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攝讚
讚
出懺文
出懺
八德池中,[9]湧現千花之妙相;[10]八苦界內,仰投萬德之慈尊。[11]弘宣八音八忍之妙法,[12]普救八寒八熱之嚴刑。[13]大慈慧鑑,[14]憐愍有情,[15]恩沾有漏人天,[16]福利無邊國土,[17]願加哀愍,鑑此勝因。[18]
上來奉爲求懺某等啓建慈悲道場懺法,今當第八卷,披誦已完。
莊嚴道場第二
於其壇內,燈然火樹,[19]果獻新奇。[20]茶烹陽羨先春,[21]供列純陀最後,[22]奉陳大覺金仙,[23]旁設十州三島、[24]往古明王帝主、[25]忠臣烈士仙班,[26]三界十方、四生九有,俱承無遮之法利,[27]盡脫有漏之凡籠,[28]出生殊利。
轉惑業為聖德第三
回向證明第四
勤續懺悔第五
讚
梁皇懺 八卷功德力 願滅信人/亡人八垢罪 親證菩薩不動地 懺文舉處罪花飛 解了冤 懺了罪 消災增福慧/脫苦生仞利 龍華三會願相逢 彌勒佛前親受記
南無龍華會菩薩摩訶薩 三稱
宣「疏」遶佛舉讚
梁皇懺 八卷已全周 回向四恩並三有 拜懺某等增福壽 願將法水洗愆尤/惟願亡靈往西遊 不動地菩薩惟願哀納受
南無登雲路菩薩摩訶薩 三稱
[1] 這一首讚把第八卷裡面為十類有情禮佛的要點都收攝起來:前面為龍王第十八,第十七是為聰明正直的護法禮佛、阿修羅、龍王、還有魔王。所以這邊第一句是「天」跟「龍」,就是阿修羅、諸天神、天將,乃至於龍王,還有人王-這邊寫人主。
[3] 過來是為父母以及師長禮佛,所以「師親恩重莫於先」。父母親哺育我們的色身肉身,師長出生護佑我們的法身,老師跟父母的恩德,沒有誰比他們再大的,沒有人比父母師長的恩,再重、再超過的。(「先」就是超過)
[8] 出懺入懺一開始「讚佛功德」,就是要告訴我們所有懺悔的力量,最重要就是來自於佛的加持力,讓我們對於佛的功德,有一分無比的崇信崇仰,不斷的加重加深我們對佛功德的認知,加強我們對佛的理解信念。這樣我們懺悔起來的力量,就會貫徹在每一個時刻、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心念裡面。
[9] 「八德池」指「八功德水」,是《阿彌陀經》裡講的「池中充滿了八功德水」,就是水具有八種殊特的善法:第一、這個水非常的澄淨清澈,第二、非常的清冷不燥熱,我們洗濯或者飲用,感覺到非常清冷;第三、很甘美很甜美,像蜜糖蜜水一樣;第四、輕軟不澀,第五、滑潤潤澤,第六、安和,第七、喝的時候可以除掉飢渴,第八、長養身心輕安增益健康。
[12] 「八音」是講佛的聲音的美好,佛所有的功德都圓滿具備,所以佛的聲音有八音的功德:第一、好音-非常的好聽悅耳,使人心念向善,聽起來心就很善意;第二、柔軟-佛慈悲善良,所以讓人心很柔和很善良,心裡不起惡念;第三、和適-能夠契合萬物的至理;第四、尊慧-讓眾生心開意解;第五、不女-使人歸順,使人敬仰有尊嚴;第六、不誤音-每一個聲音都非常清晰,沒有錯誤;第七、深遠-聲音遍達十方;第八、不竭-聲音永遠不停息、不盡。這是佛的聲音的功德。「八音」是指佛陀所講的聲音本身,指聲音本身的美妙莊嚴功德性。
「八忍」是屬於聲音裡面所含蘊的法義、所詮釋的真理的智慧,是原音裡面的法義;聲聞的聖者修無我觀-觀苦集滅道的時候,有所謂八忍智,其實忍是一種智慧的別名,所以八忍就是八種將要開悟的苦集滅道的智慧──苦集滅道各有一個智慧,就是四種智慧、四忍,苦集滅道又分成兩段,欲界有四種苦集滅道智慧、色界無色界又有四種,合起來就是八種智慧;苦集滅道四種,每一個苦集滅道又分成欲界一類、跟色界無色一類,就是三界分成二類,所以四種各二類,變成八種就是八忍。
[24] 「十州三島」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這個傳說起源於戰國時代,後來被道教所沿用;「三島」是指蓬萊、方丈和瀛洲,三個在渤海中的小島,傳說是神仙所居住的地方。戰國時代的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都曾經使人入海,在蓬萊、方丈、瀛洲這三個神山,求仙人及不死之藥,所以在中國之後就傳說有所謂三島。「十州」是西漢東方朔所寫的《十洲記》,有十個神仙居住的地方,長滿了靈芝仙草仙藥。中國的神仙居住的地方,叫做旁設十州三島,其實也就是指這些護法天神。
除了供養佛以外,旁邊還奉列著十州三島。
[33] 「八種福田」:所有一切福報都是因為前世的辛勤耕耘種植而來的,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福德、沒有不勞而獲的糧食,什麼東西都需要殷勤的栽種耕耘,所以佛法把福報用「福田」來說明;也就是農夫要有收藏,必須要在春夏勤於播種耕耘,才會有秋冬的收藏。所以世間人要得到殊勝的來世的功德果報,今生就必須要勤苦的在我們的福田裡面下種耕耘。
福田分成八種:第一個最殊勝的福田就是佛-佛田,在佛的因緣裡面種福田,這是最殊勝的;第二個是聖人;第三個就是僧田,這個僧是指僧伽-指大眾僧;第四個是和尚,是我們剃度的老師、受戒的老師;第五個是闍黎,闍黎是教導我們的老師,平常教我們經典的;第六個是父田;第七個是母田;第八個是病田,又叫悲田,可憐的、生病的、苦難的人,都是屬於悲田,是窮困潦倒、疾苦生病之人。
我們在禮懺的時候,第一個要歸依佛法僧,要禮敬恭敬父母師長,最後要憐憫苦難的有情,這就是福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