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觀心不責境

 前幾天跟一位菩薩外出時,發現她的心情不甚穩定,可能是她被干擾,更有可能是印隆被受干擾,因此一上車,印隆就專心念佛,希望讓彼此的心都能平靜,不被任何外境影響。而當日的確有許多狀況與考驗,還好都順利度過;如果當日印隆的心也隨境起舞,就有可能發生爭執,嚴重則有可能傷害了彼此的法身慧命。

在遇到任何境界時,不要馬上去責怪境界,而是要掌握好自己的心

 《摩訶止觀》中,有提到菩薩摩訶薩有十種魔:(T9.663a ) 「何等為十?所謂五陰魔,貪著五陰故。煩惱魔,煩惱染故。業魔,能障礙故。心魔,自憍慢故。死魔,離受生故。天魔,起憍慢放逸故。失善根魔,心不悔故。三昧魔,味著故。善知識魔,於彼生著心故。不知菩提正法魔,不能出生諸大願故。」

此是從《華嚴經》所出,很完整的教導我們,修行人十種魔業的發生方式。無一不是要我們善護心念,攝心觀照,而非攀緣外境不捨。

又,《摩訶止觀輔行傳弘決》引用《大智度論》卷六十七、六十八,說明魔相甚廣,何但於三昧中現,乃至一切事業中惱亂行者。經云:「若魔、若魔民,惡因緣故,入人身中,嬈亂人心。」例如會:
- 或令書者疲極,國土事起;
- 或書者不得供養。若讀誦時,師徒不和;
- 若大眾中,說有人來,說法師過失,言法師不能如說而行,何足聽受?
- 或言雖能持戒,而復鈍根,不解深義,聽之何益?
- 或言大乘是空滅之法,無可行處。
- 或時作好,敬信沙門,云般若波羅蜜空,無罪福名,無有道理等;如下發相中云:全墮惡者,即其意也。
- 或云可取涅槃,即發相中,令墮二乘者是也。
- 或法師不受弟子信施,或師好施,弟子不受。(『論』釋云:弟子法,應供養於師,何以言師施於弟子?然弟子作是念:師少物尚不捨,何能捨身?雖讚布施,乃是欺誑。名「不和合」。是故師須布施弟子,弟子復以四事供師。師少欲故,而不肯受,便羞愧言:如賣買法,是故不受。或師多知識無乏,能養弟子,弟子自念:人當謂貪師之衣食,是故受法。或云德薄,不勝師施。)如是等心雖好,不成般若波羅蜜,亦是魔事;此等即前發相中,令墮善者是也。

雖非因觀而發,或當亦是宿緣相關。或行三昧,師與弟子,有上諸事,妨三昧故,不可不覺。此等既爾,諸行例然;故畧記之,以示後學。

我們可以看到,雖說種種境界相貌,其實重點都是在「心」要如何去觀照一切境界。若懂得反觀自心,不隨境轉,自然不起煩惱,何來干擾?


 

 

2 則留言:

  1. 師父:吉祥.真的覺得以前的我.時常被外境所轉.尤其八苦的怨憎會苦.更是難轉.幸好近年有佛法的依靠.漸漸去學習放下.讓心清涼自在.感謝身邊有許多的善知識.讓我不斷的上進.也更感謝師父願意讓我和你結下這一份好的因緣.新的一年.祈祝師父法體安康.用功精進我已經上路了.那一份毅力和感應.真的只有感動和感謝師父.祝福師父閉關圓滿.曲直向前.福慧雙修.阿彌陀佛
     
     
     
     

    回覆刪除
    回覆
    1. 阿彌陀佛!
      佛法是觀心法門,教導我們善護六根,不攀緣外境,
      自然能心得自在,清涼無熱惱! :x

      祝福您新年快樂,得心自在,福慧吉祥!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