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如淨琉璃中,內現真金像

   在今年的大悲心水陸法會圓滿後,約十二月上旬,印隆就要開始進行的『多寶佛塔』妙經塔的閉關抄經。在正式以金泥抄寫經塔之前(純金泥(泥金)寫經),會先硬筆抄經,以及完成一幅心經》的金字抄經。


 為了要以硬筆恭敬抄經,特別去請購了「琉璃筆(玻璃筆)」,[1]因為其撰寫的方式也是要不斷沾取墨水(據說沾一次可以寫200字),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法華經》有云:
又見諸如來,自然成佛道,身色如金山,端嚴甚微妙。
 如淨琉璃中,內現真金像,世尊在大眾,敷演深法義。[2]

 琉璃就是玻璃,是最早的人造寶石,在中文古籍中,一般都把玻璃稱為琉璃。[3]印隆想到《法華經》所云的「如淨琉璃中,內現真金像」,以此莊嚴的身色,「敷演深法義」,就是印隆發心寫經塔的願心,祈能護持正法,與正法久住於世!

 在佛光山抄經堂網站中,有關於抄經修行等許多好文章,推薦引用與大家分享!

(以下為節錄引用自抄經修行培福一文)
◆◆抄經的功德殊勝 
 在《金剛經》、《法華經》、《藥師經》,乃至《地藏經》、《維摩詰經》、《無量壽清淨平等覺經》等等諸多重要大乘經典中,都明示書寫佛經、受持讀誦、廣爲傳播,有極大的功德。因此,從六朝以後各朝代都有非常多的虔誠佛教信仰者,包括出家僧人和帝王、官吏、宮人、士大夫、平民等在家居士,爲了弘揚傳播佛法而寫經;或者爲了祈福、報恩、布施、超薦亡人而寫經。例如明代的明勳法師,未出家前爲中書舍人,一日忽患人面瘡,痛不可忍。後來由於書寫《金剛經》、《法華經》、《楞嚴經》,及《三昧水懺》,遂使疾患不藥而愈。
 
◆◆抄經的修持功能
抄經即是藉著抄寫經書來淨化心靈,所以抄經是一種修行,藉著抄經也能實踐六波羅蜜抄經與人結緣,不但是弘傳佛法;如果將抄經功德回向給衆生,亦是最好的佈施抄經時將整個身心都投入其中,此時身、口、意業,全與佛法相應,即是持戒。又抄經是將經文一字一字慎重地抄寫下來,所以必須以正式的書法字體抄寫,不但要字體工整,又要注意不可寫錯字,不要有脫漏或重覆的情形。寫完後,再校對一次,若有錯處再予以訂正。無論是抄寫心經或其他佛經,盡可能整卷一氣呵成,不可半途而廢。這些對初學者而言,即使是像《般若心經》這樣短的經文,要用毛筆寫得工工整整,也是非常辛苦,必須相當有耐力才能完成的,所以從這當中即是忍辱修持的訓練。
抄經的書法作品除了講究正確外亦要有美感。因此必須一心一意一字一句不斷地練習,才能將經書寫得工整、完美。如果把抄經當成每日修行的功課,時時刻刻保存一個信念:要持之以恒,即使每日只進步一點點,也要自己的字一天比一天漂亮,筆法一日較一日正確,如此必然能培養長期的精進心
抄經應該是一字一佛,將每一尊佛都印入心中。用最虔敬的心抄寫佛經,投入身心之全部力量,將整個身心都投入其中,所以較能集中精神。一個人集中精神後,就不容易爲外界所動搖,進而能斷除各種雜念,使心境清淨平和,由一心一念轉爲無心,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能一心不亂,則無論做任何事,必然能發揮無限潛力,同時我執及因我執所生的煩惱,也能一一除盡。因此,用心抄經就是在一筆一畫中當下醒悟,反覆地體驗「禪定」,並藉此逐漸地接近佛。
藉著持續不斷地抄寫經書,的確能達到修行的目的,但是若只抄寫而不瞭解經文的內容,則難免有空洞乏味之感,不能體驗法喜充滿的意趣。如果能同時藉學習瞭解經文的意義,探索其深遠的教理,那麽經典雖古猶新,佛菩薩也彷佛隨時與我們同在。隨著抄寫經文並學習經典,瞭解其中內容的過程,心境能逐漸與佛法相契合,如此一方面可以增加抄經的興趣與意願;另一方面則可以使我們身心受束縛的妄念,惑亂我們身心的貪、、癡三毒煩惱,漸漸調伏放下。在心地法門努力過程中進步可能較慢,但因爲心不受任何事物拘束,內心猶如明鏡般清澈,能透視的不僅是事物的表面現象或內裏,就連原因與整體的真實面都能洞悉無遺,因此才能作適切的判斷,有辦法在事理上活用正知正見,提高般若智慧
……因此,古來不少很有名望的高僧大德不但自己抄經,也鼓勵佛教徒抄寫佛教經典。著名律宗大德弘一法師雲云:「夫耽樂書術,增長放逸,佛所深誡。然研習之者能盡其美,以是書寫佛典,流傳於世,令諸衆生歡喜受持,自利利他,同趣佛道,非無益也。」
…..根據《弘贊法華傳》中記載:
比丘尼練行,河東人也。……常誦法華,志欲抄寫。訪工書者一人,數倍酬直,別爲淨室,莊嚴中表。經生,一起一沐,燃香薰衣。仍於寫經之室,鑿壁通外,加一竹筒。令寫經人,每欲出息,輒含竹筒,吐氣壁外。寫經七卷,八年乃畢。供養嚴重,盡其恭敬。
弘一大師在〈莊閑女士手書法華經序〉中說:
十法行中,一者書寫。考諸使傳,魏唐之際,書寫經典,每極殷誠。先修淨園,遍種樹,香草名花,間雜交植,灌以香水。楮生三載,香氣四達。乃至村瓦,悉渥香湯。堂中莊嚴,旗鈴佩,周布香花,每事嚴潔。書寫之人,日受齋戒。將入經室,夾路焚香,梵唄先引,散華供養,方乃書寫。香汁合墨,沈檀充管,下筆含香,舉筆壯氣。逮及書就,盛以寶函,置諸香廚,安於淨室。有斯精誠,每致靈感。
由上面二段引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佛弟子寫經時是非常講究、極其慎重的,從抄經堂外面環境莊嚴淨化,到寫經者的心境對佛經的恭敬與外淨化都要求得很嚴格



[2]《法華經》卷一序品第一,T9, no. 262, p. 4c12-c15


『多寶佛塔』妙經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