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正確的發心才能真正利益眾生


 前幾天有一位居士菩薩來找印隆,談起了她在護持某幾位法師的心路歷程中,所產生的困惑與疑點。印隆就請她誠實審視自己的心念,若是發心純正,真的是為了成就他們的修行,就不要罣礙或擔憂對方的態度;但若是發心不純正,就去佛前好好懺悔,以後不要再犯。

 如何是發心不純正?就是起了貪嗔癡的心念,不是純正的護持之心。所謂「因若不正,果遭迂曲」,若有起三毒煩惱心念之因,自然就會有煩惱之果。

 若是真的發心正確,在因緣成熟之時,自然會有清淨的果報,對於彼此都能成就道業。正確的發心很重要,也才能真正利益眾生。

 在佛教經典中,有許多深入了探討心念的內容,如《萬善同歸集[1]》云:
夫眾生者,即是自身日夜所起,無量妄念之心。《大集經》云:『汝日夜念念,常起無量百千眾生。』《淨度三昧經》云:『一念受一身。善念生天上、人中身;惡念受三惡道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一日一夜種生死根,後當受八億五千萬雜類之身;乃至百年之中,種後世身,體骨皮毛,遍大千剎土,地間無空處。若一念不生,恬然反本。』故云:『度妄眾生,了念即空,無有起處。』復云:『不見眾生可度。』亦云:『度盡一切眾生,方成正覺。』即斯旨也。《華嚴經》云:『身為正法藏,心為無閡燈;照了諸法空,名曰度眾生。』既自行已立,還說示人,普令觀心,還依是學;是為真實之慈,究竟之度矣。

 中觀應 成派的大師--月稱論師,曾經有一次為了與一位論師相較,以此「相較之心」的念頭而寫了一本《達珠滾柱桑波》(有關因明的論典),雖然此論寫的非常好,但是文殊菩薩示現並告訴月稱論師:「你造此論時並沒有『利他』的意念,而是為了與論師較量上下,因此,這部論對眾生一點幫助也沒有,你還不如將這部論丟到恆河裡去吧!」
 
 於是月稱論師在反省檢討後,即依文殊菩薩的指示,將此論丟入恆河之中,但是當晚恆河河神卻於月稱論師的夢中出現,感謝月稱論師將此論丟入恆河內,並說未來如果有人飲用恆河之水,將因月稱論師的加持力,增長智慧。
 
  文殊菩薩再度示現了!他告訴月稱論師:「你當初造論時,發心並不清淨(沒有『利益眾生』的意念),但是在丟棄此論時,發心卻是清淨的,而緣於你的發願: 『願未來飲用恆河水之人,將增長智慧。』在當下發出了清淨之願,以此緣起,未來飲用恆河之水具有增長智慧的加持之力。」

 我們日夜所起的無量心念,都是造成生死輪迴業果的因緣,所以佛教的修行者,不只是白日清醒時要注意心念,連晚上的睡夢時也要守護,使之清朗明白,轉煩惱為智慧,轉生死為菩提。

  修行是對於心念的考驗與鍛鍊,任何一個微細的心念,都有可能影響未來的結果,就如同「蝴蝶效應」一般。在「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佛教修行的原則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1] T48, no. 2017, p.997, b5。

2 則留言:

  1. 阿彌陀佛:
    感恩師父的分享
    師父 弟子引用了
    捨願合十頂禮

    回覆刪除
    回覆
    1. 捨願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引用,感恩~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