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護持三寶的吳越王錢俶 與 天台及寶篋印陀羅尼塔的因緣


   吳越國素有「東南佛國」之稱,以佛教的興盛而享譽當時,遺韻後世。而護持三寶的吳越王錢俶與天台及寶篋印陀羅尼塔更有深厚的因緣(參:吴越王钱弘俶与宋代天台宗的复兴)。

  其不但親近天台德韶等大師,更護持天台教典的研習、流通與弘揚,吳越王錢俶對於天台正法的護持,實是功不可沒。而當時吳越王錢俶也廣造八萬四千佛塔,一一塔中裝藏的法寶,即是《寶篋印陀羅尼經》。
-----------------------------------------------------------------------------------------------------------------------------------------------------------------

吳越國王錢俶與佛教 (資料來源:文/中台山博物館)

 
刊載於日本重要文化財29考古2 塔婆類 126頁日本文化廳監修 每日新聞社刊


吳越王置於雷峰塔基座上埋藏近950多年


1924年前未倒的雷峰塔



吳越國王錢俶與佛教
  吳越國素有「東南佛國」之稱,以佛教的興盛而享譽當時,遺韻後世。
  錢鏐為了感念年少時禪僧的點化與知遇之恩,立國後廣建塔寺,僅在杭州擴建的寺院即達二百餘所,並延請高僧住持杭州名剎,大力推廣佛教。承續錢鏐力倡佛教者,為吳越國末代君王錢俶。
  錢俶(929-988),原名錢弘俶,錢塘臨安(今杭州臨安市)人,字文德,為吳越國開國國君錢鏐之孫。後漢天福十二年(947)歲末,其兄錢弘倧被 大將胡進思所廢,錢俶於隔年(後漢乾祐元年,948)正月繼位。宋朝建國後(960),錢弘俶為避宋太祖父趙弘殷之諱,去「弘」字,改稱錢俶。
  錢俶繼承王位,也承繼了祖先遺訓,為保境安民,始終奉中原各朝為正朔,稱臣納貢,傾國所有以事貢獻。曾被後漢封為東南面兵馬都元帥、鎮海鎮東軍節度 使、吳越國王;被後周授予天下兵馬都元帥之名;受北宋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宋太祖薨後,宋太宗出兵,矛頭直指吳越和南唐。太平興國三年(978),錢俶為 了使富庶的吳越免於戰火,在泣別祖靈後,赴汴京(今河南開封)朝覲宋太宗,納土獻地,改封為「淮海國王」,從此羈留北土,未得南歸。端拱元年(988)卒 於鄧州,享年六十歲。去世後被北宋朝廷追封為「秦國王」,諡為「忠懿王」,葬於河南洛陽北邙山。
  錢俶天性誠厚,夙知敬佛,奉佛極誠,自謂「凡於萬機之暇,口不輟誦釋氏之書,手不停披釋氏之典」。在位期間(948-978),於所治之地廣興佛法: 在首府杭州重修靈隱寺、創建永明禪寺(今淨慈寺);仿印度阿育王造塔典故,兩次造八萬四千寶塔,廣行頒施,遠達日本;建造六和塔、保俶塔、雷峰塔;修鑿煙霞洞、慈雲嶺、天龍寺、飛來峰等幾處南方地區少見的石窟;數次刊印八萬四千《寶篋印陀羅尼經》普施天下;遣使往高麗、日本尋求佛教諸宗典籍等,護教事蹟顯 著。錢俶數十年的用心經營,境內佛法興隆,尤其都城杭州,更是佛剎梵宇林立,高僧大德輩出,真正成就「東南佛國」之美名。
  吳越諸王以國君之尊,大力提倡佛教,上行下效,帶動吳越地區信佛的風氣。在各地藩鎮爭相稱帝之時,吳越國歷代繼位者始終遵循錢鏐遺囑,以不稱帝來緩和與中原強權的關係,換得江浙地區近百年的和平與安定。在五代的亂世中,在後周世宗毀佛的法難中,能保持東南一地的佛教文化,並為宋代佛教的發展奠定堅實根基,延續佛法命脈,錢氏一族實厥功至偉。
        吳越地區在錢氏統治之數十年間,以其政治地位而言,是臣屬於中原五代政權,因此,於《舊五代史》中,吳越國錢氏諸王之傳記僅被列入於〈世襲列傳〉中; 在《新五代史》中,地位稍有提升,但仍被列於〈世家〉而已。如今,學者重新研究錢氏對吳越地區的貢獻,吳越國錢氏諸王之德跡漸獲肯定。

  《寶篋印陀羅尼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安此法要,安置此陀羅尼於塔像中者,我等十方諸佛,隨其方處,恆常隨逐,於一切時,以神通力及誓願力加 持護念。」吳越諸王廣造寶塔安奉此經,德澤廣被,福蔭後代
  
  錢氏自宋代以來,特別是明清時代,家族出過眾多傑出政治家、文學家與著名學者。當代亦有多位聲名顯赫之錢氏子孫,諸如被譽為「中國航太之父」的錢學 森、國學大師錢穆、前外交部長錢復、獲二○○八年諾貝爾化學獎的錢永健等。錢氏家族的興旺,應驗佛教的因緣果報道理:「一粒落土百粒收,一文施捨萬文收; 與君寄在堅牢庫,汝及子孫享不休。」
  
  錢氏諸王在紛亂的五代十國,在後周世宗毀佛的法難中,廣作佛事、續佛慧命;如今,眾人隨著雷峰塔文物出土因緣得見千年前佛教珍品,實是千載難逢,歡喜讚歎之餘,應益感念吳越諸王護法護教的殊勝功德。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