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收到大學學姊寄來有關「多發性硬化症」新藥的訊息,很感謝學姊的關心!
其實自今年四月以來,因為肝指數一直居高不下的因緣,就藉機會把干擾素停掉了。不然怕到時候不是因為罹患此病而死,而是因為爆肝而死~
其實印隆也不怕死,只是覺得打干擾素,為壓抑而已,也不是治療,而且副作用真的極大,那種痛苦,就像是打化療者,有親身體驗才知道。一周三次針劑施打,已不感覺打針會痛,而是打完後的後續效應......
所以目前印隆是以禪觀,還有中醫治療、飲食控制、居住環境等條件,盡量保持在愉悅舒適的狀態,感覺有進步許多。希望這個病不要如此「百變」,能夠穩定下來。也希望自己能突破這一個關卡,讓大家有信心!願大眾都能遠離藥物傷害,遠離病痛!
- 百變多發性硬化症 口服新藥給付
現年26歲的賴小姐,在9年前因為和男友分手,一度感到非常悲傷,偶然間發生暈厥,接著開始出現手麻無知覺,因而頻頻打翻飲料、寫字掉筆等,她以為是失戀壓力症候群,經就醫檢查竟是罹患罕見的「多發性硬化症」。 (影音/攝影黃志文)
▲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巫錫霖表示,治療多發性硬化症口服新藥可使患者年復發率降低5成,治療也更便利。(攝影/黃志文)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免疫系統的疾病,好發於20-40歲,以女性較多,根據101年7月衛生署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證明有效領證統計表,全台灣約有1117位病友。由於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類型眾多,有「千面女郎」的稱號,且常常在發作後症狀減緩,易讓患者誤以為沒事。
症狀視其所影響的神經組織而定,患者可能出現視力受損(視神經病變)、肢體無力、平衡失調、行動不便、麻木、感覺異常、口齒不清、暈眩、大小便機能失調等症狀,這些症狀因人而異,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這些症狀可能會減輕或消失,消失後也可能再發作。
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巫錫霖表示,有關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方式包含免疫調節劑、類固醇、干擾素,又以施打干擾素最為普遍。一般使用傳統干擾素注射,但是患者往往擔心出現感冒症狀如發高燒等副作用,因而中斷治療。有研究發現,有近3成在治療後半年中斷或放棄治療,可能造成疾病復發。
▲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巫錫霖表示,治療多發性硬化症口服新藥可使患者年復發率降低5成,治療也更便利。(攝影/黃志文)
為了提供多發性硬化症病友更多治療選擇,健保局自9月起給付口服免疫調節療法新藥,口服新藥可使患者年復發率降低5成,治療也更便利。口服新藥可使年度復發率顯著降低52%。相較於干擾素一週需施打3次,每日口服1粒的方式也是病患較為方便的治療選擇。
不過,在第一次使用口服免疫調節療法新藥也需要注意是否會出現緩脈或心律不整的症狀,至少要觀察6小時。
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建議積極接受治療與復健,而且要保持平和樂觀的態度,以及注意日常生活飲食,這樣能容易獲得症狀改善,患者才有機會回到正常生活。
- 多發性硬化症 口服新藥免打針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4日電)罕病「多發性硬化症」口服新藥納健保給付,適用手腳痛麻、退化無力的復發病患,省去打針之苦,每年還節省90萬元藥費。
26歲賴小姐是代表病例,她在9年前發病,突然昏倒,莫名手腳像綁鉛塊,不聽使喚,常常打翻飲料,曾尿失禁。她以干擾素注射治療,卻一打針就發高燒,反覆發作,直到改用口服藥物後,讓進入職場的她,燃起重拾金融工作的希望。
多發性硬化症是自體免疫系統攻擊中樞神經的罕見疾病,中央健保局統計這種病症的重大傷病領證人數共1117人。以往健保藥物包括干擾素、免疫調節劑、單株抗體製劑,都是針劑,9月1日起增列免疫調節劑,是唯一口服新藥。
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巫錫霖今天指出,口服新藥每顆藥費超過新台幣2400元,適用於注射干擾素卻復發率居高不下的患者,需要事先申請審核,通過審核後,可連續1年每天服用1顆,常見副作用是心跳變慢。
巫錫霖說,臨床試驗報告,與安慰劑相比,口服新藥可使復發率降低55%;在另一份與干擾素相比較的研究中,口服新藥可使年度復發率顯著降低52%。
巫錫霖表示,其他臨床研究顯示,多發性硬化症病患打針治病,近3成頂多堅持半年即中斷,或放棄繼續治療,主因是治療療效不符期待、無法忍受副作用和自我打針。1010924
南無阿彌陀佛,祝福印隆法師法體康泰,法師加油~ 弟子 常定 頂禮
回覆刪除感恩常定菩薩!
刪除有了口服藥,應該方便許多。法師可以試試看,也許成效會不錯。
回覆刪除祝福法師身体康泰,健康無恙。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僧~
雲來集菩薩:阿彌陀佛!
刪除其實不論打針或是口服,都只是抑制,讓發病次數減少一些而已。
末學已決定先放棄這樣的壓抑控制方式,因為已傷到肝腎了,
用禪觀、懺悔、中醫、飲食及復健按摩來調理與對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