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梁皇寶懺大義 02 懺悔析義:懺悔的名義

梁皇寶懺大義/惠空法師
 
 梁皇寶懺大義 02 懺悔析義:懺悔的名義


    現在講到講義的第9頁下面:「懺悔的意涵。這個「懺悔的義涵可以說是懺悔所達成的功能效益。懺悔所達成的功能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
第一個是從生死輪迴的業果立場,
第二個是從修行解脫的超越生死的立場,
第三個是從究竟成佛的立場。

 這三個其實所代表的,是我們生命中間的三個層次:
 第一個是五乘佛法裡面,人天乘的依止處。世間的有情多半要安住在人天的地位來修行佛法,在有情的六道輪迴裡面,也只有人天乘是最適合的,所以在生死輪迴的立場來看,就是我們在六道輪迴中間,懺悔可以讓我們安住在人天善果中間修道。
 第二個從修行解脫的立場,六道的輪迴最後還會有可能掉在三途苦果裡面,所以二乘人──聲聞乘、緣覺乘,他們要破除我執,超越生死輪迴,就要解脫生死輪迴,懺悔能夠讓我們趨向於解脫生死的部分。
 究竟而言,「等覺以下都有無明,從最寛的立場而言,等覺以下都有懺悔的需要。所以從最寛的立場來看,十地菩薩也有懺悔的需求。所以懺悔究竟而言,最後能夠讓我們成佛。
 從這三個立場來看,我們從最基本的人天乘或從三惡道出離,安置在人天乘的立場,最後究竟成佛的歸趣而言,都離不開懺悔的價值作用。所以懺悔在我們修行佛道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佛法內涵。下面看這三段的引文。

    第一個從生死輪迴的業果之立場來看:
未作之罪不敢復作,已作之罪今悉懺悔,所作業障應墜惡道、地獄、畜生、惡鬼、阿修羅、生十二難處,願我此生所有業障皆悉滅盡,未來不受。
這邊可以看出來,透過懺悔可以出離三惡道,能夠離開種種的難處,生在人天的善果中修行佛法。

    第二個修行解脫的立場:「出家人雖欲修道,為五煩惱所障,心不得停……,貪、瞋、痴、慢、疑、邪見、煩惱,我們的心像輪轉、像猴子、馬一樣的奔騰不停。「心為四顛倒所惑,不得入四念處……不能夠觀身受心法、四念處,觀四諦,即苦集滅道而入解脫行,「亦須懺悔除滅業障」,所以需要懺悔滅除業障。
 所以可以看這段文字講出家人修道。佛的弟子首先要從出離生死、滅除煩惱、愚痴、三毒,然後觀四念處,入苦集滅道而解脫。所以這一段是講解脫的思想。

    我們看究竟成佛:「當知懺悔位長……我們要知道這一段是《金光明經文句中的說法,懺悔的歷程是非常遙遠。「其義極廣……」它的涵意非常的廣泛。「云何而言止齊凡夫?」怎麼可以只算凡夫要懺悔呢?「是故五十校計經,齊至等覺……五十校計經裡面講到甚至到達等覺的菩薩也要有懺悔的動作,所以就是說明懺悔直通到成佛的境界。
這以上是講懺悔的功用。其實從五乘佛法而言,它可以讓我們出離三途,安置在人天的善道,可以讓我們出離生死輪迴,入到二乘,最後究竟成佛。這段講完了,看下一章。

    第三章是懺悔的種類及方式。懺悔的種類和方法,大家有聽過懺悔的理論,應該會比較熟悉。就是「作法懺、取相懺、無生懺」。
 「作法懺是在聲聞乘裡面,大乘也有,聲聞乘裡面按照戒律的儀式,然後在僧眾前面或者在佛前發露自己的過失,這樣就得以懺除我們的惡業。
 「取相懺是要修禪定、打坐、觀想,要觀想佛菩薩的境界,觀想佛像、光明、蓮花等等,透過在定中觀想,見到吉祥瑞兆、好的境界以後,就可以透過禪定的力量把我們的惡業消除,這叫取相懺,是一般大乘的懺法。
 第三個叫無生懺,無生懺是觀罪性的本質,它是不真實的,是眾緣和合不真實的,知道罪性的不真實以後,所以就空了。在經上講到無生懺,講有一個比丘,到了一個酒家去乞食托缽,裡面有一個女子,看了這個比丘長得非常莊嚴,起了欲心以後,就施用咒法把他迷糊了,行了淫欲。他醒來後就覺得惶恐,犯了戒,非常的恐懼,到處地跑到寺院精舍敲門說:我犯了佛的戒律,要下地獄了,怎麼辦?後來人家可憐他是出家人,有的長老就說,有文殊師利菩薩然後帶他去,文殊師利菩薩跟他講:罪在什麼地方?在心裡面,心在哪裡呢?找不到。他觀罪性空,最後開悟以後罪業就消除了。這是經上有的,而且不只一部經是這樣的。在《維摩結經》裡面也有講到維摩結居士跟優波離尊者,優波離是講戒律談罪的問題,以佛法最根本的理論是講罪的本質是什麼?後面會談這個問題。
   
    懺悔的種類的跟方法,在懺悔析義裡面會用很多的角度談這個問題,這是整個懺悔核心的部份。我們來看這三個說法,先看「作法懺的引文:
佛告阿難:若比丘犯罪,若欲在一比丘前懺,應至一清靜比丘所偏露右肩,若上座禮足。右膝著地,合掌,說罪名、說罪種,作如是言:長老一心念,我某甲比丘犯某甲罪,今從長老懺悔,不敢覆藏。懺悔則安樂,不懺悔不安樂,憶念犯發露,知而不覆藏,長老憶我清靜戒身,具足淨布薩。
引了這一段,就戒律裡的一段,從這段裡面可以看到佛告訴阿難,這個出家比丘犯了戒條以後,應該怎樣懺悔?在一比丘前懺,一比丘表示有二比丘、三比丘、四比丘、十比丘、二十比丘,看我們所犯戒的輕重,可以在一個比丘、四個比丘、二十個比丘等等的不同的罪,越重的罪就愈多的人前懺悔。這叫作法懺
 作法就叫羯磨羯磨是舉行一個如法如律的儀式,透過這樣的儀式,比如說:簽約做買賣,買個房子,簽約要有簽約的動作,簽了字是在什麼合約上簽,簽了以後就產生效果;譬如結婚,在公眾場合或者在大眾擺了幾十桌,或是公證到法官前面,法官、公證人給你蓋章。就是在公眾的場合,看你是什麼罪,要幾個比丘,然後根據你的罪在幾個比丘前面舉行這樣一個說,比如說:你要結婚,人家說:你同意嫁給他?他同意嫁給你?同意了,好了,蓋章。假如你結婚,你說你要買什麼?他要買什麼?那就不算。所以一定要講你自己在要幹什麼?在一定的場合,一定的人的證明前面,講一定的話,符合這個條件,儀式就成了。結婚有結婚需要的手續、買賣有買賣的手續,就像懺悔儀式有一定儀式流程、一定具備的要件,這樣儀式達成了一定效果,所以罪清除掉了。其實道理很簡單,這就是作法懺,舉行一個如理如律的儀式,可以讓罪懺悔清淨,這是作法懺的精神

     第二個看取相懺
犯欲人,做毒蛇口想,此觀成時,淫罪即滅。
各位看這一段「做毒蛇口想,此觀成時……」這裡面有個就是觀想,在禪定中間做淫欲影像時,把淫欲看成是毒蛇,你觀想出來了,就表示對於貪著男女的淫欲起了厭惡的心情,把愛著的心境轉化成可怕、不可求的境界,就把你的罪業轉過來了,就叫取相取了一個破壞罪業相貌的相,把罪業消除掉,叫取相懺,淫罪即滅。
 看第二種,前面是觀想毒蛇口,另外還有取相,譬如說:
行者依諸經中懺悔方法,專心用意,於靜心中……
各位注意這個靜心喔,這個靜心就是禪定的心,在禪定的心中「見種種諸相……」它有很多種相,等於是正面的吉祥的相。
「如菩薩戒中所說,若懺十重,要須見好相,乃滅……」,乃滅是指罪,
「相者,佛來摩頂……」,在病中見到佛來摩頂,或是見到種種的光或是見到蓮花,種重的瑞相……罪就消除了,假設沒有看到這個相,懺、罪不容易除掉,一定要在定中間看到這個相罪才算除掉。
「見光華種種瑞相已,罪即得滅。若不見相,雖懺無益。」這是取相

現在來看無生懺
觀造罪心,本無主宰,念念無常,無誰能作,無是業報,我見若亡,諸使永寂。
就是我們從心上去看造罪,罪是身口動而造的業,身口是由心所驅使的。心又是什麼?觀能夠造罪的心,沒有真實的主宰,是「念念無常的,沒有一個有情的在操作。問題是我們都執著有一個「我」來操作驅使這個心。
 既然沒有真實的有情,「無是業報,就沒有業報。因為沒有能作的人,所以沒有人受報。
 「我見若亡」,重點是觀察到沒有一個有情在驅使這個心,「諸使永滅,所有的煩惱滅,煩惱滅就沒有業。

    下面這段是從《普賢觀經》裡面出來的,《普賢觀經》在中國懺悔理論裡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依據,代表性的經典。談到懺悔理論,這部經要做一個重要的經典來看。
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至誠心,懺悔六情根。
這段《普賢觀經》講,所有的業力像大海一樣,從哪裡來?從妄想心出來的,而心是妄執、妄想而生的,所以懺悔的時候要端坐念實相,實相是什麼?後面會談。實相有很多角度,從大乘三宗,唯識、中觀、如來藏,角度不一樣,中觀般若思想叫做緣起性空,唯識是唯識所現,如來藏是唯心所現,這就是實相。
端坐念實相,思惟實相之法,罪業好像霜露一樣,像早上的露水,冰凍的霜、雪,太陽出來以後就消失了。
「是故至誠心懺悔」,所以我們很誠懇的懺悔六根所造種種惡業。
以上所說三種懺悔的方法,它有大乘、小乘的不同,也有正行、助行的不同。我們這邊有一個表,如果投影看不到,就看13頁。
三種懺法之比較

作法懺
取相懺
無生懺
主要依乘
小乘
大乘
大乘
正助
助行
助行
正行
滅罪
遮罪(違無作罪)
(戒上罪)
遮罪、性罪
(定上罪)
遮罪、性罪、無明
(慧上罪)
滅罪因緣
散心
定心
慧力
滅罪
成就
小乘
依律羯磨
想相成就
諸法無我
大乘
方等諸懺
見好相
證空性

除障
三惡道報障
三惡道業障
怖畏憂愁煩惱
人道報障
人道業障
四住煩惱
三界有漏報障
三界有漏業障
無明煩惱
「除障」部分,依《金光明經文句》大正藏第39 60頁下

    這個表,大乘也有作法懺,小乘也可以取相」、也可以無生懺。主要常用的,小乘是作法懺,大乘是取相無生懺,而真正在中國佛教裡面講的主要的懺法是無生懺,包括《梁皇寶懺》也是以無生懺為主,取相懺為輔。
 那麼滅罪的因緣裡面,作法懺是在散心中間滅罪,取相是在定心中間滅罪,無生懺是要由智慧的力量中滅罪。滅罪成就的時候,小乘是要羯磨作法,就是要一個儀式,取相是要定心成就見好相,那麼無生懺要智慧開發證空性,除障,每個懺法所除的障也不一樣,這是我們前面三種懺法的比較。大家可以看講義這張表來詳細比對。

    接下來進行到懺悔析義最核心的部份──懺悔的理論。在這一章裡面,分成三段介紹懺悔的理論。為什麼這篇文章把整個重點放在「懺悔的理論?剛剛有講過,我們再來說明這一段。
 第一個世間人不相信因果,這是第一重困難,或者相信而不相信的程度,不是很肯定,好像有,又好像沒有,這是一個麻煩事。
 第二種是相信因果的人執著因果不放,他又覺得懺悔:我做了壞事,可以消除嗎?好像除不掉吔。他的心裡頭有塊石塊壓在心裡面,很沉重、鬰悶、放不開手腳,因為他相信因果理論以後,造了業一定會受報,如影隨形,到了天涯海角,不受報,業就不會失掉,相信以後就解不開,所以跟他說懺悔可以滅罪,他也是半信半疑,所以要從理論上面把疑悔、疑問打破,所以我們既相信因果業報絲毫不爽的道理,我們也相信懺悔能夠滅除無量的惡業,就需要理論的建設。
 這一段懺悔理論是從各個角度深刻的解析,為什麼懺悔的理論既符合因果業報的法則,又能夠讓我們的惡業消除?我們接受深信懺悔的理論,對懺悔產生信心以後,我們就可以敞開心,用懺悔的力量把今生乃至往昔無量的惡業,用懺悔的力量把它淨化掉,這樣就可以開發我們的智慧,開發無量無邊的善法功德,這個理論的結構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個我們先來看滅罪的方便,就是說罪從什麼角度來理解它可以消除?為什麼這個罪會滅掉?第一段談滅罪的方便,分三個角度:第一個是轉變業緣第二個摧破業果第三個觀法無生。這三個有不同的角度,我們把內容稍微說明過以後再來比較三者的差別。

 先從轉變業緣的角度來看,轉變業緣,我們從四個思考的角度來看:
 第一個是量變義,這四個我們都有經證來證明,確實在經上都講過這些道理,經上講到業,確確實實從四個角度讓業改變,轉業。
 看第一個經上講的比喻,比如說這邊有一杯水,如果拿一飄羹的鹽巴放進去,泡起來給你喝,好喝嗎?鹹死了,是不是?喝不下去,如果把這一杯鹹的鹽巴水倒在游泳池裡面的時候,再去喝這個水就沒有味道了,經上講的就是這個比喻。
 比如說台灣的富豪_王永慶、蔡家家族蔡萬霖、郭台銘,或是世界巴菲特_比爾蓋茲,他們幾百億美金,如果踫壞了人家一個遊艇也沒有關係,撞壞人家一個賓士驕車,賠兩個都可以。中國有一句話叫:一文錢逼死英雄好漢。聽過嗎?就是沒有錢的人,一文錢都可以把你逼死,沒有錢的人,十塊、一百塊就過不了關,很苦,可以逼死他。像富豪的話,幾萬、幾十萬、幾百萬,對他而言根本不眨個眼,為什麼?他福報大,有錢,像水一樣,盬巴像惡業,水像功德,我的功德大,你惡業進來一點點,馬上沖淡了,沒什麼感覺。你的福報不夠,就只有一小茶杯那一點點的福報,惡業一下來,福報承受不了,就苦了。窮人一生病以後就很可憐,為什麼?因為連看病買藥的錢也沒有,有錢人住頭等套房,請兩個看護,醫生還要指定,他就很舒服,不受苦。窮人一生病就很可憐了,道理一樣,有沒有福報來沖淡惡業,所以這叫量變
 福報大,把惡業沖淡稀釋掉了,這是量變義,從《十住毗婆沙論》出來的──「升鹽投大海,其味無有異,若投小器水,鹹苦不能飲。」一升的鹽投到大河、大湖泊裡面去,沒有味道,可是投到小的器皿,像剛剛舉的比喻,一個茶杯跟游泳池,就很苦、很鹹了,不能喝。「如人大積福,而有少罪惡……」,就好像一個有大福報的人,他有一點點小罪業,不會墮入惡道,為什麼呢?因為其他因緣而輕受。「又如薄福德,而有少罪惡,心志狹小故,罪令墮惡道。」這一段裡面講我們要修福報,福報夠大,小小罪業就可以輕受。

    看第二段分散義,這分散義在某個程度講,也是屬於跟前面的量變異差不多,不過量變是從功德的立場講,分散義是從受報的時間立場來看,還是有一點點不一樣。
 比如說,今天你犯了罪要鞭行,像新加坡有鞭行,打你一百大板,一打下去,人就打死了,不打死也打殘廢,打殘廢、打死了就沒辦法,挽救不回來了。好,我跟法官說,分期付款,一天打一板,十天打一板,屁股痛一下就好了,可以受得了,打一板沒什麼,分了打,不會把人打殘廢、打死,一次打一百板,一定打死人的,打五十板就打死了。不死也殘廢,沒命了,如果一天打一板的話就可以承受得過去,我一次打一百板就打死人了。像我們現在的分期付款也是一樣,如果說你欠人家債,欠人家五百萬,要你馬上還,不還就告你,把你抓起來關進監牢裡面去,誰叫你欠人家五百萬,你就想說,我分十年還給你,我努力賺錢就還清了,這分期付款啊,這受報也是一樣。就像剛剛講的造惡業以後要受報,我分期付款還給你,不要一次還,一次還就受不了啊,問題是我們透過懺悔,就可以把業報分期付款還掉,就不會那麼痛苦,可以承受得起,這就是分散義
 這一段經文說:
懺悔罪則輕薄,於少時受,是故懺悔偈中說:若應墮三惡道,願人身中受。
這道理也是一樣。就是把惡道的惡業,放到人中間來受,把它分散開來,不要一下子受那麼痛苦的事情。

    我們來看第三個承藉義承藉義就是……有人說:修行念佛、作懺悔,騙人的,出家人為了要你們供養他,為了要去寫牌位,所以說懺悔可以消罪業,大牌位錢比較多,罪業消的比較重,都是騙人的嘛。他們自己講因果業報,如是因、如是果,為什麼今天又說可以消除業報?這是騙人的,於是佛就講了一個比喻。比如說,石頭、鐵球放到水裡面,結果就沉到水底對不對?可是,如果你把大石頭、鐵球放在木船上面,石頭、鐵球會不會沉?不會,為什麼?因為它有木船的承藉力。這個比喻就是說,我們的惡業好像石頭、鐵球一樣,在輪迴世間裡面,就像我們的惡業放在水上一定會沉下去,理論上一定會沉下去,造了惡業一定要受三途果報,一定的、跑不掉的;如果我們造了一些善業的話,它暫時不會讓我們沉,如果把船抽掉,放到水上,它一樣沉下去,所以石頭跟鐵球沉下水裡面的因素並沒有消失,不是說,我把石頭放在水上就漂在水上,不是這個意思,它還是會沉,因為給它加了一點不同的因素,也就是放在船上以後,它就不沉了。所以佛陀舉這個比喻來說明,我們如果修行佛法,借了一些別的力量以後,惡業可以暫時、甚至永遠都不現行,不沉下去。
  看《那先比丘經》云:「人在世間做惡至百藏,臨欲死時念佛,死後者皆生天上,我不信是語」哪有這回事?幹了很多壞事念念佛就升天上了。那先言:「船中百枚大石,因船故不沒,人雖有本惡,一時念佛,用是不入泥犁中,便生天上。」所以他就講說:船上有一百枚的大石頭,因船所以不沒,我們藉著佛菩薩的力量可以升天,這是所謂的承藉義

還有壓伏義壓伏義承藉義也是很像,因為它有經文,所以也把它提出來。就好像石頭把草壓住就不會長起來,壓在土裡面的種子,就在土裡面,石頭移開以後草就長起來了。冰把魚冰住以後,魚就游不動了,冰一化,魚就游走了,冰不化,魚就游不走,道理是一樣的。所以這邊舉這個比喻:
事一心雖亦滅罪,如石壓草,如冰夾魚,冰泮則魚游,石去則草長。定力已過,罪將復現。
也就是說,定力消失以後,罪業還是會升起來,可是至少我定力在的時候,它可以暫時不現行,這也說明了業報隨著我們種種力量,它會做某些調整,我們現在取的不是罪業會現,取的是暫時把它壓住的道理。這是第一點,轉變業緣的部份。

    第二點叫「摧破業果」,「摧破業果」主要就是善法對治、心性轉變,兩點。善法對治的話,我們先舉一個例子。在佛門裡有五停心觀,用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數息觀、念佛觀,這五種修禪定的方法來對治、止息我們內心的貪欲、瞋恚心、愚痴心、散亂心、惡業障。這五停心觀,如果學習過禪觀理論的人大概都有接觸過。
 那麼五停心觀摧破業果有什麼不一樣?五停心觀所摧破跟現在摧破業果,在摧破的立場是一樣的,可是在業果上面不一樣。這邊所說的是業,而五停心觀所摧伏的是煩惱,業跟煩惱二者是不同的,他們可以相通,可是不一樣,五停心觀是數息觀、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念佛觀,這五種禪觀的方法,主要功能是淨化內心的煩惱──貪欲(男女的情欲)、瞋恨心、昏昧愚痴心、散亂心,惡業心,這五種煩惱。

    現在談的摧破業果,不是煩惱,而是業。煩惱還不會造成惡的果報,它是做為惡果報的遠因,只有煩惱,沒有動身口,還沒有業,不會果報,可是一動了身口以後就會有果報,它是有差別的。我們從五停心觀來比對,現在所談的摧破業果是不一樣的:五停心觀是淨化了內心煩惱以後,讓心清淨有如禪定;摧破業果它是一種破壞的作用,它把已經存在的惡業,今生、來生、多生以後,會現出惡的果報,已經存在的業力把它破壞掉,這是兩個不同的。這是第一個,分析五停心觀摧破業果的不同。
 摧破業果跟前面的轉變業緣,又有什麼不同?我把它分成二條,廣義來講,摧破業果改變業因緣基本上二個有同,也有異,相同的是它們都承認有惡業存在,這是相同點;不同的點是,轉變業緣摧破業果的不同點是轉變業緣,業的力量還存在,只是它還要受果,我是指它受果報的結果變化了,我把這個力量分散了,主要是把它分散或調合了,業的力量還在,現在所要講的摧破業果就是業沒有了,最後它沒有這個東西了,這是轉變業緣摧破業果,兩個同跟異的不同。同,它們都承認有一個業果惡業存在;不同的是轉變業緣,業力還在,它還會受報,只是受報結果被轉變了,摧破業果是把業的受報力量破壞掉,這是二個不同點。

    後面第三段講觀法無生,它根本不承認業果的真實性。轉變業緣摧破業果相同的是它們承認惡業的存在,觀法無生不承認業果的存在。我們看滅罪的方便有三條:轉變業緣摧破業果這二條,它們承認有一個惡業的存在,可是觀法無生在懺法之下,認定罪業是不存在的,這是三者之間,同異主要的部分。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摧破業果,先講有哪些可以摧破業果的部分?為什麼它可以摧破?先看摧破業果的幾個種類。
 第一個是「善法對治」,它有五個,當然不只五個。第一個就是發起善心,本質不外乎是斷惡修善。前面講過懺悔的名義,最後四正勤是斷惡修善,結論是懺悔的義涵根本而言,就是斷惡修善。善法對治本質還是沒有離開斷惡修善,把斷惡修善具體操作舉了五條,當然不只這五條,這只是代表性的:
第一個是
發起善心:就是我們要把善念提昇起來,也就是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生。
第二個是
發露:發露是把已經做錯的表現出來,讓人家知道,好像把壞的東西暴露出來,讓人家可以把垃圾處理掉,像樹根一樣挖出來,太陽一曬,罪樹就死掉了。
第三
斷相續心:惡的念頭要停息,就是已生惡令斷除,未生惡令不生,斷相續,斷惡。
精勤修善:就是努力的,奮起的修行。
第五個就是要修及三寶的功德,叫
功德相應

    看下面發起善心
復有一類名福田僧,於佛舍利及佛形像,並諸法、僧、聖所制戒,深生敬信,自無邪見,令他亦然,能宣正法讚歎一乘,深信因果,常發善願,隨其過犯,悔除業障,雖毀禁戒,不壞正見,以是因緣名福田僧。
出家眾是福田,他有正信,善心就是正信,所以對佛的舍利形像法身、還有戒律,深深敬信,能宣正法,這是正信的意思。
  看正信裡面第二個:「懺悔者,當深信因果,信一實道,知佛不滅,是名修第五懺悔」
懺悔很重要,要有正知見、正確的思想,這是懺悔的第一條。
這邊還有一條:「若復有人修諸淨戒,離於邪執,愚迷,顛倒,已所作罪懺令不增,未作之罪防護不生,修習聞思及諸善業,舍離慳貪、欺詐、暴惡、深信因果,由此因緣,不受焚燒地獄之苦。」這都是講有了正見,就能讓我們遠離過失。

 第二個是發露「復云何業而不得果?所修惡業迴心發露……迴心就是把錯的心返回來,不要再下去了;發露就是把它暴露出來。「省悟前非思惟嫌厭….」知道之前自己做的不對。「心念口言作意專注,重重懺悔,此業雖作而不受果。」我們不斷地懺悔,把所做的事情講出來,做了惡業也可以不受果報。

 第三個斷相續「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不要再造了,斷相續心。

 第四個精勤修善「若人造重罪,修善已滅除,彼能照世間,如月出雲翳。」這是精勤修善。「是菩薩所有重罪,現世輕受,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用普慈加眾生故。」只要是善業,都能夠產生調和惡業的作用,愈大的善,產生愈大的調合,翻轉的力量,用一種無邊的慈悲來利益有情,覆蓋有情,這功德就更無邊廣大。

 第五個功德相應,講到跟三寶的功德相應:「諦觀此像,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使明瞭,見此像已,名觀像法。佛告禪難提及勒阿難:佛滅度後,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懺悔者,欲滅罪者,佛雖不在,繫念諦觀形像者,諸惡罪業,速得清淨。」取相懺裡面,觀佛像的懺悔是最核心、最重要的部份。其實我在理解大乘禪法,分成有相禪跟無相禪,有相禪法裡面,像密宗觀本尊,淨土念阿彌陀佛名號,或十六觀經的觀佛相好,懺儀就是觀想種種的懺悔、發露,這都是屬於有相禪。
 有相禪的核心是念佛三昧,什麼是念佛三昧?就是見佛,見佛最直接、最好就是觀想佛像。所以這邊說:「佛雖不在,繫念諦觀形像者,諸惡罪業,速得清淨。」 我們在修行佛法的時候,取相懺是在修大乘止觀,就是有相禪觀的念佛三昧,最有代表性核心的價值。如果把這個觀點放開來看懺儀《梁皇懺》裡面,兼帶著有作法懺、取相懺、無生懺,因為他有請佛菩薩蒞臨壇場,面對佛菩薩有發露、觀像、觀法無生等等,所以中國懺儀是祖師智慧的結晶,他把懺法的精神融會在懺儀裡面,是非常有價值的。等我們講到《梁皇懺》再來談這個問題,這是講功德相應的部份。

前面是觀想佛像,下面講讀經典,佛法僧的部份,「此大湼槃微妙經典亦復如是,出興於世,若有眾生一經耳者,悉能滅除一切諸惡、無間罪業!」哎呀這不得了啊!《金鋼經》也講:「若人讀誦一句四句偈,為他人說,其福德不可思議。」不要說別人,我也會懷疑:這經有沒有寫錯?這麼厲害嗎?這麼大的功德啊?好像很難令人相信,不是我不願意相信,是很難相信這麼大的功德。
 我講一個思考給大家聽,為什麼念經會有這個功德?我想出一個叫機制的問題,什麼叫機制?舉一個比喻:世界上最厲害的武器是什麼?核子彈對不對?發明、製造核子彈很不容易,可是發射核子彈可是很簡單,按一下按鈕就發射出去了。美國總統按一鈕,核彈就發射出去,這叫機制。發動一個戰爭,幾百萬人、幾十萬人打一場戰,只是在統帥的一念之間而已,簽個署,命令發出去以後,幾十萬人就開始打仗,這叫機制。一個工廠,大的機器按一下,整個機器運轉了,就叫機制。宇宙中間有很多機制存在,有很多像核子彈、軍隊、工廠,那是人工塑造出來的機制,有很多機制是天然型的,比如說:太陽與月亮的運行,水生下來,是不是一個機制?我們讀佛經,會不會產生一種作用?有沒有機制存在?有啊,這機制比核子彈要厲害,機制比太陽運行要厲害為什麼?因為太陽運行,不過是太陽系的事情而已,核子彈爆炸,也不過是幾十公里地方炸毀掉而已。可是你要知道佛經所講的機制,古往今來,無量無邊的眾生都含攝在裡面,你說這個機制厲不厲害?核子彈炸,只能炸到此時此刻而已,去年炸不到,未來也炸不到,核子彈炸不到過去,未來,只能炸現在,而且只能炸一個地方,可是佛經的機制,無量劫以前、無量劫以後,天上、地獄、餓鬼、眾生、諸佛菩薩,全部包含在這個經典機制裡面,你說這個機制厲不厲害?所以這功德不可思議。
 我們誦經的時候,就在運轉無量法性的機制,所以會有無量的功德!大家要有信心,誦經有無量的功德,為什麼呢?它是一個機制產生的運轉,雖然這個機制不可思議,我們誦經雖然簡單,可是所運轉的機制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大家不要以為說誦《金剛經》很簡單,我也會誦,老太婆、小孩子也會誦,有那麼大的功德嗎?功德不可思議,想想看,你按一個鈕,原子彈就會爆炸一樣的道理,這是知難行易的事情。
這節課先講到這個地方,下節課再談:為什麼可以用這些善法,用這些佛法的功德來摧破業果?我們下節課再繼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