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禮安醫師 |
在規劃「妙法華安養學會」時,印隆並不知道許禮安醫師已經有「安寧田園社區」的理想。是在最近拜讀了許醫師的新作《人生,求個安寧並不難》,此書中提到了「安寧田園社區」,印隆仔細的閱讀內容後,發現許禮安醫師的「安寧田園社區」理想與印隆的「妙法華安養學會」,幾乎是一模一樣的理念!這兩天又發現自己所親近來往的醫師,跟許醫師也是好友,也願意共同來護持成就,當下的歡喜與志同道合的感恩,真是難以言喻!
許醫師希望設安寧田園,是將其當作臨終修行場所,印隆當初籌設妙法華安養學會的想法也是如此。許醫師以他多年的安寧療護經驗,發現安寧療護強調「尊重病人自主權與個別差異」,但卻受制於醫院管理規定。於是他構思建立老人安養院、安寧病房、志工修行場所與民宿的「安寧田園社區」。那是老年休養與臨終修行的場所,病人也可以陪伴他人的志工,是相互陪伴的互助團體。
許醫師的想法,跟印隆當初的願心不謀而合,或許是因為我們都發現了眾生的需要。因此,印隆將改為護持許禮安醫師的「安寧田園社區」,一起共同成就,也希望更多人一起成就此此自利利他的大悲願行!
目前印隆想像的「病房」,不再是孤伶伶一個人躺在病床上的空間,而是一個「尊重病人自主權與個別差異」的空間。可以是修行的道場,可以有家人陪伴空間,可以揮灑自己原本就喜愛的興趣,可以完成生命未竟的理想。也會提供「狗醫生」的動物醫生治療(10歲老貓到醫院服務 超萌魅力撫慰病童心靈),心愛的寵物也能夠一起陪伴。
或是安排各種身心靈整合治療,如佛畫、書法、烘培......等,提供病患及家屬、志工等,提升淨化安頓身心的多樣選擇。並把妙法華香積妙供的理念也包容進去,提供低價乃至於免費的健康又好吃的素食飲食。
如果病患或病患家屬同意,在病患圓滿了人生時,會為他辦一場共修佛事。不需要額外花錢,而是以「共同修持」的精神,配合病患的修行法門或因緣,一同做一場莊嚴的修持,彼此結下殊勝法緣。最後將以消散的四大遺體,以骨灰樹的方式,莊嚴這個我們曾經使用過的土地,將大愛一直承傳下去!
-----------------------------------------
安寧田園社區的夢想/許禮安醫師
為何需要安寧田園社區?
我
在兩三年前開始談論這個夢想,是因為接連被迫離開兩個安寧病房,一直被人問到:「是否要去開設第三個安寧病房?」但是同樣的遊戲再玩第三回合,我根本就沒
什麼興趣,於是我都說:「我要去籌設一個獨立的安寧院。」可是大多數人的理解都是:「你要去蓋一個醫院,裡面都是安寧病房。」
這樣的誤解很難一時之間解釋清楚,一整個醫院都是安寧病房的想像恐怕會嚇壞一堆社會人士。和我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余德慧老師討論時,他建議我換個名稱「安寧田園」會好一些,而我又加上兩個字變成「安寧田園社區」,其實是同樣一件事,但從此有了新的想像空間。
趁著年終尾牙,我請幾位來我家裡聚餐的「安寧家族(我稱呼志同道合的安寧團隊成員,不論是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宗教師、志工等)」寫下他們想像中獨立的「安寧田園社區」需要有什麼樣的軟硬體設備,加上我本來已有的想法,於是有了一些初步的構想。
獨立的安寧田園社區需要有的硬體包括:無障礙空間,寧靜的環境,有歩道、水池、樹、草坪等,有菜園花園可種菜種花,有家屬可以住在一起的房間設備,有就醫方便可以緩解症狀的門前診所,有適合老弱者之健身器材。至於軟體則包括:有家人陪伴,單身住民能有全職志工陪伴,能有會心團體,有被傾聽能分享的機會,住在安寧田園社區裡能有喜悅的時光。
我自己覺得重點應該不在於硬體的豪華而在於軟體的用心,大家都聽過德蕾莎修女在印度成立的「垂死之家」,明明就是照顧愛滋病人臨終的場所,為什麼全世界有那麼多人願意去當志工?而且去過的人都好像被充電一樣,回來後會過著更積極更有意義的生活,那當中一定有著某些生命的奧秘存在,那些能量強大到足以改變許多人的生命態度。
我自己歷經十餘年安寧療護服務經驗,發現安寧療護的基本精神:「尊重病人自主權」與「尊重病人的個別差異」,受制於醫院的各種人為的管理規定:必須要穿病人服,必須被戴上手圈,只有一種床墊無法選擇軟硬度,只能看某個電視台因此只能關掉而沒機會轉台,寵物禁止進入病房,陪病床要按照規定時間收起來,必須晚上睡覺白天清醒等。
因
此我構思結合老人的安養院、末期病人的安寧院、志工修行場所與休閒度假民宿設計的「安寧田園社區」服務模式,希望開創安寧療護服務的新里程。對於現已存在
的安寧病房、安寧居家療護、安寧共同照護的健保醫療體系,我完全沒有想要取而代之的野心,我只是想要開創第三選擇或第四選擇。
當安寧病房繼續堅守眾多不合人性的管理規定、當安寧居家療護因沒有家屬而無法在家裡進行、當安寧共同照護遇到太多照顧觀念的阻礙,我們是不是可以有其他的選擇,進而去刺激整個醫療體系朝向人性化照護的方向做改革。
我認為「安寧田園社區」是老年休養與臨終修行的場所,是「臨終病人可以同時是其他人的陪伴志工」的地方,是相互陪伴與支持成長的團體,是所有人成長與修行的最後階段,也是安度餘年或安享天年的聖地或福地。
大師、前輩以及古人的夢想
根據我們多年經驗發現:過去把末期病人當成需要被照顧得無用之人,是一種錯誤的觀念與態度,其實末期病人才是末期病人最好的陪伴者,我們健康者去陪伴末期病人,就算是非常資深的安寧志工,終究仍是隔了一層,少了一點就算進行內在修練仍然無法取代的「共命感」。
全球生死學大師與先驅伊麗莎白‧庫伯樂—羅斯醫師:「我們必須要開發出將養老院與托兒所結合在一起的照護場所,這樣一來,老人與小孩同時都能獲得撫觸、愛與擁抱,他們互相陪伴,共同分享歡笑與淚水。老人可以幫忙哄孩子睡覺、陪想家的孩子玩、說故事給他們聽或是一起作夢,這樣他們也比較不會變痴呆。」(《天使歸鄉—孩子與父母認識死亡的一堂課》,商周文化出版。)
我去拜訪衛生署屏東醫院李建廷院長時,他提到他之前已有的構想:「把現在學生人數逐漸減少的小學,改成一半是老人大學,剩下一半是小學,這樣就老小都有伴,老人可以幫忙照顧小孩,小孩可以幫忙陪伴老人,老小都不孤單。」
李院長甚至曾經去向屏東縣長建言:「屏東縣是農業為主,氣候環境和生活步調都適合養老,可以調整成適合老人來長住(long stay)的生活城市。而且必須全面檢討,包括:紅綠燈秒數要加長以方便老人慢步行走,設置徒步區而且路面要平整以利輪椅前進不會頓顛等。」李院長很無奈的說:「這個建議當然沒有被採納,可能因為當官的都還算年輕,無法體會老人家的身心靈需求。」
我去休休文教基金會演講時,蘇嘉雲董事長很贊同安寧田園社區的構想。其實她們承租台糖土地進行無毒有機農業已有初步成果,我曾跟她開玩笑說:「您租的那十多甲土地,中間留 一甲 給我做安寧田園社區就夠了。」
後來有次她跟我討論另一件事情:她們基金會在做受虐兒的安置時遇到一些瓶頸,她覺得許多佛教寺院有很大的地方,她去詢問希望獲得協助安置與照顧受虐兒,但佛教團體因為沒經驗通常拒絕,當她去詢問基督教天主教的地方時,則通常是因為已經客滿而拒絕。
她說:「受虐兒如果在成長過程沒有得到足夠的愛,長大以後會成為另一個施虐者,因為學到相同的挫折反應。」因此,她希望我在規畫安寧田園社區的時候,不要忘記受虐兒這群弱勢兒童青少年。
其實,大家應該都知道:需要照顧的弱勢群體不是只有末期病人、老人、兒童、受虐兒。早在幾千年前的《禮記禮運大同篇》裡面就說過:「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國父孫中山先生曾經放到他的三民主義藍圖裡面,只是後來的人好像都不認真執行。
如何推動安寧田園社區?
我現階段的目標:初期以舉辦各項安寧相關活動來推廣安寧理念為主,中期進行購地與建築等籌設獨立「安寧田園社區」的實務工作,終極目標是讓安寧療護理念滲透進入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以及深入人心。
很多人問我:「你怎麼不趕快進行規劃設計?都已經講了兩三年了。」有位師父還特別提醒我說:「許醫師,如果有人要捐地給你設立安寧田園社區,你不可以推辭或拒絕喔!」
我當然知道,而且不可能推辭與拒絕,該我去做的時候,我絕對當仁不讓。只是,時機未到或是還可以計畫的時候,我可不希望一推出就陣亡。我可以想像會有很多人包圍抗議說:「你們這裡每天都有人被抬出來,害鄰居地價狂跌。」
有些人會勸我說:「那你就去找王永慶或郭台銘啊!」我都說:「我可不想只有一個大老闆,萬一老闆改變心意或是掛了,那不就整個完蛋了。」我希望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而不是只有少數人的支持。
有位大師父說:「天底下最困難的兩件事:一個就是把我腦袋的觀念灌輸到你的腦袋裡面,另一個就是把你口袋裡面的錢掏出來捐到我的口袋來。」我不急著要大家捐款,反而希望先影響轉變社會大眾的觀念,何況我早就有心理準備:要改變一整個世代的觀念至少要花二、三十年的時間。
現在我在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工作,藉由藝術活動去推廣生命教育,其實也就是在行銷,或者我都跟朋友開玩笑說我在做直銷,我推銷的產品是安寧療護與臨終關懷的理念。現階段我的工作重點有兩個:推廣安寧療護理念與多元化生死學教育,老人照顧與臨終陪伴的在地化社區服務。
我目前推廣與服務的對象分成三類:1.病人、老人、家屬;2.安寧療護服務相關人員;3.一般社會大眾。我經常提醒大家:「你現在可能是第三類的一般社會大眾,但我保證你一定總有一天會進入第一類,我們所有人都是總有一天會變成家屬、老人、甚至是末期病人。」
我每次都說自己是「意圖煽動人心、鼓動夢想」,或許您也曾有過夢想,如果因為年久日深而遺忘,應該是您喚起記憶勇敢去實現的時候了!您可以找一群人共同努力去實現,您也可以投入現有的照顧機構去共同完成,或許您可以把您的夢想寫下來,寄發出去尋找願意執行的照顧機構。
如果您對現在的醫療體制有些失望,如果您對現有的醫療服務不太滿意,為什麼不去盡力讓它有所改變?難道還要等到有一天,我們的親人甚至自己必須被迫接受這樣的制度與服務的時候嗎?
「人生很多瑣事似乎很重要,其實卻毫不足道。生命灰飛煙滅之後,遺下的只有愛。」我多麼希望自己日後被人記得的是:這傢伙曾經熱切而真誠的活過!留下的是在人世間流傳的愛!因此我有一張照片的標題是:「因為有夢想,於是自以為長了翅膀。」
有人問我:「你那個假的翅膀飛得起來嗎?」我的回答是:「都是靠朋友在給我搧風點火啊!」有人跟我說:「你這個安寧田園社區的夢想好像很難達成喔?」我回答:「夢想如果容易達成,那很快就不是夢想而變成現實了,我只要永遠都不放棄夢想,每天都朝向夢想前進,這樣我就算是成功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