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讓印隆想起了受三壇大戒時,傳孝師父對我們講的話。因為我們當中有許多都是二、三十歲的人,電腦都用的很習慣,可是背個戒本的速度比他們那一代少慢很多(傳孝師父七十歲了),傳孝師父就笑我們說:「腦袋還是要多用啊!那一天沒電怎麼辦?」
-----------------------------------------------------------------------------------------------
我是肉腦,你是電腦(2007/7/25 張老師月刊電子報 )
電腦對身體的影響,以及電子的未來,也始終是心理學家沒有忘記的課題。
文/呂政達
年輕世代成長的一九九○年代,正逢公司企業大量電腦化、電腦普及的年代。因此,當他們進入職場工作,都普遍擁有使用電腦的能力,視網路、電腦文書處理和相關設備為「工作的標準配備與程式」。時到今日,我們其實已難想像,一個看不到任何電腦,也不使用電腦進行文書處理的辦公室。
然而,電腦對身體的影響,以及電子的未來,也始終是心理學家沒有忘記的課題。改編自艾西莫夫原著《我,機器人》的電影「機械公敵」問世後,更讓人對電腦未來的擴展極限,會不會侵犯到人類的心智與意志範圍,充滿著種種的想像。
然而,二十歲到三十歲的這一代年輕人,從小就在電腦堆裡長大,他們普遍沒有把這個問題當作問題。儘管學界常常抨擊沉浸電腦世界裡,獲得的是一種虛擬的身體感,年輕世代普遍仍認同「電腦可以是身體的延伸」,他們的身體雖然在工作現場,卻靠著電腦與外界建立溝通管道和方式。學習電腦技藝、更新電腦技術和設備,對年輕世代工作者而言,是相當自然而然的事。
我們從訪談發現,年輕世代工作者皆有利用網路或電腦賺錢或交易的方式,包括買賣商品、上網應徵工作、臨時包案,或設計軟體的經驗。「卡神」新聞對他們的啟示是,電腦開發出種種機會和可能性,只要夠聰明,懂得門道,他們大有機會靠電腦賺錢。
另外,年輕世代也都有過在上班時間藉電腦與外界溝通,甚至還藉朋友傳輸的檔案觀看球賽轉播的經驗。
有一個值得探討的題目是,如果年輕人可以靠電腦延伸身體感,甚至與外界溝通,會不會這樣一來,他們的身體反而會較願意留在辦公室裡?事實上,在我們訪談的個案裡,寧可下班就走人的還是占了多數,電腦的延伸仍是無奈的「在場身體文化」下的一個選擇而已。
然而,電腦(電話)做為工作的溝通工具時,除了造就方便外,卻也造成某些工作者的身體負擔和壓力。二十五歲的張小姐是客服員,原本使用電話一次只能服務一名客戶,與一名客戶進行溝通,使用電腦後增加了溝通量,也因為一次須處理不同背景之客戶的問題,所以也增加了溝通的難度。公司嚴格規定,不能使用電話和電腦聊天,因此電腦變成了「溝通的負擔」。
二十六歲的王先生從事的是金融業的理財專員,必須靠電腦網路掌握最新的財經訊息,平時向客戶做簡報呈現時,也須使用電腦輔佐,他認為電腦最重要的意義是記憶的功能,這是將電腦做為「實體溝通」現場延伸的另一種型態。
除此以外,他極少在網路上聊天、上網,沒有將電腦當作「溝通的延伸」。用他的話來說:「電腦會使人變得不誠實,但主要的還是人在使用電腦,電腦只是讓我與客戶的溝通,變得更順利而已。」
要怎樣使用電腦,要如何讓電腦影響到自己的身體,這是個科技的,也是個心靈的大問題。我們至少明白,在每個工作人打開電腦開關,開始敲打鍵盤時,不管你的想像伸進多麼遙遠的距離,也不管你投入的多麼忘我,你的身體還是在的。
(更多精采內容請參照7月號張老師月刊)
請問...
回覆刪除文中提到的...傳孝師父...是否...開證長老的高徒...???
我的皈依師...傳妙師父(台東鹿野鄉鹿野苑妙善寺 住持)...導師 是..開證長老...源出同脈...
是的,我們都是大崗山法脈的:開 --- 傳(心)--- 圓 --- 天(印)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