果實都能飽滿當地的眾生。
其實這就是我所謂宗教與學術上的衝突!
回覆刪除傳心
所以末學希望能好好努力,上次去參與學術會議感受很深,都是外國學術者,國內除了惠敏法師外,沒有其他法師發表...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