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佛教菩薩度生,以布施為本。其所施者,皆眾生也。今眾生皆空,則所作布施,誰為受者?故下文答云:「菩薩布施,不必著眾生相」。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解﹞此破著相之疑也。
空生因聞眾生皆空,則疑;謂眾生既空,則菩薩布施,無有受者。以六塵非有,眾生本空,故云「應無所住」。此教不可著眾生塵相也。又伏疑云:「若不住相,何以有福?」故下答以離相之福更大。
【「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解﹞此破著相之疑,示以離相妙行也。
然菩薩布施,專為求福。若求福之心著相,則福不大。故世尊權指離相之福更大,使其安心。然著相布施,局於有相。而眾生之相,一 微塵耳。縱能獲福,其福幾何!今若正施眾生時,不見有施者受者,亦不見有所施之物,如此三輪皆空,無相可住。不住相之福,其福不可思議矣。故以虛空喻之。
【「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解﹞此結示安心之法也。
前問心不能安住,故須降伏。世尊教以降伏之方,只是以觀無我為主。無我則無人,人我兩忘,則自心寂滅。自心寂滅,則一切眾生皆寂滅矣。眾生既寂,則佛不必求。此則馳求心息,取捨情忘,內外皆空,一心不動。是則名為安心之法,故結云「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