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跟著太爺學中醫: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歷程




此書是無意中發現的,寫得很好!之前看的是簡體中文書,但目前已有正體中文,可以參考: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97518。雖說本書談的是學醫之理,也彰顯了許多修行的觀念,這就是中醫的智慧!以下分享佳文摘錄(內容頁數為參照簡體中文版本:

P. 1115:選擇中醫的傳人寧缺勿濫,如果一個人的品德不行,是不適合學醫的。否則最後救人不成,反而害人,造成許多後患。
P. 30:凡心浮氣躁者,不可與之言脈巧!
         凡資質愚鈍者,不可與之言脈深!
         凡眼見為實者,不可與之言脈理!
         凡不求甚解者,不可與之言脈奧!

P. 37:病人就診是生命所託,作為醫者,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應有標準,只有姿勢擺正了,才有可能取得病人的信任。

P. 47:平時多想想天,想想地,想想身邊的萬事萬物,再想想五行、五臟,取象於天地,類比於五臟,這樣很多疑難問題都可以解決。

P. 52:遇到病症,首先想到的不應該是藥是方,而應該是理。這個理,就是疾病產生的機理。

P. 70:播種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
         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
         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
         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P. 77:中醫起源於古代的哲學思想,是古人認識世界萬事萬物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樸素的哲學思想,後來發展到運用它認識人體,治療疾病,心臟神是指心臟具有藏神的功能,這裡的神包括人的精神、氣質、神采,並非是一種基本物質。中醫的心、肝、脾、胃、腎遠遠超過西醫的解剖學範疇,除了包含西醫所說的臟器,還包含其所有相關屬性的功能。比如,打手機時,手機會發出信號,我們看不到,但我們不能否認信號的存在。

P. 167:治病必求於本,必須探索疾病的本質。盲目地追求絕世妙方不是學醫之正途。目前西醫一代代地更換抗生素,不就是想研製絕世妙藥,而人體疾病的本源又有多少人真正在探詢呢?

P. 170-172
欲陰而先陽,欲陽而先陰;
欲下而先上,欲上而先下;
欲升而先降,欲降而先升;
欲寒而先熱,欲熱而先寒;
欲補而先瀉,欲瀉而先補;
欲散而先收,欲收而先散……

P. 177:大醫治國,心中要有道,要有天下;小醫治病,心中也要有道,心中必須要裝得下五行,但這天下,這五行都必須順應天地之道!

P. 178:醫學之秘,不在於一藥一方,也不在於藥量,其秘在於參悟醫理!而醫理也是人性的反應。

P. 183
任何事物在最高的境界都是相通的!
道存在萬事萬物之中,平時多想想天,想想地,想想人,多觀察身邊的生活小事,由小悟大,取近知遠,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醫學修為。

任之堂主人博客

 

內容連載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太爺的中醫課1.太爺帶我去採藥
2.太爺教我辨陰陽
3.太爺教我學診脈
4.太爺教我學望診
5.太爺教我學五行
6.太爺帶我上臨床
7.太爺的逝世

第二部 走入中醫學院8.從陰陽入手,就可以化難為易?
9.面對西醫,中醫的科學性何在?
10.中醫的未來在農村?
11.中藥能提取藥材的能量場嗎?
12.如何在見習中學到真正的本事?
13.懂醫不懂藥,如何辨證用藥?

第三部 行醫之路14.哪來的新鮮藥材?
15.中醫之路在何方?
16.邁向執業中藥師
17.從藥房主管到執業醫師
18.開創自己的「同仁堂」
19.借「西」揚「東」,學中醫應有的高度
20.救與不救,面對疾病的抉擇

第四部 邁向中醫的顛峰21.醫道無涯,民間處處有奇人
22.以「道」入醫
23.自然的規律,就是道
24.面對癌症的挑戰
25.還原中醫的原貌
26.尋根求源,迎難而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