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夢參老和尚於文殊菩薩聖誕開示(五)


 這話怎麼講?例如釋迦牟尼佛升座的時候,文殊師利菩薩當維那師,佛升了座之後,文殊師利菩薩唱個鐘聲偈,鐘聲偈唱完了,佛下座了。佛本來升座說法的,文殊師利菩薩唱個鐘聲偈,佛並沒說話,佛為什麼就下座了呢?那文殊師利菩薩這個鐘聲偈唱的什麼呢?「法筵龍象眾」,說今天到法會的這些個都是龍相,形容詞,都是大菩薩。「當觀第一義「,什麼是第一義?「諦觀法王法」,要你入理的來審察觀察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這就是法王法。佛就下座了。文殊師利菩薩唱個鐘聲偈,佛就把法說完了,佛就告訴與會大眾,你們觀見了沒有,佛的第一諦是什麼?「法王法如是」,這就是法王法。

 因為紀念文殊師利菩薩就想到這個偈子,這樣來紀念文殊師利菩薩,那我們就把我們所念的經,乃至每天所行的,你諦觀一下子。諦觀,如實的觀。我們講了幾年《華嚴經》,我想大家可能體會到吧!說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說到最後是什麼?無說。佛說了演法四十九年,一個字也沒說,一句話也沒說,這就是文殊師利菩薩唱的鐘聲偈,「諦觀法王法」,把佛所說的法你好好觀想一下子,你觀想知道“「法王法如是」。是什麼樣子呢?那我們大家再說回來,這個咱進入不了,咱們就從苦集滅道,就是二重因果,一個世間法的因果,一個出世間法的因果。因為這種甚深的義,就像佛說完了《華嚴經》的時候,眾生沒法進入,佛才從菩提場到鹿野苑給五比丘說,這才從頭說起,說因果法,說十二因緣,逐漸的說到性空緣起。我剛才跟大家講的有些個完全是性空的道理,在體性上沒有言說,也沒有想像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但這種義理一切眾生沒法領受,佛再從苦集滅道開始給眾生說。

 說到現實的情況,那我們就希望今天紀念文殊師利菩薩,大家給當前社會上的一切眾生消業,求文殊菩薩智慧幫他們消業。眾生是在有門入手的,現在眾生在苦難當中,求佛菩薩加持。眾生達不到最高境界,先給他斷苦吧!求佛菩薩加持,斷一切眾生苦難。例如世間沒糧食吃,希望佛菩薩加持,讓一切眾生都有糧食吃;一切世間沒有水喝,希望菩薩加持,求菩薩加持有水喝。這把它又翻回來了,不是眾生能領略的,得從眾生的分中能領略。

 我們這個含義可以回觀一下子,我們現在普壽寺的組織情況。我們從最初來,頭一項不是考了,有很多道友剛考進來,那你還得從戒律入手,先學規矩,學在生活當中你該怎麼樣做,一步一步地又從頭來吧!完了最後才能達到我前頭講的那些話。不是一進門就能懂得那個道理。先從你的行為,口裡說的,不要說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的話;身體所做的,不要做殺盜淫的事;心裡所想的,不要起貪瞋癡念。那就一步一步的來,從頭做起。等到最後了,進入文殊菩薩智慧,你才知道一切法無常。

 為什麼?本來就沒有。有什麼常?有什麼斷?因此我們現在大家學的,就知善去惡,那種深義是你修善法才能達到的,不是一下就能進入的。從日常生活起吧!現在很多道友感覺著,特別我們在家道友,乃至我們出家道友,心安不下來。這個心安不下來,指的是不能依著文殊師利菩薩所教授我們的方法去做,就叫心不安。這個不安各有各的境界相,怎麼叫各有各的境界相?我們在社會上,社會的動態,一切生活的情況,使你心不安。但是我們出家道友在寺廟裡頭,在這清淨環境裡頭,該安吧?也不安,這個就是細惑了,比在家道友們心裡頭不是粗惑引起的,說內在煩惱。在家多是外頭的外界煩惱,在我們修道者有他內在的煩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