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有三名,因名為緣起,果名為緣生,名十二因緣。
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
輾轉因緣生,純大苦聚集,依次因緣滅,純大苦聚滅。
生不能自生,滅不能自滅,非他亦非共,依因緣生滅。
若見緣起法,見法即見佛,生滅不生滅,寂滅得解脫。
因緣所生法,佛說即是空。世出世間法,法法自性空。
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
輾轉因緣生,純大苦聚集,依次因緣滅,純大苦聚滅。
生不能自生,滅不能自滅,非他亦非共,依因緣生滅。
若見緣起法,見法即見佛,生滅不生滅,寂滅得解脫。
因緣所生法,佛說即是空。世出世間法,法法自性空。
覺悟, 釋迦牟尼佛
1-2 段 青年太子 遨遊四門 生老病死 幕幕走過 深觸心灵 不禁思索 身心安頓 何處方是
3-4 段 物質享樂無法讓你動心 毅然舍下尋道去 六年苦行無損你的决心 金剛座上悟正諦
5-8 段 觀照生命本質 無不是緣起緣生緣落緣滅 悟了 覺了
9-10 明星光輝下展現圓滿的智慧
《般若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色即是空」之色,指一切有形的物質,這些物質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其當體即空,無有實體,故說色即是空。所謂五蘊皆空,意謂不論物質現象(相當於色)或精神現象(受、想、行、識)均屬因緣所生法,無固定不變之自性;若以其為實有自性,則是虛妄分別,故色之本質為空。
「空即是色」指人間之物質、身體本係空無實體,而由地、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成,故稱「空即是色」;四大若離散,則復歸空無,故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並非析色見空,而係體達色之當體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斷滅,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為有,故必不異於有,以空即是有,而說空即是色。
空性固空,色性亦空,若悟空性平等,則色空不二,故《般若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天台宗智者大師所立之天台三觀,係對一切存在作三種觀想,即空觀、假觀、中觀,稱為空假中三觀。此乃依據《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學觀品〉之「從假入空二諦觀,從空入假平等觀、中道第一義諦觀」而立。
一、空觀:又作「從假入空觀、二諦觀」。空者,離性離相之義。謂觀一念之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稱之為空;由觀一念空之故,而一空一切空,無假無中而不空;此因空、假、中三觀能蕩除三惑之相,以空觀蕩除見思之相,以假觀蕩除塵沙之相,以中觀蕩除無明(梵語avidya)之相,三相皆蕩,即畢竟空,是為空觀。簡而言之,自世俗常識之立場(假),進入宗教立場之真理(空),是為空觀。
二、假觀:又作「從空入假觀、平等觀」。假者,無法不備之義。謂觀一念之心,具足一切諸法,稱之為假;由觀一念之假故,而一假一切假,無空無中而不假;此因空、假、中三觀皆能立法,以空觀立真諦之法,以假觀立俗諦之法,以中觀立中諦之法,三法皆立,即為妙假,是為假觀。簡而言之,不停滯於空,而進入佛智遍照之世俗境界,是為假觀。
三、中觀,又作中道第一義諦觀。中即中正、泯絕二邊對待之義。謂觀一念之心,非空非假,即空即假,稱之為中;由觀一念中之故,而一中一切中,無空無假而不中;此因空、假、中三觀皆能泯絕對待,言空則空外無法,言假則假外無法,言中則中外無法,三者皆絕待,即為圓中,是為中觀。簡而言之,不執空觀,不執假觀,空假圓融之大悲菩薩行,是為中道觀。
所謂一心三觀者,即於一念心中而能圓觀三諦,謂觀一念心畢竟無有,淨若虛空,稱為空觀;能觀之心,所觀之境皆歷歷分明,稱為假觀;雖歷歷分明,然性常自空,空不定於空,假不定於假,稱為中觀。即三而一,即一而三,是為一心三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