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毘尼日用切要解題

 

「毘尼日用」是每一位出家人如法的生活方式,更可以作為所有修學佛法的佛弟子之日常生活準則。因為透過「毘尼日用」的持誦修習,讓生活上徹底實踐佛法,改變習氣。於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的心念上,都以佛法為依歸,就不會世俗化,成為一位真正有道氣的修行者。

如以毘尼為三藏之一說,那就稱為毘尼耶藏,又名律藏,調伏藏,或名為毘尼藏。藏中所說,是有關於比丘、比丘尼,佛所制的禁戒。五分律說到五百結集時,開始迦葉問優波離:佛在什麼地方最初制戒?優波離回答說:佛在毘舍離最初制戒……。迦葉尊者進一步問:一切毘尼是不是都是如此?優波離在僧中,又作這樣分別:這是比丘的毘尼,這是比丘尼尼的毘尼。『分別功德論』第一又這樣說:毘尼是種禁律,為二部僧 ( 比丘、比丘尼 ) 所說應怎樣檢點自己的罪惡,應怎樣收歛自己的過非。是律為佛滅後,由優波離之所誦出,或為二百五十戒,或為三百四十八戒。

 

    戒的範圍較為廣泛,通於在家男女所受戒行的德目,律的範圍較為小,唯是出家制戒條的一種稱呼,此為二者最大的不同。有部毘尼耶第九這樣問道:在家學佛的行人,可不可聽二部僧戒?答曰:在家佛子只可聽聞經論二藏,至於毘尼耶藏,是出家的軌式,在家佛子不可聽聞。由於如此,佛教向有這樣說法:出家二部僧的戒律,在家學佛的清信士女,不但不可以看,就是出家眾誦戒時,亦不可在旁聽誦,就是源於律說而來。

 

    毘奈耶的語義,前雖略為解說,現在再為引說。『清淨毘尼方廣經』說:如何調伏煩惱,是毘尼的最大功用。『善見律毘婆沙』第一說:「問曰:何謂毘尼義耶?說偈答曰:將好非一種,調伏身口業,知毘尼義者,說是毘尼義」。『毘尼母經』第七說:「云何名毘尼?毘尼者,凡有五義:一、懺悔;二、隨順;三、滅;四、斷;五、捨」。

 

「毘尼」是通題,是通於律藏的,為共通、共同遵守的,凡所有戒律都稱為毘尼。「日用」是別題,為毘尼藏中專為日常生活中所用,以端正嚴肅身口意三業,為生活起居之戒律學。如是通別合說,名為「毘尼日用」。

 

一、毘尼:

(一)毘尼是印度話(Vinaya),或作毘泥、比尼,又稱毘尼師,鼻奈耶等。

(二)中譯有四義:

 1. 調伏:從功能性得名的,意義在顯出戒能調伏三業、制伏三業的各種過非。因為身口意三業最難調伏,故以佛戒以制伏之。

 2. 善治:也是從功能而得名,意顯戒能善治本身的一切罪惡,亦能善治一切眾生的罪惡。

3. 滅:滅罪惡意。意顯戒能滅諸惡法,唯有清淨方得受戒而成就法器。

4. 律:正翻名之為律,是從法得名的,意顯戒能割斷輕重,諸如開遮持犯,非佛不能加以決斷,故戒是由佛金口親宣。

 

律有聲聞律與菩薩律的差別:

(1)   聲聞律:受了佛陀的言教,怖畏三界的苦難,厭離世間的憂惱,是為聲闈律。

(2)   菩薩律:在無量生死中不斷周旋,安護一切人民以及蜎飛蠕動之類的生命,決斷他們的疑網,破除他們的妄執,是為菩薩律。

 

 

    二、日用:是說在日常生活中,從早晨到晚上、從晚到早晨,二六時中,無時無刻,不用到這偈咒,束縛行者身心,令初發心學佛,開始受戒僧人,於行住坐臥的四威儀間,或在五塵境界上,或是語言動默中,乃至穿衣吃飯,大小便利,沐浴洗面,潄口刷牙,在在處處,時時刻刻,無不運用得到,所以說為日用。全文總共五十三偈,三十七咒,不特自行以求檢束身心,不使身心向外奔馳,且從「睡眠始寤﹂,乃至「若洗足時﹂,無不說到「當願眾生﹂,或說「一切眾生成正覺,乃至說﹁願成佛,度眾生﹂。是則此所集的毘尼,不但是聲聞毘尼,亦包含著薩毘尼。

 

 

 三、切要:在日常生活中,警惕身心,得受法要。初發心人,若能於日用中,以之警惕身心,勤修一切善法,無有不成就者,所以稱為切要。

  全文總共五十三偈,三十七咒,都是讓修行者能檢束身心,不使身心向外奔馳,從一早之「睡眠始寤」,乃至「若洗足時」,無不說到「當願眾生」,或說「一切眾生成正覺」,乃至說「願成佛,度眾生」,心心念念都攝於利益眾生上,所以此所集的毘尼,不但是聲聞毘尼,更包含著菩薩毘尼。

     此毘尼日用切要,是見月律師從《華嚴淨行品》與並密部中,重採偈咒,彙集成卷。所以偈中所說的「當願眾生」,應知皆是《華嚴經淨行品》之文;至於其他的偈咒,或出於密部、或出於其他經論中。見月律師所以集此偈咒,目的在令初發心人,於日常生活中實踐佛法,朝夕行用,漸成佛道,不致坐消信施,浪費珍貴人身,虛度光陰。

 

- 毘尼日用切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