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總說(整理與筆記五)第3-5分

 

〈大乘正宗分第3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數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此先略答第二問題:降伏退心,須要脫離分別諸相;諸相雖多,總不出十二類眾生,賅括已盡。故告須菩提與發心諸菩薩,及大道心多勝行菩薩曰:應如是降伏其退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皆由妄想而成。

按《楞嚴經》,「若卵生」者,卵惟想生,如魚鳥龜蛇之類,因飛沈亂想、和合氣成。「若胎生」者,胎因情有,如人畜龍仙之類,因橫豎亂想、愛情滋染而有。「若溼生」者,溼因合感,如含蠢蠕動之類,乃翻覆亂想所成。「若化生」者,化以離應,如轉蛻飛行之類,此屬新故亂想所成。「若有色」者,休咎精明,有色之可見者,乃精耀亂想所成。「若無色」者,空散消沉,無色之可見者,乃陰隱妄想所成。「若有想」者,神鬼精靈,乃罔象虛無妄想所成。「若無想」者,精神化為土木,為枯槁妄想所成。「若非有想」者,如蒲蘆等,異質相成,因合妄而有。「若非無想」者,如土梟等,負塊為兒,子成父母,俱遭其食,此因怨害妄想而有。略去非有色、非無色二類,類推可知,總屬妄想非實。故須離此諸相,度化一切眾生,無非令其明了如是而已。

 

[筆記整理]

諸相雖多,總不出十二類眾生

卵生

卵惟想生

如魚鳥龜蛇之類

因飛沈亂想、和合氣成

總屬妄想非實

胎生

胎因情有

如人畜龍仙之類

因橫豎亂想、愛情滋染而有

溼生

溼因合感

如含蠢蠕動之類

乃翻覆亂想所成

化生

化以離應

如轉蛻飛行之類

此屬新故亂想所成

有色

休咎精明

有色之可見者

乃精耀亂想所成

無色

空散消沉

無色之可見者

乃陰隱妄想所成

有想

 

神鬼精靈

乃罔象虛無妄想所成

無想

精神化為土木

 

為枯槁妄想所成

非有想

異質相成

如蒲蘆等

因合妄而有

非無想

 

如土梟等,負塊為兒,子成父母,俱遭其食

此因怨害妄想而有

非有色

 

 

 

非無色

 

 

 

 

「涅槃」者,譯滅度,義謂滅盡妄想,度脫諸相。「無餘」者,乃為滅度妄想諸相無餘也。總而言之,我既發菩提心,我應使一切眾生入無餘之滅度中,雖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乃分內之事。以真諦審之,緣生無性,當體即空,故曰:「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若有所度之眾生,即屬「人相」;能度之菩薩,即屬「我相」;人、我之別,即屬「眾生相」;以此我、人、眾生成常見,即屬「壽者相」。若有四相,不能解脫,根本上即非發菩提心之菩薩,則不足論其退矣。是故欲降退心,先須解脫一切眾生種種分別之相。此第三分,乃如來略答降心竟。

 

 

 

〈妙行無住分第4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此答第一問:應以何法,能常住菩提心?

「復次」者,又次答之義。佛呼須菩提而告之曰,既發菩提心,應行菩提道。菩提者,佛果也;菩薩道者,佛因也,以因方能尅果。

「菩薩」者,具自覺、覺他之義,所行菩薩道者,乃六道萬行是。「法」者,乃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是。自覺者,乃覺悟非六度不能度脫六蔽,度六蔽者:一、布施,度慳貪之蔽;二、持戒,度汙染之蔽;三、忍辱,度瞋患之蔽;四、精進,度懈怠之蔽;五、禪定,度散亂之蔽;六、智慧,度愚癡之蔽。此六蔽由六塵所生,若住一塵,則六蔽叢生,故曰菩薩於六塵之相應無所住,行於六度布施。若欲度六蔽,復住六塵之相,則反助六蔽之因,如水灌漏雨巵,永無平滿之時,故曰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乃耳提面命,不住於相。

又徵起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繼恐聽者等諸泛言,不知注意,遂乎尊者而告之曰,其不可思量之福德,於汝心意之中以為如何?汝觀東方虛空可思量不?答言本不可思量,故曰:「不也,世尊!」又曰豈只東方一邊之虛空,不可思量而已哉!乃如十方之虛空亦皆不可思量菩薩無住相布施之福德亦復如是十方虛空之不可思量也。既知無住布施有如是之福德則菩薩欲菩提心常住無有別法但應如是所教無住之法而住之爾。

 

[筆記整理]

六度度脫六蔽

六度

六蔽

此六蔽由六塵所生,若住一塵,則六蔽叢生,故曰菩薩於六塵之相應無所住,行於六度布施

布施

度慳貪之蔽

持戒

度汙染之蔽

忍辱

度瞋患之蔽

精進

度懈怠之蔽

禪定

度散亂之蔽

智慧

度愚癡之蔽

 

 

 

〈如理實見分第5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前文佛已略言,降心須離相,不降而自降;住心須無住,不住而自住。但不知當機與大眾,能否究竟領會?故測驗之曰:「可以身相見如來不?」意謂可以現在之丈六身、三十二相,為見究竟之如來不?須菩提雖領離相之義,而未究竟,故答曰:「不也,世尊!」意謂不可以現在之丈六身、三十二相,為見究竟之如來。又自解釋曰:「何以故?」如來所說之身相,乃指究竟之清淨法身、諸法實相而言非謂此應化之丈六身、比丘相也。如來聞其所答雖非究竟已有入處欲導其深入故先縱之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固也但無此身相及亦有亦無乃至非有非無種種諸相亦須非之離之即是親見清淨法身、諸法實相之如來也。

佛有三身以法身為究竟法身乃一切眾生本具之性理毗盧遮那佛者是。若眾生發菩提心由因剋果謂之圓滿報身乃華嚴會上名盧舍那佛者是。再以果上行因全體起用應機化導者謂之百千萬億應化身」,乃中印度大權示現之釋迦牟尼佛者是。毗盧遮那譯華言曰遍照一切處義謂豎窮三際、橫遍十方。盧舍那譯華言曰淨滿義謂清淨圓滿無復染汙。釋迦牟尼譯華言曰能仁寂默義謂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筆記整理]

佛三身

法身

乃一切眾生本具之性理

毗盧遮那佛

圓滿報身

眾生發菩提心,由因剋果

華嚴會上,名盧舍那佛

百千萬億應化身

果上行因,全體起用,應機化導

中印度大權示現之釋迦牟尼佛

 

佛三身

譯華言

義謂

毗盧遮那

遍照一切處

豎窮三際、橫遍十方

盧舍那

淨滿

清淨圓滿,無復染汙

應化身(釋迦牟尼)

能仁寂默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