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發大願第十三 [1]
一、祈願諸佛菩薩力量令眾生得如所願。[2]
二、祈願大眾懺悔力能令眾生得如所願。[3]
三、願一切眾生得到佛的身口意三業。
[標舉十二類眾生][4]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又以今日懺悔發心功德因緣,願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天主、一切諸天各及眷屬,又願仙主、一切真仙各及眷屬,又願梵王、帝釋、護世四王、神王神將各及眷屬,又願聰明正直天地虛空主善罰惡守護持呪一切神王、一切神將各及眷屬,[6]又願妙化龍王、頭化提龍王、五方龍王、龍神八部、八部神王、一切神將各及眷屬,又願阿修羅王、一切神王、一切神將各及眷屬。[7]又願人道一切人王、臣民將帥各及眷屬。
8. 出家眾五眾
又願十方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各及眷屬。
又願閻羅王、泰山府君、五道大神、十八獄王、一切神王、一切神將各及眷屬。
又願地獄道一切眾生、餓鬼道一切眾生、畜生道一切眾生各及眷屬。
11. 未來際無量無邊的眾生
又願十方盡虛空界、窮未來際、若大若小一切眾生各及眷屬。
12. 三界內外無窮無盡一切眾生
一、祈願諸佛菩薩力量令眾生得如所願(仰承十二個大力)
某等今日仰承[12]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大慈悲力,諸大菩薩、一切賢聖本誓願力,無量無盡智慧力、無量無盡功德力、自在神通力、覆護眾生力、安慰眾生力、盡諸天諸仙漏力、攝化一切善神力、救拔地獄眾生力、濟度一切餓鬼力、免脫一切畜生力,令諸眾生得如所願。
二、祈願大眾懺悔力能令眾生得如所願(承懺悔的八個力)
某等今日又承七佛大慈心力、十方諸佛大悲心力、三十五佛滅煩惱力、五十三佛降伏魔力、百七十佛度眾生力、千佛攝受眾生力、十二菩薩覆護眾生力、無邊身觀世音流通懺力,願令十方三界六道窮未來際一切眾生,若大若小、若升若降、名色所攝、有佛性者,從今懺悔之後,在所生處,各得諸佛、諸大菩薩廣大智慧,不可思議無量自在神力身、[17]六度身正向菩提,四攝身不捨一切,大悲身拔一切苦,大慈身與一切樂,功德身饒益一切,智慧身說法無窮,金剛身物不能壞,淨法身遠離生死,方便身現自在力,菩提身隨一切時成三菩提。願四生六道一切眾生,皆悉具足如是等身,具足成就諸佛無上大智慧身。
又願十方一切眾生,從今日去,在所生處,各得諸佛菩薩不可思議功德之口,柔輭口,安樂一切;甘露口,清涼一切;不虛口,說真實法;如實轉口,乃至夢中無有虛言;[19]尊重口,釋梵四王恭敬尊重;[20]甚深口,顯示法性;[21]堅固口,說不退法;正直口,具足辯才;莊嚴口,隨時隨業,普皆示現;一切智口,隨其所應,度脫一切。願四生六道一切眾生,皆悉具足諸佛菩薩清淨口業。
又願十方一切眾生,從今日去,在所生處,各得諸佛菩薩不可思議大智慧心,常有厭離煩惱心、猛利心、堅強心、金剛心、不退心、清淨心、明了心、求善心、莊嚴心、廣大心。
有大智慧力,有所聞法,即自開解;[23]慈心向人,斷諸怨結;[24]住於羞恥,常懷慚愧;不計吾我,同善知識。[25]見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之人,咸生歡喜。怨親一觀,心無憍慢。不說他人善惡長短,不傳彼此和合分離。所言柔輭,不出惡辭;[26]歎佛功德,樂學深經;愛護眾生,如己無異;見有作福,不行誹謗;慈心和合,猶如聖眾;同諸菩薩,成等正覺。
[4] 以下是把所有六道眾生代表的類別標舉出來,總共有十二大類。這十二類的眾生,就是後面〈總發大願第十三章〉以後,第十四開始〈為天道禮佛〉一直到第三十三章,總共有二十章,都是為了六道各類的有情禮佛懺悔的章節。從十四章到三十三章〈為畜生道禮佛〉為止,二十個章節都是為一切有情禮佛,因此在現在〈總發大願第十三〉這一段,把它全部列出來;可以說〈總發大願〉這一章,就是後面禮佛二十章的總說。
[5] 這一類的王走到那,這一類就會跟隨到那。王的力量是統攝所有的部眾,大眾都是以王的意思為意思,所以要把王推舉出來,整個的部族就是以王的意志、王的所行為規矩,所以王是代表。第一個是諸天王,第二是仙王,第三是梵王,第四是神王,第五是龍王,第六是阿修羅王,第七是人王。總共七個王,下面都各有部屬眷屬,這七類的王也代表了七類很重要的種類。
[7] 神王神將:從第三梵王開始就有神王神將,第四、第五、第六也有神王神將,因為現在所說的部類很大,如大王、帝釋、護世四王、聰明正直的主善罰惡的王、龍王、阿修羅王……因為部族很大很大,是一個非常大的類,在大類裡面有很多很多小的部族,小的部族裡面就有小王,裡面也有小的神王神將,因此就有很多神王的名稱出現,司職眾生的善惡懲善罰惡。所以「神王神將」是各個大的部類裡面都會有的一種普通名詞,不是指那一個部族的王、或者是很多的鬼神,都有自己的王,也都有自己的將。
[11] 「名」是心,「色」就是色──有精神、有物質的,就是有情。「名色」這個名詞,是在佛陀最根本的教法「十二緣起」裡面──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也就是說從阿賴耶識開展出來就有了名色,就是有神識有色身了。只要有色身、有物質的,有名、有心神心識、有精神的,就是有佛性,都可以成就。
所以〈總發大願〉前面的兩小段,是希望眾生得如所願,兩小段分別有兩個不同的力:一個是佛菩薩的力,第二個是慈悲道場的法性功德力。前面佛菩薩是佛跟僧,這邊是法,所以還是佛法僧三寶力。
[16]自在神力身、大智慧身這兩個是總說,總共是十二個身,這是祈願一切眾生成就佛的自在神力大智慧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