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懺公上人開示:出家修學應知

 出家修學應知

懺公上人開示

 

        若想出家,須先看沙彌戒,有蕅益大師的「沙彌戒錄要」。然後菩薩戒,梵網

菩薩戒;或先閱優婆塞菩薩戒(即優婆夷菩薩戒)。背誦沙彌(尼)十戒。進一步

研閱梵網菩薩戒的彙解及賢首國師的「梵網菩薩戒疏」。

         出家後要把早晚功課都背會,在受具足戒之前,把楞嚴咒、彌陀經‥‥都收在

阿賴耶識中,庫藏起來,做功課不看本。初出家需要看本,出家一年或二年還要看

本,就叫人笑話了! 我們一定把早晚功課背下來,菩薩戒先看再背,等著受三壇大

戒再研究比丘尼戒。

         此外,祖師的開示法語很重要,勉勵我們修行的話要常常看。首先要看蕅益大

師的「寒笳集」,這是弘一大師所選輯的,極好極好!或看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

,即「晨鐘集」。另外,勉勵出家人修行的法語還很多,我們都收集起來,時常

閱讀。還要看看「弘一大師永懷錄」、「印光大師永思錄」,以及「高僧傳」才好

再者,不論出家在家,學佛久了,都要背經。背八大人覺經、佛遺教經、四十

二章經‥‥乃至背菩薩戒。「背」並非勉強,有人說西洋教學法很活,我們的教學

法太呆板,其實不然;把經背下來,久而久之,佛法就能從內心中啟發,了解其中

意思。所以背久了,就能在當中體會聞思修,而從心裡發揮出來,之後再看註解。

看註解是對照我們自己所體會的與祖師契不契合。

         出家要拜八十八佛,常常懺悔才好。若罪業矇蔽我們的心,道業的前途曾走錯

路,或起退心,故需常拜八十八佛,以至於拜阿彌陀佛才好。再者要練習打坐,有

打坐的功夫。法器也必須會,並逐樣漸次練習。最初一年不會,兩、三年自然就會

,因為我們整天有功課、整天打法器,整天過這種生活,自然聽久了、學久了就會。

此外,出家對俗家耍抱持不即不離的態度。「不即」,不要常常到家庭裡;若

常和俗家接近,一者別人要說話,再者和俗家接近,心裡就想張王李趙、鄰居、親

戚‥‥儘想這些。也「不離」,人總要孝順父母;俗家有人信佛,我們就度化他,

想法子使他受三皈、五戒,或受菩薩戒,時常請他到寺裡來熏修,以至於漸漸感化

,能吃素才好。

          出家要練習勤勉工作,不能養尊處優,比在家還要刻苦耐勞。拿起工具、掃把

,就能掃、能做;研習佛經,提起筆,就能寫、能作,如此才好。

 

4 則留言:

  1.  師父:阿彌陀佛!
    我的郵箱:Jennyfung116@yahoo.com。
    感謝師父的慈悲!

    回覆刪除
    回覆
    1. 阿彌陀佛!
      是收件地址不是電子信箱哦!

      刪除
  2. 阿彌陀佛,
    相識近20年的朋友,受具足戒了,今日前去祝賀,看其不同樣貌,確實與其前差異很大,看她挺開心的親手煮食素食,我也很為她開心.不過,我去的是精舍,並不是佛寺.
    師父請教:
    1.一般佛寺與精舍,差異為何?
    2.出家年齡有限定嗎?(ps.一些較具規模的佛寺,為何都有年齡限定?)
    3.出家前或初期,不需去佛學院學習嗎?
    4.生.老.病.死,終往何處?,若有終處?如何應證?(往生西方為一般認知)
                      感恩~
     
                                     

    回覆刪除
    回覆
    1. 阿彌陀佛!
      1.佛世時代是沒有差異,現代好像是因大小與人數來作分別。
      2.出家年齡有限定嗎?(ps.一些較具規模的佛寺,為何都有年齡限定?)--末學也不太清楚".一些較具規模的佛寺,為何都有年齡限定"。
      3.出家前或初期,不需去佛學院學習嗎?--看師長的安排。
      4.生.老.病.死,終往何處?,若有終處?如何應證?(往生西方為一般認知) --這個問題有點大,不是三言兩語可說明。但末法時代,建議還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