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末學在受三壇大戒時所整理下的筆記,覺得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參考,釐清對於基本戒法的模糊不清觀念,謹與大家分享。
1. 有其差別次第:
別解脫戒(聲聞戒)--為別戒,需別別受。七眾各有其戒(如沙彌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尼戒是分開受的),是為應世俗諦故。
菩薩戒--通戒,發菩提心的七眾均可受。
2. 順序次第有所差別:
具足戒(聲聞戒)及菩薩戒的重戒內容幾乎相同,但順序次第有所差別。
別解脫戒(聲聞戒)--例如具足戒第一是「不淫欲戒」,是為要了生死斷煩惱。
菩薩戒--第一是「不殺生戒」,是為了要饒益有情。
3. 若犯重戒,戒體差別:
具足戒(聲聞戒)--戒體不可復得,無法重受。
菩薩戒--若虔誠懺悔得見好像,即可重受得戒。
4. 聲聞戒為攝律儀戒,菩薩戒為三聚淨戒;菩薩要攝化眾生,作眾生的模範,故「攝律儀戒」是為根本。
5. 聲聞戒重「開遮持犯」,菩薩戒重「攝善法」、「饒益有情」。
6. 從師受戒與不從師受戒:
聲聞戒--從師受,並有一定儀式。
菩薩戒--可從師受或自誓受戒(邊地處)。
7. 戒體與色身的關係:
聲聞戒--為新得:戒體為新得,若肉體滅則戒體盡。
菩薩戒--戒體為薰得(把如來藏性(佛性戒)薰發現起),為生生世世的,即使此期生命結束,戒體仍在,直至成佛。
8. 賊住的問題:
聲聞戒--未受戒者不可聞不可讀。
菩薩戒--可聞可讀,不分在家出家,甚至於未受戒也可。(註:因為太虛大師重編『優婆塞戒經』,故從此出家與在家所依據的戒本有所不同)
9. 漸頓戒之別:
聲聞戒--待緣制戒,故屬漸戒。
菩薩戒--不待緣制戒,故屬頓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