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1日 星期日

除糞


 《法華經》中有許多非常好的譬喻,當故事看很有意思,但若能深入作觀,則會大開智慧!所以經中佛陀也說:「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在《法華經》卷二有一篇故事,是描述一位原本是大富之家的兒子(指眾生)捨父到他國流浪,後來非常窮困的回到原來的國家,卻不認得原來的豪貴之家(指本具佛性之寶)與自己的父親(指佛陀)。但長者(佛陀)一見到窮子,馬上就認出,可是因為窮子不敢承擔自己本有的豐富寶藏,所以長者改用方便善巧方式,雇用窮子除糞。窮子經由二十年的除糞,終於漸以通泰,最後自然接受長者的寶藏,而『其實這些寶藏,本來就是窮子所具有的』。

 「除糞」,就是去除我們拙劣的習性!窮子在外輾轉流浪多年,忘失了本具豐富的家產,以為自己一直是貧窮下賤之人;就好像我們在紅塵濁世中生死不停的流浪,忘失了我們本具佛性一樣。

 印隆想到了在受三壇大戒時,因為印隆是西四班班長,但有一陣子東四班班長生病,就由東四班二號戒兄暫待其位。其實她也一直代理的很好,但有次我們在行進中要插班時,東班應該要走在西班的前面,印隆就等她走過去,結果她也停下來等印隆走過去,印隆跟她說:「東四代理班長,您要先前進啊!」她才突然想起,她現在是代理班長的身份。

這一個例子,讓印隆深感的習性作用的威力,是如此強大!才不過幾個星期的時間,她就習慣了固定的安排。所以我們在紅塵濁世中生死流轉了那麼久,終於能夠聽聞佛法而發心學佛,是多麼珍貴難得之事,不把握寶貴的時間好好修行,不是很可惜嗎?

 若能當下承擔自己本具佛性之寶,馬上去除對於濁世五欲的染著,那是最好不過了!但一下子做不到也沒關係,就好好的除糞吧!一切的修行都是功不唐捐的,終有一天能像窮子一樣,漸以通泰,發現原來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