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

佛種從緣起


    我們都知道:「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華嚴經》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佛陀成道之時深嘆而說,為什麼眾生皆具佛性,卻不能證得?

   一般佛弟子也都知道,我們有無明煩惱、有習性,所以不斷造諸惡業,流轉生死不已。但是只要種下了這顆菩提心種,不斷灌溉,拔除雜草,終有一日會成就菩提之樹。

   今天想來討論的,是「種菩提心種」與「灌溉菩提心種」的想法。

   印公在《成佛之道》云:「初以習成性,後因性成習」,這句話印隆思維了好久,最近總算有一點小小的體悟。「初以習成性,後因性成習」是在「行佛性」上來說,所謂「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是於「理佛性」上來說,這是真理;但是要真正成就佛道,就必須要「行佛性」,也就是實踐。

   什麼是「初以習成性,後因性成習」呢?就是要種下菩提心種(初以習成性),再用種種修習成就佛道(後因性成習)。

   這是甚深的緣起法啊!因為緣起,所以有一闡提(一闡提者,指斷佛性之眾生);也因為緣起,所以一闡提也能成佛!這不是一般世間文字名相所能解說與理解,真的是要觀「緣起性空」方能了知。

   緣起、性空,就是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能發生、都能成就,不論好壞善惡。這是自然的道理,不是外力所驅使。所以佛教就是告訴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但是這個道理,真的是三歲小孩易懂,八十老人難行。

   《法華經》說:「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這句話真的令人深感人間淨土的殊勝與重要性。因為緣起,我們要盡一切的努力,讓眾生種下菩提種子,終有一天因緣成熟就能邁向解脫之道。因為緣起,我們更要發心成就殊勝的人間淨土,讓世間充滿正面的能量,滋養茁壯菩提心種。

   《法華經》云:「一聲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就是要我們把握人身因緣,種菩提種,發菩提心。菩薩戒的基本原則,也就是要讓一切眾生發菩提心。而這個菩提心、佛道,不是到什麼地方享受五欲快樂,而是能洞察諸法實相之理,了知萬法本質緣起性空,一切本不生不滅,待緣而起,緣盡而滅,但能看的清楚,「心」從此不再動盪,不再隨境所轉,自在安祥。

   廣行善法,並將一切善行迴向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共成菩提!

 

 

3 則留言:

  1. 謝謝師父的分享,
    因為緣起,我們要盡一切的努力,讓眾生種下菩提種子,終有一天因緣成熟就能邁向解脫之道。--說得真好除了讓眾生種下菩提種子的努力外,也必須好好的灌溉好的種子除雜草,才可以使其成長成菩提大樹,所以時時薰習佛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回覆刪除
  2. 「行佛性」,應指的就是起信論上所指之始覺;「理佛性」是本覺。
    傳心合十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