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幽冥戒—梵網大戒菩薩行


內壇(總壇)在奉請下堂之後的晚上,有一場特為六道眾生而授的「幽冥戒」,目的是為六道幽冥眾生說法,使其皈依三寶、真誠懺悔、發菩提心,進而秉受菩薩淨戒。

實際上整個受「幽冥戒」的儀軌,就是一套嚴謹的修行方法,不只是為幽冥眾生代為乞求受戒、為已故的親友納受戒體,更是透過受戒的過程,讓大眾領解佛法的要義,真正離苦得安樂。

「為下堂說冥戒」佛事的流程,主要可以類別為七項行法,分別為:
 第一、初說開示以助發信心,
 第二、廣為六道開示使歸依一體三寶,
 第三、為六道行大乘懺悔法,
 第四、勸六道發菩提心,
 第五、為六道說三聚淨戒,
 
第六、三番羯磨,
 第為六道再說十重戒。

 

以下分別說明「授幽冥戒」的主要內容:

一、助發信心

《大智度論》云:「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1]當知學佛之基礎為具足正信,因此在一開始的初說開示,即為助發與會大眾對於佛法的信心。此段並以天台圓教思想,說明圓信之理。

二、歸依一體三寶

幽冥戒」說明歸依三寶為佛法之本,能通發一切戒品,以及種種出世的善法。而在歸依文中,處處以天台圓觀思想來闡釋,說明「一體三寶」之相,使令了悟此性體為聖凡所同具。然後再正舉明示「觀心三寶」的方法,令眾悟知修性互融無礙之理,接者正示「觀心三寶」的修法,最後強調歸依為納戒之基礎,更是六凡四聖修學佛法的必行之道,如文云:

我弟子六道羣靈等,從於今身,直至佛身: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上來授汝三歸已竟,更加三結,令法圓滿。
我弟子六道羣靈等,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
從今以往,稱佛為師。
從今以往,稱法為師。
從今以往,稱僧為師。
惟願三寶,哀憐攝受。
南無十方常住佛法僧。[2] 

三、行大乘懺悔法

在歸依三寶後,已成為真正的佛弟子,因此更當進一步求受大乘菩薩戒法,一受永受而永遠為成佛的根本。先開示關於懺悔的意義,令眾生心開意解後,即為六道眾生行大乘懺悔法,如文云:

我今奉為六道一切羣靈,依大乘經懺悔之法,對三寶前,發露懺悔。
行懺悔者,身心清淨。念念之中,得見普賢菩薩,及十方佛。
宜各至心,隨我所說。
我弟子六道羣靈等,至心懺悔!
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
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
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是故宜至心,懺悔六情根。[3]

四、發菩提心

為六道眾生行大乘懺悔法後,於受戒之前,先勸六道眾生發菩提心,以使堪納大乘戒法。因為六道眾生從無始以來,雖有因緣得逢遇善知識教令發心,但由於宿世煩惱業障深厚,而願行之力微弱,道心不堅,在稍微遇到一點不善的因緣,即便退失初發心。或者是生於未得聞受佛法之處與隨順世間種種邪見惡法等,而不能發起菩提心。因此藉由此殊勝之普度大齋勝會因緣,精進廣發菩提大心,如文云:

我今奉為六道羣靈。依此妙義,發四宏誓。宜各至心,隨我所說。
我弟子六道羣靈等,至心發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4]

五、說三聚淨戒

於前為六道眾生開示,使其懺悔與發菩提心後,接著為說三聚淨戒,也就是菩薩大戒的內容,使其了解菩薩戒的意義。菩薩戒乃是能夠度越生死大海的巨筏,得證涅槃佛果位的正軌,使六道眾生心開意解後,進而求受大乘戒法。

六、三番羯磨

為六道眾生說明三聚淨戒的內容後,即為作三番羯磨,使之稟受淨戒。

七、再說十重戒

為六道眾生開示十重戒的內容,以作為持護用心之法,如文云:

汝輩六道諸佛子眾。既依憑三寶,發無作戒。親聞羯磨,結成善業。宜應自此堅固護持。於一切處,勿令有犯。不為患難,退轉其心。不為塵境,惑亂其志。寧有戒死,不無戒生……今當為汝,宣揚《梵網經•心地品》十重波羅夷,以彰持犯之相。切須善學,敬心奉持。[5]

於此段為六道眾生宣說《梵網經•心地品》中的十重戒,令諸佛子眾明瞭持守及毀犯的相狀,以誠敬之心奉守護持而無缺。

 

接著齋主代表捧牌長跪,代 六道眾生聽聞主法鳴尺開示十重戒法,為六道佛子宣說十種極重根本惡戒的種種相狀,是為令大眾嚴謹奉持無缺,堅持戒法,嚴淨身心,才能真正的修行菩薩道,廣發菩提願而精進修行,願行具足圓滿,必可親證佛果,上登聖品之位。

 

水陸法會http://dharma-yinlung.blogspot.com/2012/09/blog-post_2341.html



[1] 《大智度論》卷1CBETA, T25, no. 1509, p. 63 a

[2] 《會本》324-325

[3] 《會本》335-336

[4] 《會本》333

[5] 《會本》34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