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志銘/《攀越生命大山》 |
多發性硬化症病友-賴志銘先生,接受了台灣第一個「腦靜脈氣球擴張術」手術,並出版了一本相關傳記-《攀越生命大山》(癱瘓工程師賴志銘 分享生命故事)。賴志銘先生在《攀越生命大山》一書中,提到一篇國外對於MS的研究報導(p. 117-118):「多發性硬化症新研究.頸靜脈異常疑為元兇」,意大利血管疾病專家桑伯尼醫生(Dr. Paulo Zamboni)假設,慢性腦脊髓靜脈機能不全(CCSVI)是多發性硬化症的原因。血流限制可以損壞大腦組織,可能是多發性硬化症的原因之一。因此,賴志銘先生的聯想如下:
「對應到中醫的觀點,血路不通就是原因,只是不通的地方恰好位於頸部,也因此影響了中樞神經。也許是神經細胞缺氧而造成脫髓鞘的反應。同樣的,也就可以說明為何過去有些文獻資料曾提到高壓氧是有用的。因為靜脈擴張之後隨即能夠使充滿廢物的血液流出,進而達到循環暢通,補充了神經細胞不族的氧氣!」
印隆不曉得賴志銘先生的詮釋是否正確?但是他在與榮總MS的醫療團隊研究與溝通後,做了CCSVI(腦靜脈氣球擴張術)手術,也在書上詳細的紀錄了手術過程(P. 133)。其實此手術在運用於腦中風病患以及心血管疾病已多年,只是用於MS病患上,他是第一例。此手術是利用血管氣球擴張術,來解決靜脈血管窄化的問題。賴志銘先生認為:
「擴張窄化的血管,就像『打通血路』一般,血流順了,毛病自然就沒了。……若能夠把窄化的血管完全通暢,神經受損的機會將會因此而減少,因為廢物不再堆積在大腦或脊髓周邊的血管中,新陳代謝良好,而這樣子細胞才有可能恢復它原有的活力和再生的能力。也唯有如此,才能夠阻止神經的再度發炎或病變,導致我們身體永遠的殘障!」
吳主任醫師曾告訴印隆,中醫傳統會認為MS為「萎症」,[1]屬於肝腎不足之症,跟督脈與奇恆之府(腦)相關,因此在目前用藥上,會以溫通經絡的用藥來對治。主任也給我幾篇有關MS的相關論文資料,印隆在閱讀過後,也整理出相關重點如下:
-
提示MS的發病與腎虛、血瘀[2]密切相關。〈中西醫結合治療多發性硬化症163例〉,p. 45。
-
多發性硬化 乃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調,或外邪所傷,或內傷勞倦,情志刺激,或疾病失治誤治,或病後失養導致脾胃受損,[3]累及他髒以致氣血虧虛,筋脈失養,或痰、瘀、風邪、濕熱阻滯經絡所造成。〈中醫藥治療多發性硬化的近況〉,p. 552。
-
馮順友 認為風寒濕邪 閉阻 脈 絡,日久傷及肝腎氣血,治宜疏風散寒,祛濕通 絡,兼以滋補肝腎,養血 益氣。〈中醫藥治療多發性硬化的近況〉,p. 552-553。
-
針灸 可 通過 細 胞因子、神經活性物質等多個環節對免疫系統起調 節作 用。〈中醫藥治療多發性硬化的近況〉,p. 553。
-
本病 主要累 及腎、腦,並與肝、脾有 關,病因主 要是外 感風寒濕熱、痰瘀阻絡或勞傷過度、先天稟賦不足、久病失養等。〈中醫藥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研究進展〉,P. 66。
-
通過此臨床研究,說明 中藥 有預 防 M S 復發 的作 用。〈中醫藥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研究進展〉,P. 67。
-
針 灸治療可舒緩 血管,改善血管彈性,加強 心臟收 縮力,增加 腦血流量,使 炎症、局部水 腫及脫髓鞘部位的細胞重 新獲得血流供應,使其功能 恢復。〈中醫藥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研究進展〉,P. 68。
-
奇經虧損,八脈失養 奇經虧損,尤其是督脈虧損,八脈失養,致人體十二經脈、五臟六腑皆氣血陰陽之溫煦潤養,可致痿廢之變。奇經中的督脈,其循行路線恰在脊髓與腦。 《難經.二十八難》云: 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裡 ( 脊髓) ,上至風府,入屬於腦 。督脈虛損,奇陽虛乏,使其循行部位受累,脊髓與 腦皆失溫養而發 病,故認 為 MS是 奇經虧損,八脈失養 所致,而見腰脊 酸痛,胸脅如束,肢麻無力。〈多發性硬化的中醫病因病机探討〉,P. 8。
-
鄭師認為,《素問·痿論》中有皮、肉、筋、骨、脈五痿;肝主筋,腎主骨,筋骨痿軟,則肢體弛縱而肢軟乏力,因此,MS 當屬五痿中「筋骨痿」,其病位在腦髓,病機特點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鄭師根據多年臨床體會提出,MS發病的本質是髒虛髓空,氣血不營,導致絡瘀筋失濡潤,其雖為腦髓病,但其病發於腎,及於肝,關乎脾,病理機轉呈現出臟虛-絡瘀-毒侵-筋萎-陰陽兩虛的漸進層次。〈鄭紹周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經驗〉,P. 88。
-
鄭師認為,本病虛實錯雜,既有正虛的一面,還有痰、濕、瘀等邪實的一面,治療上除補肝腎健脾治本以外,還需祛邪通絡以治標。絡脈為血氣交匯之處,亦為邪氣易居之所,又是病邪傳導的通路。臨床上患者常出現的四肢痿軟、手足麻木不仁、束帶感嚴重如繩索捆綁般難以忍受的症狀多由絡脈瘀阻,氣血不能周流所致。〈鄭紹周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經驗〉,P. 88。
-
多發性硬化是世界疑難病,近年來發病有明顯增高的趨勢,已引起世界各國對該病研 究的 重視。根 據我 國現有資料表明,中 醫或中西醫結合對多發性硬化的治療及預防復發有較好的療效,毒副作 用甚 微,在 此 基 礎 上應 深入 研究,為世界醫學做出新 的貢獻。臨床研究應加強中 醫辨證 施治 與西醫 辨病 論治相結合及分期分型論治的治療研究不斷總結中醫辨證規律,統一多發性硬化的中醫臨 床辨證 分型 標準和 療效 評定標 准。M S 患 者大 多 呈 現發 作 - 緩解- 復發- 緩解的週期性 特徵,療效評估不能局限於近期療效,應重視長期跟蹤觀察,以便說明藥物療效的穩定性和科學性。今後 應在 此基 礎上 繼續 發揮中醫藥治療 MS 的優 勢。〈中醫藥治療多發性硬化的近況〉,p. 553。
-
M S是一種疑難重 病,目前 國內外 採用 激素及 免疫 抑制劑治 療,早 期用藥 常能短 期緩解,但藥 物毒、副反 應多,且減量或停藥病情易復發或加重;近年來,單獨應 用中藥,特別是中西醫結合治療 M S,在改善症狀、體征,延長 緩解期,控制複發,減少激素、免疫抑制劑副作 用,降低 致殘率均顯 示一定優勢;M S 中醫藥 治療研 究存在 的問題 是: 目前缺乏 合理、公認的治療方案,尚未制訂統一、規 範的辨證分型 標準;療效評定標準欠客觀、統一;隨機、對照、盲 法臨床研究報告少,觀察病例數偏少,遠 期 療效 追蹤 不 夠。筆者 建 議今 後中 醫 藥 治療M S的研究宜側重: ( 1) 探索辨證論治規律,採用中、西醫優勢互補治療措施,建立 合理、可行 的中 醫或中 西醫 結合治 療方案;( 2)制訂病、證結合的診斷標準,建立證候主、次症,舌、脈分級量化標 准;( 3) 加強 臨床 試驗 設計,遵循 對照、隨機、盲法、重複的原則,客觀評價療效 和不良反應,注意遠 期療效評定;( 4)結合臨床 加強 實驗研 究,複製 M S 動物 模型,篩 選有效方、藥,採用 現代神經、免疫學理論、方法,探討中醫藥治療M S的作用機理。〈中醫藥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研究進展〉,P. 68。
透過以上資訊,加上印隆自己的患病經歷,聯想起來,的確有一些演化關係(當然還有一些特殊因素,還在觀察中)。印隆從小就容易頭痛、胸悶,血壓偏高(臉容易發紅),一直到出家前,都常要靠吃普拿疼之類的止痛藥劑止痛。出家前的痛經狀況也非常嚴重,會痛到在地上打滾,但是在出家一、兩年後,這些症狀就消失了。或許過去沒有好好照顧與調理身體,也有很大的影響。
當然,還有一些問題,印隆自己也還在觀察中,所以希望能在佛教醫學上多下工夫。佛教醫學對於詮釋病因上,有諸多值得研究探討的方向。如龍樹菩薩所著的《大智度論》,將產生疾病的原因分為身、心、業三大類疾病,並提出舉出治療的方法;而智者大師更是以天台止觀的思想角度,提出豐富的醫學觀與治療方式,如《摩訶止觀》中將病因細分為六類:「病起因緣有六:一、四大不順故病,二、飲食不節故病,三、坐禪不調故病,四、鬼神得便,五、魔所為,六、業起故病。」其中四大不調中的勞累過度及飲食不節、坐禪不調與業報等四類,是屬於行為的因素,而四大不調中的外感寒濕燥熱又屬外在環境因素;而鬼神及魔等二病,屬於心理的因素。可以看出佛教醫學除了以佛教的生死觀、生命觀為基礎之外,也融合了印度與中國醫學,綜合成完整的佛教醫學思想。而現代醫學所開始關注的議題,如心理疾病、醫療倫理、生死學等,其實在佛教醫學中早已有所關懷,佛教對解決眾生苦惱疾病的智慧與慈悲方式,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研究之處,這也是末學一直想研究的方向。
吳主任醫師在其一篇論文:〈西醫辨病與中醫辨證的臨床整合:以更年期調查研究為例〉所提到的觀點-「西醫辨病與中醫辨證」,印隆很認同。他也提過:「進一步融合現代醫學與科學的知識及方法,來對原本中醫的醫理與藥物進行探討與剖析,以期能建構出中醫實證醫學的基礎並能身為中西醫學溝通的橋樑。」印隆很希望佛教醫學的研究,也能做到現代的臨床整合方式。
如〈中醫藥治療多發性硬化的近況〉(p. 553)一文所提,中醫或中西醫結合對多發性硬化的治療及預防復發有較好的療效,毒副作用甚 微,在此基礎上應深入研究,為世界醫學做出新的貢獻。印隆希望藉以病並為引,能以親身的實踐恢復健康,也能對日益增多的罕病患者,還有如血栓、出血、腦中風、心腦血管等重大疾病者,都能身安心安,感恩一切的善因緣!
師父 您的FB 朋友已達上限 ,無法再加入了, 很佩服您, 您一定也是很認真的人,BLOG的用心一看就知.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