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6日 星期五

莫退初心


   在《地藏經》中,地藏菩薩說閻浮眾生的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1]「脫」就是一時偶然,偶爾起了一個好的、利益眾生的善念,可是容易退失的露水道心」。遇到惡緣現前,不稍說要退失此道心;即做善的,往往亦會變心。

   初發心的時候,都是很勇猛的,所謂「學佛一年兩年,佛在眼前」,所有的萬緣放下,非常精進,起心動念都是佛號、都是善法。但是「學佛三年四年,佛往後退」,然後學佛五年六年,佛在西天,更糟的是「七年八年,佛化雲煙」,連記都記不起來了。

   為什麼會退轉?因為學佛的熱忱不夠維持長久。什麼時候會再勇猛?碰到逆境的時候;如果沒有逆境的,就又回到安逸的世界裡面,在六塵裡面打滾。

   如果是維持學佛初心一直到現在,保持剛學佛的那種勇猛精進,祖師大德說「成佛有餘」。如何能不退初心?重點是法要入心,並且常親近正法善知識。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話竺摩老法師)

善心老是難發易退

地藏菩薩在本品中擘頭就說:「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是等輩人,如履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這幾句話,說得極緊要:(一)是眾生境界,平時舉心動念,多屬罪行,而自己迷而不知;(二)或有起善念做善事的人,亦多屬一時偶然,發些「流水道心」,遇到惡緣現前,不稍說要退失此道心,即做善的,往往亦會變心。如僧護經云:「閻浮提人為性難信,由行善而獲利益,自宜進益無間;乃因獲利,返退初心。」世間人因做善事而獲利,因利多了,反而造業,退失初心,這是比比皆是。故寶雨經云:「菩薩見一切有情,受諸苦惱,雖復成就微少善根、暫時非久。」寶積經亦說:「魚子菴羅華,菩薩初發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結果少。」即是說:魚的子,菴摩羅樹的花,因中很多,長大成果的卻很少,這和菩薩初發心的多而不退心得到結果的很少是一樣的道理。眾生罪業既多,善心亦難發易退,故地藏菩薩對此道理,剴切陳詞;不然,「惡習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所造的罪業,就如江流泛濫,不可收拾了。

 

慈寬法師開示《地藏經》[脫獲善利]08Y029M 音檔17:35 - 20:0020:12 - 21:05

  「脫獲善利」,「脫」的意思就是頻率不高、偶爾偶爾。好久沒念佛的趕快拿著這個念珠出來,要不然都發霉了,那個就是「脫」,脫的意思就是放在那裡很久,十天二十天,偶爾拿出來那個叫做脫,偶爾起了一個好的,「善」的就是好的,「利」就是利益眾生的、對別人有利益的這樣子的念頭。可是起來一下,那個叫做露水道心,起來以後一下子又沒有了,一下子多退初心。

  初發心的時候,就是很勇猛的,十方諸佛都能夠讚歎的,那個是初發心的菩薩──我們每一個好像都是這樣子過來的,所以祖師大德對我們也很了解,就是說我們「學佛一年兩年,佛在眼前」,一天半晚上不睡覺,所有的萬緣放下,跟佛非常的親近,起心動念都是佛號,都是善法,一年二年;「學佛三年四年,佛就是往後退」,不是我們往後退,是佛往後退,佛怎麼往後退呢?學佛三年四年,佛在西天,還沒有到西天,佛在半天,就退一半而已;一年二年在眼前,三年四年在半天,五年六年就回去西天了,五年六年就西天了。有祖師更狠一點,就說「七年八年佛化雲煙」,連記都記不起來了,這個是我們學佛到天上的一個每一個菩薩道的,所以為什麼叫做多退轉、會退轉的原因在哪裡?就是我們的那個熱忱,學佛的熱忱不夠維持長久。

  什麼時候會再勇猛?碰到逆境的時候就趕快再抱佛腳,那如果沒有逆境的,那就是又回到安逸的世界裡面,在六塵裡面打滾。所以它這裡講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這個是我們每一個人可能要回想一下,我如果是維持初心一直學佛到現在,可能這個是祖師大德說「成佛有餘」,是剛學佛的那種勇猛精進,那種專心的心,一直維持每天都這樣子持續下來的話,是成佛有餘,那我們現在成佛沒有這個消息的話呢,真的已經退道心了,退了很遠了。

 



[1]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27 利益存亡品〉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是等輩人如履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CBETA 2023.Q4, T13, no. 412, pp. 783c28-784a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