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覆鉢

 

  出家人以「鉢」作為資養色身,也以「鉢」作為功德福田,所以有「托鉢」的行誼。

 

  但在「托鉢」之外,戒律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覆鉢」,一般人可能較不知道,其實也不常用,是要在「非常」的情況之下才能行使。

 

  在什麼情況之下會使用「覆鉢」呢?

  用於居士在誹謗或輕慢出家人時,主要的懲罰內容是僧伽斷絕與該居士來往,讓他從中取得教訓,以反省、修正不當的行為。

 

  今年在緬甸的事件,緬甸偉大的僧侶們就有行使「覆鉢」。

 

  覆鉢的由來,是在佛陀時代,有居士以不具「見、聞、疑」三類根據而毀謗清淨比丘(另有一說是因為居士輕視、毀罵無法回答義理的比丘,並指使下人給予粗劣的食物)。佛陀因此指導僧眾:如果居士誹謗比丘、輕罵比丘、斷絕比丘利養、不願與比丘共事或毀罵三寶等,應該行使覆鉢,予以懲治。

 

  要行使覆鉢,也有一套嚴格的規定,眾僧必須先作白二羯磨後,與大眾建立和該居士斷絕往來的共識,然後差遣一位比丘/比丘尼到他家,傳遞僧團已決定與他作覆鉢的訊息。之後,僧眾不再進入該居士家、不接受其飲食供養、不再為他說法。如果該居士希望挽回與僧團的往來關係,必須具足修正過失的誠意,在僧團中三次乞請解除覆鉢,僧團自行白二羯磨,解除覆鉢的提議通過後,僧眾才會與該居士再恢復往來,接受他的供養。

 

  但佛陀也是不允許出家人與居士發生小爭吵就行使覆鉢的,《五分律》便記載:「不應以小小事便與白衣作覆鉢羯磨。」

 

  行使覆鉢,是為了饒益該居士,不是為了意氣用事。真正的出家人、修行人,做任何事都必須以「饒益眾生」為目標,沒有個人的愛、恚、憎、癡。

 

  因為「鉢」為福田,供養必須要有誠心才能植福;如果以不清淨、不得已甚至於是施捨的心念,對於供養的利益都會大打折扣。

 

  而我們出家人,更要以「覆鉢」之戒警惕自己:要做一個「真正的福田」,要讓眾生的供養種子能在福田中滋養茁壯。不貪求名聞利養,做任何的事,心念都是「饒益眾生」。

2 則留言:

  1. 今天學到這各詞彙和意思....謝謝師父的法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個可能一般人比較不知道,因為少用也少提到,末學也是在受戒時學到的。覺得很好,可作為修行上的警惕,就與大家分享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