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3日 星期三

從八十四態成就大丈夫態

從八十四態成就大丈夫態

釋印隆 

 

《大愛道比丘尼經》(簡稱《愛道經》)中有一個常被提到的內容:『女人八十四態』,乃是佛陀教誡我們若能去除此八十四種姿態,即可得到解脫,如《愛道經》云:「佛語阿難:夫天下欲婬垢太重,若能斷是態者,便可得道。…有墮八十四態者,如入大深海,必投其身。有能除此八十四態者,即是阿羅漢也。」

 

在許多大德對於女眾修行者的教示常提到說:女眾因為報身較弱、心志較不定,所以佛陀才要女眾修行者持守更多的戒條,或是對於女眾出家人有較男眾出家人更多嚴格的規定,乃是為了要幫助女眾出家人於修行上的成就。

 

在現代男女平權的時代,若刻意以外相上分別男女眾的教導方式,現代人較難真心接受與依教奉行。因為現代與過去有絕大的不同,過去女性多是男性的附屬品,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但是現代的女性自主又獨立,不需再依附在男性之下生活,而且現在社會愈來愈寵愛女性,「Lady First」是對於女性的基本尊重原則。過去女性受教育者少之又少,但現代女性不但學歷與男性相當,於學術上大有成就者比比皆是!過去女性學佛可能是因為生命中遇到苦痛無常,但現代愈來愈多的女性是為荷負如來家業、發心利益眾生而捨俗出家!所以,年輕、學歷好、有社會成就是現代女性學佛者的特色,但這雖是優點,也有可能是修行的障礙。

 

無漏三學以戒學為基,無上菩提以戒律為本,一切的戒律都是佛陀金口親宣,乃是為了讓眾生得清淨解脫的妙藥。在二千多年前的古印度時代,除了不平等的種性制度外,當時的女性就如同貨品一般,絲毫無地位可言。但佛陀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強調種性平等,男女皆可出家修行,可知佛陀絕無男女不平等的之對待差別。且佛陀在成道之時,即嘆「眾生接具如來智慧之德相」!故佛陀之制戒,乃是因為根性與身心因緣之不同,所因病予藥,為使眾生能成就法器。

 

業力者,乃是由於習性所至,眾生皆是由於無始劫來的習性在生死中流轉,一會是男、一會是女、一世為人、一世墮畜生…生生死死,何時休止!所謂『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修行觀念,因為唯有真正了解因果真義,才能得真實解脫之樂,不再隨著習性在輪迴中不停流轉,才不會舊業未除,反而因循舊業又再造新殃。

 

以下先簡釋『八十四態』之內容:

一、虛榮好裝飾外表類:
此九條乃是說明若只在乎外在的裝飾,而不觀照內心的莊嚴,就無法以真實的自己來面對他人。若心無法真誠正直,則無法成就修道法器。

  1. 憙摩眉目自莊,是為一態:(簡釋)喜好描畫眉眼來裝飾自己。
  2. 憙梳頭剃掠,是為二態:(簡釋)喜好在頭髮裝飾上下功夫,並不時撥弄頭髮。
  3. 憙傅脂粉迷惑丈夫,是為三態:(簡釋)喜以化妝的豔麗外表來迷惑異性。
  4. 憙嫈嫇細視,是為四態:(簡釋)喜好學習年輕婦女姿態,以瞇眼媚態看人。
  5. 憙丹脣赤口,是為五態:(簡釋)喜好塗抹口紅。
  6. 憙耳中著珠璣,是為六態:(簡釋)喜歡戴耳環。
  7. 頸下憙著瓔珞金珠,是為七態:(簡釋)喜歡戴項鍊、手環等等裝飾之物。
  8. 憙著珠寶繒綵之衣,是為八態:(簡釋)喜歡穿著漂亮的衣服。
  9. 憙著絲履,是九態:(簡釋)喜愛穿著絲襪、美鞋等以展現婀娜姿態。

 

二、矯揉故作姿態類:
此十三條乃是說明為求他人重視注目故,所表現出的造作行為,其實是因為自卑或自傲之心所導致。

  1. 憙掉兩臂行,是十態:(簡釋)喜歡在走路時搖動手臂,故作姿態以引人注意。
  2. 憙邪視,是十一態:(簡釋)喜歡斜眼看人(指偷窺、或以增加嫵媚的看人方式)。
  3. 憙盜視,是十二態:(簡釋)喜好偷窺他人隱私。
  4. 欲視男子見之復却縮,是十三態:(簡釋)想看異性卻不大大方方讓對方知道,故意裝出嬌羞的樣子。
  5. 見男子去復在後視之,是十四態:(簡釋)偷看異性並待異性離去後,在背後看他是俊美或醜陋。
  6. 欲見男子見之復低頭不語,是十五態:(簡釋)想見異性,見面後又低頭不講話,作出矜持的假樣子。
  7. 行喜搖頭、搖身,是十六態:(簡釋)走路時喜歡以搖頭、搖身等方式,以展示美好姿態吸引異性。
  8. 坐憙搖頭、搖身,是十七態:(簡釋)坐的時候喜歡以搖頭、搖身等方式,以吸引他人目光。
  9. 坐憙低頭摩手爪,是十八態:(簡釋)坐的時候喜歡低頭摩弄手指,展現清純的樣子。
  10. 坐憙含笑語,是十九態:(簡釋)坐的時候喜歡邊笑邊說話。
  11. 憙細軟聲語,是二十態:(簡釋)喜好用細軟嬌聲講話。
  12. 憙捫兩眉,是二十一態:(簡釋)喜好挑眉以引起他人注意。
  13. 坐憙大聲呵狗,是二十二態:(簡釋)喜歡坐在那兒大聲吆喝畜生,故現威態以滿足驕慢之心。

 

三、思念異性類:
此六條是為了追求異性,但不以真誠行為來對待。

  1. 設見男子來,外大瞋恚,內自憙歡,是二十三態:(簡釋)若見異性,故意以欲迎還拒的方式來吊其胃口,雖然外表看視不屑,其實心中是很好樂。
  2. 貢高自可,憎妬他人,是二十四態:(簡釋)貢高我慢、自以為是,憎恨嫉妒他人之善。
  3. 欲得夫婿,適見佯瞋怒,是二十五態:(簡釋)想得到異性,但見面時又假裝憤怒的高傲樣子,用欲擒故縱的方式來自抬身價。
  4. 見夫婿,佯瞋恚之,設去復愁憂心悔,是二十六態:(簡釋)見到異性時假裝瞋恚,待異性離去後,卻又憂惱心悔。
  5. 見男子來,共語佯瞋怒罵詈,內心歡憙,是二十七態:(簡釋)見異性來時,聚在一起假裝生氣並數落,但異性來與之打情罵俏時,內心其實是非常歡喜的。
  6. 設見男子去,口誹謗之,其心甚哀,是二十八態:(簡釋)若異性被罵而離去後,因為惱羞成怒而毀謗之,但內心卻是很後悔哀愁的。

 

四、貢高我慢傷他類:
此十四條為因為我慢自高,以「惡事向他人、好事向自己」來滿足自我傷害他人,皆由於熾盛我執的因素。

  1. 輕口憙罵詈,疾快遂非,是二十九態:(簡釋)講話不經大腦,不識大體,不知分寸,口無遮攔任意而說,好說是非雜話。
  2. 憙歡縱撗,非他自是,為三十態:(簡釋)喜好掌權專制,為所欲為,排除異己,自是他非。
  3. 慢易孤弱,以力勝人,是三十一態:(簡釋)以高姿態輕慢孤弱的人,以勢力來強勝他人。
  4. 威勢迫脅,語欲得勝,是三十二態:(簡釋)仗勢欺人,壓迫不順己意之人,在言語上也要與人爭辯佔上風。
  5. 借不念還,貸不念償,是三十三態:(簡釋)因為貪婪憍慢之心,而不尊重他人,輕慢他人之物,所以借物不還、借錢不償。
  6. 憙曲人自直,惡人自善,是三十四態:(簡釋)喜歡歪曲別人的想法,只認為自己是正直的,惡為他人所做,善歸為自己所行。
  7. 怒憙無常,愚人自賢,是三十五態:(簡釋)心情反覆無常,認為自己都比他人聰明。
  8. 以賢自著,惡與他人,是三十六態:(簡釋)以賢者自居的驕慢心態,將惡事推向他人,好事歸為自己
  9. 以功自與,專己自可,名他人功,是三十七態:(簡釋)喜歡居功逶過、標榜自己,將他人的功勞占為己有。
  10. 己勞自怨,他勞歡憙,是三十八態:(簡釋)自己辛勞時就自怨自艾,看他人辛勞時確幸災樂禍。
  11. 以實為虛,憙說人過,是三十九態:(簡釋)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不願說真話,喜說他人是非過錯。
  12. 憙以富憍人,以貴陵人,是四十態:(簡釋)以富貴而生憍慢,看不起他人。以身份地位高貴來盛氣凌人。
  13. 以貧妬富,以賤訕貴,是四十一態:(簡釋)貧賤時就嫉妒富貴之人,身份地位低時就訕笑挖苦高位者。
  14. 憙讒人自媚,以德自顯,是四十二態:(簡釋)喜歡諂曲媚態來討好居上位者,偽裝道德來標榜自己。

 

五、嫉妒破壞類:
此六條是說明因為無法真心隨喜他人之善,反以嫉妒心設法破壞他人之成就,壞人道心,破壞和合。

  1. 憙敗人成功,破壞道德,是四十三態:(簡釋)喜歡破壞他人成功,破壞道德或戒律。
  2. 憙私亂,妖迷正道,是四十四態:(簡釋)喜以自私的姿態、語言來迷亂他人,惑亂道心。
  3. 憙陰懷嫉妬,激厲謗勃,是四十五態:(簡釋)喜暗藏嫉妒,用刺激與嚴厲的毀謗言語中傷他人。
  4. 憙論評誹議,推負與人,是四十六態:(簡釋)喜在背後道人長短,說人是非隱私,批判他人,將過錯推給別人。
  5. 又巨說謗正道清淨之士,欲令壞亂,是四十七態:(簡釋)喜歡到處誹謗依正道而行的清淨修行者,想要壞亂他的道心。
  6. 憙持人長短迷亂丈夫,是四十八態:(簡釋)喜憶念他人長短來傳遞是非,破壞和合。

 

六、慳貪不隨喜類:
此兩條是說明若無法真心布施,好求他人恭敬回報者,反倒增長慳貪之心,得不到真實利益。

  1. 憙要人自誓,施人望報,是四十九態:(簡釋)喜好他人發誓;布施又希求回報。
  2. 憙與人施,追悔責人,毀訾高才,是五十態:(簡釋)布施不真心,故常生起後悔之心,反倒去責備受他布施或要求他布施的人。誹謗、怒罵有才華者,或不隨順其意者。

 

七、惡心含毒罵詈類:
此六條是說明若不能真心隨喜他人之善,反會生起大瞋恚心,造作惡業。

  1. 憙自怨訴,罵詈蟲畜,是五十一態:(簡釋)喜歡自怨自艾,故作不幸狀向人泣訴怨惱之事,並咒罵蟲畜以洩恨,或藉此指桑罵槐,諷刺他人。
  2. 憙作妖媚,蠱道厭人,是五十二態:(簡釋)喜歡用妖媚之姿,迷亂惑害他人。
  3. 憎人勝己,欲令早死,是五十三態:(簡釋)憎恨他人勝過自己,希望他早死好除心頭大患。
  4. 憙持毒藥,酖餌中人,心不平等,是五十四態:(簡釋)喜用毒藥來毒害他人,因為瞋恨在心所產生的不平對待。
  5. 憙追念舊惡,常在心懷,是五十五態:(簡釋)喜牢記他人的過失而無法釋懷,不能真心原諒他人。
  6. 憙自用,不受人諫,諛諂儱悷自可,是五十六態:(簡釋)任性而自以為是,不受他人勸誡。用諂曲不實的謊言來欺騙他人,內心暴戾,喜怒不定。

 

八、瞋惱親友不知倫理類:
此十二條是說明因為內心貪欲熾盛,若所求不順其意,即生瞋恚而惱害他人。沒有倫理觀念,不明長幼尊卑之理。

  1. 憙疏內親外,伏匿之事發露於鄰落,是五十七態:(簡釋)對親人苛薄疏遠,對關係較不密切的人反而表現甜蜜親近。將自己家中的醜事,不識大體的在鄰居間大肆宣揚。
  2. 憙自健、煩苛輕躁,不由丈夫,是五十八態:(簡釋)喜自以為是、煩惱熾盛、苛刻且輕浮不安,不順從長輩的指導。
  3. 憙自憍矜,撾捶無理,自瞋自憙,欲令人畏之,是五十九態:(簡釋)憍慢貢高,無理取鬧。自己沒有理由的瞋恚或高興,故意使人摸不著頭緒而怖畏之。
  4. 憙貪欲之行,威設自由,欲作正法,違戾丈夫,是六十態:(簡釋)貪欲旺盛,隨習性而無法自制。任意顯現令人佈畏之相貌,隨性亂說曲解正法,卻以正法自居,忤逆修道者。
  5. 憙貪婬,心懷嫉妬,多疑少信,怨憎澌地,是六十一態:(簡釋)貪戀男女情愛之事,故心常懷嫉妒,多疑而無法信任別人。因常埋怨憎恨,使心中充滿了瞋惱。
  6. 憙恚怒,蹲踞無禮,自謂是法,是六十二態:(簡釋)常現生氣恚怒之樣,因小事而亂發脾氣,態度高傲無禮。狂妄而自以為是,以為自己所說才正確。
  7. 憙醜言惡語,不避親屬,是六十三態:(簡釋)以醜惡不堪之言語來誹謗、諷刺他人,對於親屬無有尊卑親疏之分,口無遮攔,恣意漫罵。
  8. 憙憍踺自恣,輕易老小,無有上下,是六十四態:(簡釋)傲慢而任剛愎自用,沒有尊卑長幼倫理之別。
  9. 憙自可,惡態醜懟,言語無次,是六十五態:(簡釋)喜任性而為,以惡姿態與怨恨的心來對待他人。語無倫次,前後矛盾。
  10. 憙好嗜笑,不避禁法,是六十六態:(簡釋)喜好無理由的痴笑,不知莊重,不知何可為何可不為,為所欲為,不守法令。
  11. 憙禁固丈夫,不得與人言語戲調,是六十七態:(簡釋)喜好管束另一半,不使與人說話聊天。
  12. 憙繚戾自用,輕毀丈夫,言不遜慎,是六十八態:(簡釋)喜以乖違的身心任意而為,若不順其心意就以輕慢語毀罵,出言不遜,不知謹慎慚愧。

 

九、諂曲詭詐陷害他人類:
此六條是說明因自己的貪、瞋之心,而以種種手段來陷害他人以達到目的。

  1. 憙危人自安,以為歡憙,是六十九態:(簡釋)不顧他人危險只求自己安全,更甚者以此自以為樂。
  2. 憙咀賴弊惡,毀傷賢士,諂詭姿則,惑亂道德,是七十態:(簡釋)以咒詛誣賴之言語來中傷賢德,故作姿態、以好聽的話來迷惑他人,使迷亂軌則。
  3. 憙詭黠諛諂,謂人不覺,是七十一態:(簡釋)詭詐狡猾不實,以綺語欺騙他人,並以為他人不自覺知。
  4. 憙貪得惡亡,得便歡憙,亡便愁惱。呼嗟怨天,語言唾口,是七十二態:(簡釋)喜歡獲得而討厭損失,產生一種貪得無厭的心理。怨天尤人,惡言滿口,怨懟滿心。
  5. 憙罵詈風雨,向竈呪詛,惡生好殺,無有慈心,是七十三態:(簡釋)對於大自然的冷熱風雨現象,不能順其意時就罵詈。向廚房用具呪詛,好殺生而無慈悲心。
  6. 憙教人墮胎,不欲令生,是七十四態:(簡釋)教人墮胎,不希望他人產子。

 

十、窺人隱私好戲不厭類:

  1. 憙孔穴竊視,相人長短,有錢財不,是七十五態:(簡釋)喜歡在暗處私下偷窺,以打聽他人長短是非、富有與否。
  2. 憙調戲,必固迷誤人意,是七十六態:(簡釋)喜好調笑戲鬧,說無益語使人懈怠,令人迷亂方休。
  3. 憙多貯蓄,貪積不厭,是七十七態:(簡釋)喜好貪心積聚,無有厭足。

 

十一、        害人而自樂類:

  1. 憙擿燒丈夫,令意迴轉,不能自還,是七十八態:(簡釋)用挑釁惱害的方式,使人失去理智無法控制,藉此引起他人重視。
  2. 憙刳胎剖形,視其惡露,是七十九態:(簡釋)喜好揭發他人醜事,喜看別人不淨,以此貶低他人而沾沾自喜。
  3. 憙笑盲聾喑瘂蹇躄,自快惡他人,是八十態:(簡釋)喜嘲笑五根有缺陷的人,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
  4. 憙教人去婦,欲令窮困,是八十一態:(簡釋)教唆他人分離不欲和合,使人失去依靠而無法生活。
  5. 憙教人相撾捶,合禍證受,是八十二態:(簡釋)喜挑撥離間,使之互相打擊傷害,令其一同受到災禍與責罰。
  6. 憙教人作惡鬪訟,相言縣官,牢獄繫閉,是八十三態:(簡釋)喜教人作惡而相互訴訟,身腺牢獄之災。
  7. 憙倡禍導非,大笑顛狂,人見便欲得。以猗狂勃,強奪人物,是為八十四態:(簡釋)喜挑撥是非,引生禍害。內心顛狂而恣意大笑,故現種種欲態,令人見生淫念,並藉此手段更加氣燄高漲,對追求者予取予求。

 

  修行是『不看別人,看自己』,男女眾的差別,不是外在的器官不同,而是內心的不同。佛門講「大丈夫相」;俗也有云「相由心生」,修行是從內心觀照、斷除煩惱習氣。此八十四態實是一份讓修行者斷除習氣的最佳入門手則。而從此八十四態的內容可知,修行唯有「老實、正直」,心中無有對於世俗名利之欲求,即能真切修行。

 

《愛道經》云:「有女人作沙門,經進持戒,具足無缺減,不犯如毛髮。現世得男子身,便得無量,決得作佛。無所罣礙,自恣所作,若所求皆可得。」願我等行者能發願如法持戒,去除八十四態之習性而現真實大丈夫相,以實踐親證佛陀所的教示的離苦得樂清涼之道!

 

4 則留言:

  1. :-O  猶如照妖鏡 無所盾型 

    回覆刪除
  2. 遁形 (更正樓下錯字)

    回覆刪除
  3. 我一直覺得雖然家裡信佛教,但是對佛教缺一直沒認同感,期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佛教和其他印度的宗教一樣, 對女性的態度非常負面!
    偏偏宗教人士多半很保守,墨守成規的相信一些明顯已經不合理的教條,我還記得我媽自從信佛後,不要說三不五時就說一些男眾比女眾多修五百世之類有的沒的,不然就是很自豪她嘴上的毛看起來變粗越來越有男人相!.....那時我常在心裡os.你馬幫幫忙,如果你那麼想當男的就去動變性手術阿!打個賀爾蒙保證鬍子馬上長出來! :P

    一些宗教學者說什女性比較意志不堅、智力較差什有的沒的,讓我更覺得原來大男人的想法都是一個樣,不管信什教都一樣~我覺得好奇怪,如果女性比較差為什去佛寺幾乎都是女的?而且那些新聞上報導做善事的有很大部分都是女性!大家應該不敢否認有小孩在身的媽媽通常是最堅強的人~.......那些說法,在我看來都沒有證據可言!只是男性想要維持身為統治上位階級身分的說詞罷了!....嗯~不好意思我的用詞比較強烈,只是每次看到這類宗教觀點(不管哪一種宗教)心裡都超級反感的! >:P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