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恒河沙」是形容於多,我們已經講過了。印度的習慣,將一天分為三時,夜晚亦分為三時,即初日分(早晨),中日分(中午時分),後日分(下午時分);夜晚則為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每天三時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連續不斷經過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以此勝因,所得福報,當然很大。但這種福報,仍是有相的,不能令人見性成佛。所以不如「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
因為若人聞此經典,信心不相違逆,如實解,如實修,如實證,便可徹見法性。初地菩薩始能見性,但雖見而不了了。因為初地菩薩,僅破一分無明,親見一分法性。二地菩薩,破二分無明,見二分法性。乃至等覺菩薩,破十一分無明,見十一分法性。天臺宗判是等人,曰「分證即佛」,以如是故,稱為見性成佛。
《大般涅槃經》云:「聲聞人不見佛性,以不見佛性故,得聲聞果。緣覺人不見佛性,以不見佛性故,得辟支佛果。菩薩見佛性不了了,不了了故,得菩薩道。」
「此人若於是經典,信心不逆,便可終得無上菩提,故其福勝彼也。」換句話說,若人以如是恒河沙等身布施,仍是以有所得心,受有漏福報,未能究竟成佛也。不如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可證無上菩提。故其福勝彼。
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於此經中信心不逆,其福便超過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之功德。何況自己能書寫受持,更轉以化人呢?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
稱讚此經闡明法性,究竟佛道,功德不可思議。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
有人說大乘帶因,最上乘約果。如六祖與智常曰:「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
又六祖語志誠云:「汝師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見有遲疾。」
六祖於五祖處,聞《金剛經》領旨,如是分別,當契經旨。不過按此經,佛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故知「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同是為發無上菩提心者說也。所以大乘與最上乘之分別,誠如六祖所說,不過悟解不同,見有遲疾耳。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
若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便能究竟無上菩提,故得不可思議功德,為佛悉知悉見。
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是人等,則能代佛弘宣,傳燈續明也。
「何以故」下,簡別小乘人,釋成唯大乘者最上乘者,方能荷擔此法也。因為樂小法者住心取相,不見法性故。所以說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上來皆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何故此處復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呢?因為約「所取」則曰「相」,約「能取」則曰「見」。今說樂小法者,是約「能取」邊言,故曰:「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樂小法者,著我、人、眾、壽見,心有所住,取著於相,故於此經,不能聽受、為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乃至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此經即佛法身,故經在之處,一切世間皆應供養。法身在處,即為是塔,故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