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2日 星期日

供養如來


  有法友詢問:因為家中的特殊因緣,他無法做事相上供養,否則可能引起家庭紛爭,他該怎麼辦呢?

   印隆回答:佛教的殊勝之處,在於善用的力量!即使沒有物質的供養,仍是可以修持。就像夢參長老一樣,他被誣陷關在監獄三十三年,受盡苦楚,還是能念佛修持。佛教是贊成殊勝供養,如法華三昧懺所云,要盡己所能備辦。但若遇到逆緣,就必須要先用方便善巧,並迴向給相關人士,化解他們不得聞法的因緣,這就是慈悲與智慧!

  在經典中,常常看到供養諸佛的語句,一般聽到供養,多是想到香等等事相上的供品,其實這是一種表法,以人所受用的最好用品,來表示自己的供佛敬意。

  最重要的,就是用來供養,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的供養如來,先說香花燈果項供養之後,接下去就是說: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有的供養中,以法供養才是最殊勝的。

   什麼是供養普賢行願品〉說明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種。

  按照佛說的修行法義,真實去如法修行,那才是真正的供養佛,供養佛主要就是要如法如說修行,勤修善法,乃至不離菩提心。而事相上的香花燈事相供養,若是以法供養的心來供養,都成為法供養的功德,所以一切都在」。

  以下,分享 會性長老的開示(音檔聽打節錄):

《華嚴經》〈賢首品〉/會性老法師

  那麼成佛的時候,得到的清淨、莊啊,就靠這個菩薩發心以後,行菩薩道,努力修行這個福慧二嚴,上,所以國土句話,這四個字就包含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些功德,修福德、修智慧莊嚴將來成佛的佛

  因此在這個莊嚴佛當中,最重要的就要先去親近諸佛,修學佛法,所以接下去供養佛,上次就講到這個地方,關於這個供養的意義沒有說完。平常一般人聽到供養啊,往往只是想到香等等的供品,那麼不知在佛法裡面,香那只是世間法事相上,以人所受用的最好的這個用品,來表示自己的敬意,來供佛而已。成佛菩薩他也不一定要受用這些東西,只是接受眾生的誠意,滿眾生的心願,所以隨喜眾生的香花燈的供養。

  最重要的,就是用法來供養佛,才能夠滿足度生的心願,所以,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供養如來,先說香花燈果項供養之後,接下去就是說: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有的供養佛的一切供品當中,用法來供養佛,那才是最殊勝的。

  那麼什麼叫做供養?經文接下去就說,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普賢行願品的供養如來當中,業初用法供養當中有這種,第一就說如說修行供養是按照,按照佛說的修行法門,如法修行,如按照佛所說的道理,真真實實去體驗、去修行,那才是真正的供養佛。所以學佛的人,只要按照佛法能夠如法修行啊,那就是供養。所以四十華嚴三十八卷善財童子參到最後又回到文殊菩薩的時候,文殊師利菩薩對善說:男子!如來從修行中來,若能修行,是在成就供養如來,諸佛說是本為利樂諸眾生故所以真正能夠按照佛所說的法義真實去修行,那才是真正的供養佛,因為是從修行中來,沒有不修行就成佛的,所謂沒有天生勒,沒有自然釋迦,彌勒佛釋迦牟尼佛累生歷劫修行的,要到福慧二嚴才能成佛的,所以你要供養佛的話,只要按照佛所說的,如法修行啊,就是最好的供養了。

  有人問到環境不許可,不能點香,甚至也不能供佛像,那麼他能不能修行啊?能不能讀經用功啊?假如,然有佛像而不點香,沒有因緣、不方便點香麼不能點香,連香也沒有這樣子,對是不是恭敬啊?

的答覆是,隨你的環境方便,能點香固然好,表示事相上的供養,表示戒香;那麼如果環境不許可,不能點香,沒有關係,香第一。而且如說修行供養,你按照佛所說的法,認真去讀經,讀誦禮拜,思維用功,那就是修行,那就是供養,那是上的供養,所以法供養最。那麼如說修行,就是供養。

  那麼其次說,利益眾生供養:不但是你在修行時供養,你做利益眾生的事業,就是幫助人,那麼能夠幫助人家,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別人有什麼困難,你能幫助他,使眾生得到安樂,這也是供養。所以利益眾生是佛的本懷,那就是供養佛。

  所以四十華嚴的第三十八卷,接下就說:威儀慈悲,攝眾生故隨順利樂而為利故為了要隨順眾生,以慈悲心接引眾生,這就是供養。那麼因此之故,所以普賢行願品,就是四十華嚴的第四十供養如來裡面說,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以慈悲心攝受眾生這就是供養佛。

  「代眾生供養代苦之誓啊,看起來很不容易做到,而且各人有各人的業報,那麼別人有報,受苦的時候,就是他的父母子孫也代替不了何況是別人呢?所喻父子上山,各自努力,自做還是自受誰也替你不了

  這個所謂啊,在初的菩薩,就是種的心願:假定能的話,我也甘願代替眾生受苦。發這然做不到、不能,要這個心,就像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兒子,受到很嚴重的苦惱、或者是生嚴重的病,那麼做父母的都會這樣!我如果能你的話,我就你生這個病吧,我代你受這個苦吧!可是不能代,沒有辦法代,因為個人的業力。首先,沒有能力讓別人來代。縱然不能代,但是要有這個心,所以代眾生苦,也就是供養佛啦。大菩薩能代,他有這個能力,可以代;那麼我們初發心的人做不到,但是也要發有這種心:假如我能代的話,我願意代,因為菩薩跟佛要學習這個佛的這個一直等視眾生,所以佛常說:我看一切眾生,猶如羅睺羅,沒有兩樣。羅睺羅是釋迦牟尼佛還沒有出家之前,做太子的時候的兒子,那麼出家以後成佛了,羅睺羅也跟著出家,那麼羅睺羅是佛在家的兒子,那麼,他看一切眾生,跟看羅睺羅,沒有兩樣,那麼如果修學菩薩道的人,以這種心來看待眾生,那麼眾生好像等於自己的兒子一樣的,他有苦,你還不是一樣有這種心想要代苦嗎?所以要代眾生,也就是供養。

  還要勤修善根供養:努力精進修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要勤修善根,就是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佛根本必定斷盡切惡法定要廣切善法,努力進去勤修一切善法,不管你是世間、出世間善、出間的最上上上善這一佛乘的善法,都是善法。勤修一切善根,那就是供養佛。

  還要不捨菩薩:菩薩道上應當做的事業,例如: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六度萬行,菩薩道都應當要努力去,那麼不捨菩薩的事業,那就是供養佛。

  最後一句總說,不離菩提心,就是供養:,你菩薩,不能離開菩提心,所以華嚴經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假如你菩提心忘掉了,修善法,那也變成魔業為魔所攝持忘失尚且如此何況是把這個菩提心遠離掉了?更嚴重了,所以如果行菩薩道的人,不忘菩提心,不捨菩提心,那就是供養佛。

  那麼這樣看起來,供養佛主要就是要如法如說修行,所以後,你凡事看到供養佛的這句話,都,不要只想到香花燈果的供養如說修行,勤修善法,乃至不離菩提心,那才是真正的供養佛。而且在廣修供養的這個文字完之後,最後比較,如前供養來比這個法供養的功德,百分不及千分及一顯示這個法供養的功德勝過事相上的香花燈供養多多。還有,事相上的香花燈供養,假如能夠以三輪體的心來表示供養,那也能得到法供養的功德,香花燈事相供養,這也是按照佛的說法,來做供養啊,那也是如說修行供養,也能轉成法供養的功德,所以一切都在一切唯心造,假如你供養佛,以法供養的心來供養,都成為法供養的功德,所以古人說,你是不是在行菩薩道,還是你在修聲道?主要就看你發的心。假如你念念不忘菩提心與求成佛的心,這個志向來修學佛法,然是小,乃至世間法,也成為出世間的大法。如果你是以只厭離心,只求自己出而不渡眾生以這一種厭離心只求自己解脫的這個自了漢的心,也成小,所以最重要的就是看你發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