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釋譯人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次釋譯人。
此經結集於西乾,流通於東土。「姚秦」者,紀翻譯之時也,揀非嬴秦、苻秦,乃後秦姚興在位時也。若言正統,當是東晉。以譯經在秦,故曰「姚秦」。「三藏」者,經、律、論也。「經」契一心,為定學藏;「律」規三業,為戒學藏;「論」甄邪正,為慧學藏。「法」者,軌持之義;「師」者,模範之稱。若受持三藏之法,以為自己師承,此自利釋;若通達三藏之法,能為人天師範,此利他釋。譯主兼二,故以稱之。
「鳩摩羅什」,譯主名,具云「鳩摩羅耆婆什」;此翻童壽,謂童年有耆德故。有謂什父鳩摩羅炎,母名耆婆,連父母為名。「什」者,善識此方文字之稱。
「譯」者,易也。謂易天竺之語,而為中華之言。周制掌四方之語,各有其官,北方曰譯,漢時譯官,兼善西語,因以稱焉。
筆記整理
姚秦 | 乃後秦姚興在位時也。若言正統,當是東晉。 以譯經在秦,故曰「姚秦」 | ||||
三藏 | 經 | 「經」契一心,為定學藏 | 若受持三藏之法,以為自己師承,此自利釋 | 譯主兼二,故以稱之 | |
律 | 「律」規三業,為戒學藏 | ||||
論 | 「論」甄邪正,為慧學藏 | ||||
法師 | 法 | 「法」者,軌持之義 | 若通達三藏之法,能為人天師範,此利他釋 | ||
師 | 「師」者,模範之稱 | ||||
鳩摩羅什 | 具云「鳩摩羅耆婆什」;此翻童壽,謂童年有耆德故。 有謂什父鳩摩羅炎,母名耆婆,連父母為名。 | 「什」者,善識此方文字之稱 | |||
譯 | 「譯」者,易也。謂易天竺之語,而為中華之言 | ||||
譯主既生,母即出家,得證初果。什年七歲,母亦令出家。日誦千偈,九歲隨母到罽賓國,依槃頭達多法師,習小乘經論。十二歲,其母攜還,至月氐北山,有羅漢見而異之,謂其母曰:『此子當善守之,如過三十五不毀戒,度人當不減□多,若破戒,祇為才明雋藝法師而已。』博通四圍陀典,五明諸論,陰陽星算等術,莫不窮微盡奧。及還龜茲,名蓋諸國。又從須利耶蘇摩,咨稟大乘,乃知從前學小之非,於是傳習大乘,廣求要義。後其母知龜茲運衰,辭往天竺,進證三果。臨行謂什曰:『方等深教,當闡秦都,但於自身少有不利奈何!』什曰:『菩薩之行,利物亡軀,大化得行,雖當鑪鑊無恨。』乃留龜茲,止新王寺,復到罽賓,為其師槃頭達多,具說一乘妙義,達多感悟,反禮為大乘師焉。自是道播西乾,聲流東震,我國亦景仰師名。
苻秦建元九年,有異星現於西域分野。太史奏曰:『當有大智德人,入輔中國。』苻堅曰:『朕聞龜茲有羅什,得非此人耶?』於是遣驍騎將軍呂光,率兵七萬,往伐龜茲。謂曰:『朕非貪地用兵,若得什師,即便退兵。』龜茲王勸師入秦,至西涼。呂光聞苻堅為姚萇所殺,乃自據涼上,即三河王位。萇即位,聞師名,屢請,光不允。子興立,復請不允。光卒,呂隆立。姚興伐涼,迎師至長安,待以國師之禮。乃集大德沙門八百餘人,從什受學。當弘始三年,因見舊譯經論,多與梵本不相應,乃新譯經論九十八部,凡三百九十餘卷。所譯此經,名《金剛般若波羅密》。
此經共六譯,一、什師,於姚秦弘始四年,居草堂寺所譯,是今名。二、菩提留支,於元魏時,住永寧寺譯,與什同名。三、真諦,於陳朝住廣州制止寺譯,名亦同。四、笈多,於隋朝住東都上林園譯,名金剛能斷般若。五、玄奘,於唐貞觀十九年還國,文帝迎住西京弘福寺譯,名能斷金剛般若。六、義淨,於天后證聖乙未還國,至睿宗景雲二年譯,與奘師同。
什師為七佛以來譯經法師,何以知之?昔道宣律師問天人陸玄暢曰:『什師所譯經論,何以迄今受持轉盛?』答曰:『此師為七佛以來譯經法師,甚得佛意。』又什師臨滅,集眾誓曰:『自以闇昧,謬充翻譯,若所傳無謬,當使焚身,舌根不壞。』果如其言。師舌當同諸佛廣長舌相也。
次,釋譯人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