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禮佛來消除無始惡業,並成為一種修持方法,則是漢傳教懺法的最大特色。中國先前雖有許多禮讚文及懺悔文,但是到了天台智者大師時才具備了完整的形式。至宋代時又經由遵式、知禮法師的系統整理和發展,使得天台懺儀更加完備具體,成為佛教各宗懺儀的典範。懺法主要有兩類:一是集諸經所說以懺悔罪過的儀則,一是依五悔法門修習止觀的行法。在智者大師所立的懺儀制度,包含了以上兩類懺法,並有理懺和事懺相融的特點。智者大師畢生整理了四部懺法,即是《法華三昧懺法》,《方等三昧懺法》,《請觀音懺法》,《金光明懺法》。據《續高僧傳》記載,智者大師在其晚年曾為晉王楊廣的重病妃子實施過《金光明懺法》。
智者大師將懺法儀軌,制定成的「十科」,成為後代懺法制作的範本,分別為:一、嚴淨道場,二、淨身方法,三、三業供養,四、奉請三寶,五、讚歎三寶,六、禮敬三寶,七、修行五悔,八、行道與三皈,九、誦經,十、坐禪實相正觀。若按北宋的慈雲遵式法師在其所作《金光明懺法補助儀》中所敘的分法,可知智者大師的《金光明懺法》其中多了「散灑」行法,而未提及「坐禪實相正觀」。[1]而其雖無特別說明「坐禪實相正觀」行法,但在《國清百錄》中,有提到「直錄其事,觀慧別出餘文」,指懺法之理觀部分,可於相關經典搜尋,仍是重視禪觀的修持。按北宋的四明知禮法師所著《修懺要旨》中所言:「夫諸大乘經所診行法,約身儀判,不出四種,攝一切行,罄無不盡。」可知天台懺法皆隸屬於四種三昧,《金光明懺法》具有歷緣對境修持圓頓止觀的原則,應隸屬於非行非坐三昧。
以下依智者大師所編製的《金光明懺法》,並配合遵式法師《金光明懺法補助儀》的儀式十科,敘述於下:一、嚴治淨室,二、清淨三業,三、香華供養,四、召請持咒,五、讚歎述意,六、稱名奉供,七、禮敬三寶,八、修行五悔,九、旋繞自歸,十、唱誦經典。
一、嚴治淨室
《金光明懺法》:莊嚴道場,別安唱經座、列幡華等,如上法。安功德天座在佛座左,道場若寬,更安大辯座、四天王座在右。諸座各燒香散華,盡力營果菜。又別飣一盤雜果菜,擬散洒諸方。[2]
(一)壇場莊嚴
確定金光明道場中佛像以及道具、散灑用果菜的安置。並明確規定了功德天像必須置於佛像之左。智者大師所制的四部懺法中,其行懺道場的佈置設施大同小異,無明顯差別,均要求嚴淨道場,供施財物。但由不同懺法,道場壇主不同,故所供奉經像亦不同。《金光明經》是護國經典,故依此經制定的《金光明懺》在座像安置上亦有特別之處:別安唱經座,列幡華等,安功德天座在佛座左,道場若寬更安大辯座,四天王座在右,諸座各燒香散華。關於嚴淨道場,行者須身心虔敬,以身業實際之灑掃、嚴飾及供養等儀,達到消業、集福與息心、除障的目的,此是依據《金光明經》〈功德天品〉第八之內容,[3]
壇場莊嚴可分為兩部分:一為外在的壇場莊嚴,二為內心的虔敬莊嚴。行懺道場的如法設置,令外境清淨莊嚴,自然影響內心的清淨莊嚴。除了要莊嚴壇場外,還要盡己力去備辦,內心存有敬重三寶,超過三界。否則如果不能拔己資財供養大乘,終不招賢感聖。重罪不滅,善根何由得生?行者當以敬重之心行懺,營造莊嚴氣氛,以期三業相應,聖靈感降,借事顯理。道場的莊嚴清淨僅是外相,是修法之助緣,若能生大慚愧,發真實懺悔之心,方是行懺之親因緣。如此正修時才能與法相應,達到克期得證的目的。而二者都是要清淨莊嚴修行者的心。
(二)備營果菜
盡力營果菜,又別飣一盤雜果菜,擬懺法完畢散灑諸方。
(三)時間
智者大師在懺法中,有明文說到「修持《金光明懺》凡七日七夜」,此是依據《金光明經》〈功德天品〉第八之內容。[4]且啟建日要選用「六齋日」。若「七日中途懈退,得障道罪」,[5]這是因為若「中途有廢,一則違前要心,作禁法不成,則令善心有間,不得相續;二則行法不成,於後若更行道,還有障閡事起。行者必當慎之。」時間的規定限制,是為了策勵行者修行、克期取證的一種方式,因此中途懈退既違背行者立願行懺的初衷,也是對所奉請聖靈的欺騙和褻瀆,故得障道之罪,行者不可不慎。
二、清淨三業
《金光明懺法》:當日日洗浴,著新淨衣。經云:「七日七夜,應用六齋。」[6]
在事儀上是需要天天沐浴,並準備禮懺時所穿著的乾淨衣物,此是依據《金光明經》〈功德天品〉第八之內容。[7]為了維護道場的莊嚴清淨,因此行者在正入懺堂前,宜洗浴清淨,換潔淨衣出入。連拜懺用的氈褥薦席皆須新淨,如此方能使道場清淨,無污穢氣,佛菩薩才能感降。此是作為行者的身口意三業清淨之表法。
三、香華供養
行者剛進入壇場法座前,正身合掌倚立後,應先慈念一切眾生,誓興救拔。起殷重心,慚愧懇惻,觀想三寶,充滿虛空,應現道場。然後五體投地頂禮十方常住一切三寶(諸佛、尊法、賢聖僧)。並嚴持香花,如法供養十方常住三寶、護法眾神,同時心隨身口,一心頂禮無分散意。此是依據《金光明經》〈功德天品〉第八之內容。[9]
四、奉請三寶(召請誦呪)
《金光明懺法》:作是說已,當召請:
一心奉請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心奉請東方阿閦佛
一心奉請南方寶相佛
一心奉請西方無量壽佛
一心奉請北方微妙聲佛
一心奉請寶華瑠璃世尊
一心奉請寶勝佛
一心奉請無垢熾寶光明王相佛
一心奉請金炎光明佛
一心奉請金百光明照藏佛
一心奉請金山寶蓋佛
一心奉請金華炎光相佛
一心奉請大炬佛
一心奉請寶相佛
一心奉請金光明經中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一心奉請大乘金光明海十二部經
一心奉請信相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金光明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金藏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常悲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法上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金光明經內及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舍利弗一切聲聞、緣覺賢聖僧
一心奉請大梵尊天、三十三天、護世四王、金剛密迹、散脂、大辯、功德、訶利帝南、鬼子母等五百徒黨,一切皆是大菩薩,亦請此處地分鬼神(三遍召請) [10]
一心奉請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心奉請東方阿閦佛
一心奉請南方寶相佛
一心奉請西方無量壽佛
一心奉請北方微妙聲佛
一心奉請寶華瑠璃世尊
一心奉請寶勝佛
一心奉請無垢熾寶光明王相佛
一心奉請金炎光明佛
一心奉請金百光明照藏佛
一心奉請金山寶蓋佛
一心奉請金華炎光相佛
一心奉請大炬佛
一心奉請寶相佛
一心奉請金光明經中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一心奉請大乘金光明海十二部經
一心奉請信相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金光明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金藏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常悲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法上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金光明經內及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舍利弗一切聲聞、緣覺賢聖僧
一心奉請大梵尊天、三十三天、護世四王、金剛密迹、散脂、大辯、功德、訶利帝南、鬼子母等五百徒黨,一切皆是大菩薩,亦請此處地分鬼神(三遍召請) [10]
一心恭敬奉請諸佛、菩薩、諸天及護法鬼神前來道場,長跪及手執香爐,燒眾名香,起殷重心,一一觀想都已蒞臨道場,總共要奉請三遍。
關於奉請,遵式法師於《金光明懺法補助儀》「別明禮請、灑散二法第三」另有特別說明,在修持的七日期間,需「以請為行」,以《金光明經》中的大辯、堅牢、散脂等品呪法之儀式,說明應該於七日六時,均番番禮請,此與智者大師所制的其他儀軌,只需禮請一次不同,為《金光明懺法》「請」義之特點,專以請召為門:
應知此法,同請《觀音》,以請為行,七日六時,須番番禮請。《百錄》『方等儀』及『法華三昧』,皆結云「於後六時略去請佛,餘九法悉行無異」,唯《請觀音》及《金光明》文(無此結明可准知也)。又尋新經,大辯、堅牢、散脂等呪法之儀,皆專以請召為門,況〈天女品〉云:「為我每日三時,稱三寶名」,實言邀請大吉祥天,乃至誦持神呪,「請召我時,我聞神呪請召,我已即至其所。」日三既爾,夜三準知。況後文云「及於晡後,誦持前呪,希望我至」,請義明矣!往往《觀音》行儀,無識之者,亦欲廢請,此大不知所以也。今此但束略《百錄》請文,都為五位,秖是開合,故非刪削。所以合者,為朝營飲食易,及過中餘時廣請,亦應無在。《請觀音》無此,不應輒略。[11]
儀軌所言「請」,乃是為了護法。為了護持正法,故需身業延請;誦咒召神,為口業祈請;至誠發願,即意業願請。
五、讚歎述意
《金光明懺法》:復述心建懺之意,隨智力所陳自在說。[12]
讚嘆三寶的微妙功德,並陳述修懺之意,隨個人之智力,自在陳述。
六、稱三寶名及奉供散灑
《金光明懺法》:說竟,三稱寶華瑠璃世尊,《金光明經》,功德天。三稱竟,以雜盤食灑諸方,當說「波利富婁那」。以去至今,我所求皆得吉祥。[13]
說竟,三稱「寶華琉璃世尊、《金光明經》、功德天」之名,此是依據《金光明經》〈功德天品〉第八之內容。[14]稱名結束,接著以嚴淨道場時所準備的一盤雜果菜,向諸方散灑,並同時持誦功德天女咒,進行散食供養,此是依據《金光明經》〈功德天品〉第八之內容。[15]獻供完的施食,亦應觀想無量鬼神悉來受食,之後當發願迴向,祈求接受供養的諸神明能威權自在,一念普集各受法食,充足無乏身力勇銳,守護堅強知行者所求。願迴向此福利普潤含生,果報自然常受勝樂。
關於「散灑」,遵式法師於《金光明懺法補助儀》「別明禮請、灑散二法第三」有說明灑散應稱「奉供」,如此則能包括供養三寶及諸天,不是只有侷限於鬼神眾。另外,散灑須至道場外,擇一淨處為之:
明灑散者,理須道場外,別置淨地,或作小壇,香汁遍灑,務令嚴潔,以物承足,身立於中旋轉,四散食盡為度。問:此出何文?答:《百錄》、兩經皆不云耳,此以意裁,務在生善,諒亦無咎。俟見他文,即依改貫,非晚也。[16]
七、禮敬三寶
《金光明懺法》:若竟,唱一切恭敬,還一一禮。[17]
八、修行五悔
在智者大師所制的《金光明懺》十科儀軌中,雖未特別提到「五悔法門」,但是在《金光明經》之〈懺悔品〉、〈讚嘆品〉及〈空品〉等,已蘊含了「五悔」之精神。遵式法師在《金光明懺法補助儀》中,加入了「五悔法門」之修持,於「禮敬三寶」後修持,此則與原來智者大師所設定的「十科」儀軌相符。[19]「五悔法門」為懺悔、勸請、隨喜、迴向和發願等,[20]究竟的懺悔必須要發菩提心,以大悲利益眾生成就佛道,因此需要勸請、隨喜、迴向和發願,以深化懺悔之實踐,分別略述如下:
1. 懺悔:普為法界一切眾生,悉願斷除三障,一心歸命懺悔。在《金光明經》〈懺悔品〉中,說明懺悔有助於化解三世諸苦、三惡道及人中諸苦,若能誠心求懺,改過向善,就可盡滅眾罪而得解脫:
是大金鼓,所出妙音,悉能滅除,三世諸苦,地獄餓鬼、畜生等苦,貧窮困苦、及諸有苦。……復令眾生,值遇諸佛;遠離一切,諸惡業等;善修無量,白淨之業。諸天世人、及餘眾生,隨其所思,諸所願求,如是金鼓,所出之音,皆悉能令,成就具足。……若有眾生,諸苦所切,三惡道報,及以人中,如是金鼓,所出之音,悉能滅除,一切諸苦。……所謂金光,滅除諸惡,千劫所作,極重惡業,若能至心,一懺悔者,如是眾罪,悉皆滅盡。我今已說,懺悔之法,是金光明,清淨微妙,速能滅除,一切業障。[21]
2. 勸請:歸命頂禮十方一切諸佛世尊,勸轉法輪,請久住世,度脫安樂一切眾生。以滅魔障及謗方等之罪。
3. 隨喜:隨喜讚嘆自他一切諸善根,發願成就無上菩提,能獲清淨吉祥果報,如〈懺悔品〉云:
若此閻浮,及餘他方,無量世界,所有眾生,所作種種,善妙功德,我今深心,隨其歡喜。我今以此,隨喜功德,及身口意,所作善業,願於來世,成無上道,得淨無垢,吉祥果報。[22]
4. 迴向:將一切所修世出世間諸善功德皆悉迴向,成就佛果,願眾生皆能離苦得樂,如〈懺悔品〉云:
另外在〈功德天品〉第八,也有相關迴向之內容:
5. 發願:發願個人修持證道之目的,是為了拔濟十方一切無量眾生,也能成就無上菩提,如〈懺悔品〉云:
我為是等,作歸依處。是諸世尊,今當證知,久已於我,生大悲心,……我當拔濟,十方一切,無量眾生,所有諸苦;我當安止,不可思議,阿僧祇眾,令住十地;已得安止,住十地者,悉令具足,如來正覺。為一眾生,億劫修行,使無量眾,令度苦海;我當為是,諸眾生等,演說微妙,甚深悔法。……我當安止,住於十地,十種珍寶,以為脚足,成佛無上,功德光明,令諸眾生,度三有海。諸佛所有,甚深法藏,不可思議,無量功德,一切種智,願悉具足;百千禪定、根力覺道,不可思議,諸陀羅尼,十力世尊,我當成就。[25]
九、旋遶自歸
《金光明懺法》:上來所請三寶禮竟,三遍旋。旋竟,三自歸。自歸竟,方共坐食。[26]
禮敬三寶以及諸護法天神與鬼神眾後,要右旋行道三回,當一心正身威儀,右遶法座安詳徐步,心念口稱三寶名字三遍。爾時當了知音聲如響、身心性空,舉足下足心無依倚,不住行相而復了如影現。十方聲聞法界遍於法座。行道結束,回到佛前,並進行三歸依。
十、誦經
《金光明懺法》:此是午前方法,餘時如常,唯專唱誦金光明經也。[27]
行道皈依完畢後,方可用午齋,以上為《金光明懺》十科儀軌的前九法,為午前所行,餘時則專誦持《金光明經》。「餘時」是指六時[28]的餘五時,除午前外,其他五時則依坐禪、禮佛之常法修行,於「旋遶三自歸」後,當專誦《金光明經》。唱誦方法,應一心正念思惟經義,文句分明,音調音聲辯了不緩不急,應了知音聲性空,無所取著之理。而又充滿法界,供養三寶,普熏眾生令得同入金光明法性海中。若能如是誦經,亦是通於禪坐之法,也即是對於一心的要求,故懺悔與禪定並重。
另外,於《金光明懺法補助儀》中,遵式法師特別提到誦經的幾項特點:
1. 與《法華懺》有相安樂行之意相符
雖然《金光明懺法》沒有提到要坐禪,而是唯誦持《金光明經》,遵式法師舉出《法華經安樂行義》之有相行,不入三昧但誦持之故,亦見佛的上妙色像。亦舉《法華三昧懺》的第九明誦經方式,說明一心誦經,正念思惟經義,即是修持禪定之法:
《百錄》令唯專唱誦,不明坐禪者,少異餘法,應如《法華》有相安樂行,不入三昧,但誦持故,亦見上妙色像。《三昧儀》云:「若人本不習坐,但欲誦經懺悔,當於行坐之中,久誦經文,疲則暫息,息竟便誦,亦不乖行法。」彼則通坐通誦,兩無所乖。今□彼誦,而不開坐,而亦於是典金光明中,而得見我釋迦牟尼。[29]
問:可通坐不?答:亦應無妨。品云:令心安住,正念思惟,是經深義,思惟通坐,是義明矣!且依《百錄》,當誦經時一心正念,使文句分明,音聲辯了,不寬不急,繫緣文句,如對文不異,不得謬誤。次應了知音聲性空,如空谷響。雖知空寂,而心歷歷,照諸句義,言辭辯了。運此法音,充遍法界,供養三寶,普熏眾生,令得同入金光明法性海中。[30]
3. 專誦〈空品〉導成滅惡修善
遵式法師以《金光明經》〈序品〉之「一切種智,而為根本」[31],及〈空品〉所云之「常當至心,正念諸佛,所說微妙,無上正法」,[32]強調誦經是與觀慧相融,若誦持〈空品〉,不但可助益不具足誦者之功,也有導成滅惡修善之益。另外,在〈善集品〉中,[33]也強調須正念讀誦經典:
但誦經,準《法華儀》,有二種人:一具足誦,二不具足誦。具足者,行人先曾通誦一部;不具足者,行人本不曾誦,今欲修行法,但令誦〈安樂行〉一品,極令精熟。今亦如是,不具足者,宜誦〈空品〉,於行懺時,唯專誦之。若禮佛竟,正當誦時,不拘遍數,隨意堪任。問:《法華》誦〈安樂行品〉,所行三昧,與品相應,今亦應誦〈功德天行法本品〉,而今誦〈空品〉者何?答:《法華》亦未必爾,故《三昧儀》云「若兼誦餘品亦得,但不得誦餘經典籍」,今誦〈空品〉,亦無乖也,但正取意為論,豈不行人上懺悔滅惡,讚歎供養禮敬生善,須空導成。經云「一切種智,而為根本」,既不別令坐禪觀慧,故誦此品,擬觀最便,宜可思之。十科竟。[34]
隨著大乘佛教的發展,原始僧團中單純的懺悔,以轉為修持禪定的重要行法,乃至於攝入般若空慧的觀照,成為大乘懺悔思想的根本。在《金光明經》〈懺悔品〉,即說依此經懺悔法門而誠心懺悔,能快速滅除一切罪障,以期見佛聞法,實踐菩薩行。懺悔與空觀連結,是由於三法印「無常」為理論根本。不要想成業障是永遠存在,過去所造的罪惡,會形成的障礙,是因緣和合,因此也是無常的。但業力仍在,只是業障消除,因此對於修行的阻礙能夠去除。業力的懺悔可分為二種:戒罪與性罪。懺掉的是戒罪,因過去所造惡業而形成之障礙,可透過懺悔而滅除,但不是說業力消除。而業障滅除,則能生善而不再造惡,乃至成就菩提。因此《金光明經》的最終基礎是實相,是結合空觀來論述究竟的懺悔法門。
遵式法師並於《金光明懺法補助儀》「總示事理觀慧所依第五」提到,若將儀軌任意增添削減,乃至於刪除觀慧之文,為損於懺法形相,障礙修持,不可不慎!
又囑後學,凡欲傳寫,並須首尾全寫,對勘分明,勿令脫誤。多見《法華》、《觀音》等懺文,多削前後,及觀慧之文,但抄佛位及懺悔文,單題禮文,深可悲痛!若不能者,寧可莫寫,免得毀散行法全文。一事不周,便虧行相,深誡深誡![35]
另外,智者大師並無明及行懺人數,唯在《方等三昧行法》中提到:「月八日、十五日,可入道場,行人極多數可至十人已還,不應過數,則違教法。行者若多,即須別作道場。」這是說在一個道場中,人數最多不應超過十位;若人多,可以另結道場行懺。否則人多事雜,當中若有不清淨者,更是妨礙大家行道。因此,選幾位志同道合之士共同行懺,方為良善,或是自修也是可以。
圖表
2 《金光明懺》與《金光明經》之關係簡表
十法
|
《金光明懺》
|
《金光明經》
|
嚴治淨室
|
莊嚴道場,別安唱經座、列幡華等,如上法。安功德天座在佛座左,道場若寬,更安大辯座、四天王座在右。諸座各燒香散華,盡力營果菜。又別飣一盤雜果菜,擬散洒諸方。
|
自於所居房舍屋宅淨潔掃除。若自住處、若阿蘭若處,以香泥塗地、燒微妙香、敷淨好座,以種種華香布散其地,以待於我。
|
清淨三業
|
當日日洗浴,著新淨衣。
|
若有欲得財寶增長,是人當於自所住處,應淨掃灑,洗浴其身,著鮮白衣,妙香塗身。
|
經云:「七日七夜,應用六齋。」
|
七日七夜,受持八戒,朝暮淨心。
|
|
香華供養
|
建首初日,午時各執香罏,一人唱言:「一切恭敬 一心頂禮十方常住一切三寶!是諸眾等,各各互跪,嚴持香華,如法供養。心默供養訖,口說是言:「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如上法。
|
香華供養十方諸佛。
|
奉請三寶召請誦呪
|
作是說已,當召請:
一心奉請本師釋迦牟尼佛……亦請此處地分鬼神 |
諸佛菩薩、金光明經、護法天神及鬼神眾
|
讚嘆述意
|
復述心建懺之意,隨智力所陳自在說。
|
〈讚歎品〉
|
稱三寶名奉供散灑
|
三稱寶華瑠璃世尊,《金光明經》,功德天。
|
至心三稱彼佛寶華琉璃世尊名號,禮拜供養,燒香散華;亦當三稱金光明經,至誠發願。
|
三稱竟,以雜盤食灑諸方,當說「波利富婁那」。以去至今,我所求皆得吉祥。
|
若有人能稱金光明微妙經典,為我供養諸佛世尊,三稱我名,燒香供養;供養佛已,別以香華種種美味,供施於我灑散諸方,……別以香華、種種美味,供施於我,散灑諸方,爾時當說如是章句:『波利富樓那遮利 三曼陀達舍尼羅佉 摩訶毘呵羅伽帝 三曼陀毘陀那伽帝 摩訶迦梨波帝 波婆禰 薩婆哆㖃 三曼陀 脩鉢梨富隷 阿夜那達摩帝 摩訶毘鼓畢帝 摩訶彌勒簸僧祇帝 醯帝簁三博祇悕帝 三曼陀阿咃 阿㝹婆羅尼。』是灌頂章句,必定吉祥真實不虛。等行眾生及中善根,應當受持讀誦通利。
|
|
禮敬三寶
|
若竟,唱一切恭敬,還一一禮。
|
應當至心禮如是等諸佛世尊,其名曰:寶勝如來、無垢熾寶光明王相如來、金焰光明如來、金百光明照藏如來、金山寶蓋如來、金華焰光相如來、大炬如來、寶相如來;亦應敬禮:信相菩薩、金光明菩薩、金藏菩薩、常悲菩薩、法上菩薩;亦應敬禮:東方阿閦如來、南方寶相如來、西方無量壽佛、北方微妙聲佛。
|
修行五悔
|
懺悔
|
〈懺悔品〉
|
勸請
|
〈懺悔品〉
|
|
隨喜
|
〈懺悔品〉:我今以此,隨喜功德,及身口意,所作善業,願於來世,成無上道,得淨無垢,吉祥果報
|
|
迴向
|
〈懺悔品〉:所有善法,悉以迴向,我所修行,身口意業,願於來世,證無上道
|
|
〈功德天品〉:常為己身及諸眾生,迴向具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
發願
|
〈懺悔品〉:諸佛所有,甚深法藏,不可思議,無量功德,一切種智,願悉具足
|
|
旋遶自歸
|
上來所請三寶禮竟,三遍旋。旋竟,三自歸。自歸竟,方共坐食。
|
|
誦經
|
此是午前方法,餘時如常,唯專唱誦金光明經也。
|
〈序品〉:一切種智,而為根本。
〈空品〉:常當至心,正念諸佛,所說微妙,無上正法。
〈善集品〉:安坐不動,思惟正念,讀誦如是,金光明經。
|
[1] 宋代慈雲遵式法師所集《金光明懺法補助儀》將儀式開合為十科:「一者嚴治淨室,二者清淨三業,三者香華供養,四者召請持咒,五者讚歎述意,六者稱名奉供,七者禮敬三寶,八者修行五悔,九者旋繞自歸,十者唱誦經典。」《大正藏》冊46,第1945號,頁957下。
[3] 《金光明經》卷2:「自於所居房舍屋宅淨潔掃除。若自住處、若阿蘭若處,以香泥塗地、燒微妙香、敷淨好座,以種種華香布散其地,以待於我;我於爾時如一念頃,入其室宅,即坐其座,從此日夜,令此所居,若村邑、若僧坊、若露地,無所乏少,若錢、若金銀、若珍寶、若牛羊、若穀米,一切所須,即得具足,悉受快樂。」CBETA, T16,
no. 663, p. 345b19-b25。
[7] 《金光明經》卷2:「若有欲得財寶增長,是人當於自所住處,應淨掃灑,洗浴其身,著鮮白衣,妙香塗身。……自於所居房舍屋宅,淨潔掃除。若自住處、若阿蘭若處,以香泥塗地、燒微妙香、敷淨好座,以種種華香,布散其地,以待於我;我於爾時,如一念頃,入其室宅,即坐其座,從此日夜,令此所居,若村邑、若僧坊、若露地,無所乏少,若錢、若金銀、若珍寶、若牛羊、若穀米,一切所須,即得具足,悉受快樂。」CBETA, T16, no. 663, p. 345b2-b25。
[15] 《金光明經》卷2:「若有人能稱金光明微妙經典,為我供養諸佛世尊,三稱我名,燒香供養;供養佛已,別以香華種種美味,供施於我灑散諸方,當知是人即能聚集資財寶物。以是因緣,增長地味,地神諸天,悉皆歡喜,所種穀米,牙莖枝葉,果實滋茂,樹神歡喜,出生無量種種諸物……我時慈念諸眾生故,多與資生所須之物。……別以香華、種種美味,供施於我,散灑諸方,爾時當說如是章句:『波利富樓那遮利 三曼陀達舍尼羅佉 摩訶毘呵羅伽帝 三曼陀毘陀那伽帝 摩訶迦梨波帝 波婆禰 薩婆哆㖃 三曼陀 脩鉢梨富隷 阿夜那達摩帝 摩訶毘鼓畢帝 摩訶彌勒簸僧祇帝 醯帝簁三博祇悕帝 三曼陀阿咃 阿㝹婆羅尼。』是灌頂章句,必定吉祥真實不虛。等行眾生及中善根,應當受持讀誦通利。」CBETA, T16, no. 663, p. 345a20-b15。
[18] 《金光明經》卷2:「應當至心禮如是等諸佛世尊,其名曰:寶勝如來、無垢熾寶光明王相如來、金焰光明如來、金百光明照藏如來、金山寶蓋如來、金華焰光相如來、大炬如來、寶相如來;亦應敬禮:信相菩薩、金光明菩薩、金藏菩薩、常悲菩薩、法上菩薩;亦應敬禮:東方阿閦如來、南方寶相如來、西方無量壽佛、北方微妙聲佛。」CBETA, T16, no. 663, p. 345b28-c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