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宗體篇:戒法—通敘戒法—示相彰名-雜簡-化制

 

第二項  雜簡

 第一門第一章第一節 戒法通敘戒法示相彰名-雜簡

 

 

第一支  化制

 第一門第一章第一節 戒法通敘戒法示相彰名-雜簡-化制

 

化制者,化教、制教,制教亦云行教[3]戒疏》「攝教分齊[4]中,雖以行教與制教別列,[5]但,此外鈔疏中,皆行、制二名互用,義蓋可通。[6]  戒疏雖局三輪,[7]但,此外鈔疏中,皆以化行或化制而分二教。資持云:[8]戒疏中,或約三輪,或約化行,或約化制,或約制聽。[9][10]取三輪,今用化行,[11]屬時用與,[12]未須和會。[13]

業疏[14]云:『自古詳教,咸分兩途。[15]化教則通被道俗,專開信解之門;[16]行教則局據出家,唯明修奉之務。[17]  濟緣釋云:『就文二教,[18]對明兩別:[19]道俗出家,[20]被機異也;[21]信解修奉,[22]立法異也。[23]戒疏云:何名化教?開演化導,[24]令識邪正,[25]教本化人,令開慧解,本非對過,而立斯教。[26]言行教者,起必因過,隨過制約,[27]言唯持犯,[28]事通止作。[29]戒律一宗,局斯教矣。[30] 

濟緣云:『十善、五停、[31]四弘、[32]六度,一切觀行,並化教業。[33]毗尼所詮,[34]開遮輕重,[35]一切律藏,並制教業。[36]化據理性,[37]理有順違。[38]制就教法,[39]教有持犯。[40]』已上皆見業疏記卷一 

資持云:[41]『一代時教,總歸化行。[42]開其信解,用捨任緣,[43]故名化教。制其修奉,[44]違反有過,名為行教。[45] 

鈔疏,簡別化、制二教之文屢見,其義大同,未能具錄。今就上文,列表於後,以示兩別。 

化教────通道俗開其信解令開慧解非對過立[46]十善五停等用捨任緣
制教(行教)局道制其修奉持犯楷定隨過治約[47]開遮輕重等違反有過

 

資持云:『問:五、八二戒,既是戒制,[48]應是行攝?[49]答:化教所攝。[50]』已上皆見事鈔記卷二

 南山律中,以十戒、[51]具戒屬制教,五戒、八戒屬化教。今案五戒、八戒,與常途之化教異。[52]正屬化教,義當制教,[53]義雖通制,而教終局化。[54]猶如四分律宗,正屬小乘,義當大乘,義雖通大,而教終局小也。[55](此意於宗體篇中屢明)  所以謂五戒等,義當制教者?如業疏云:如來設教,類同空界,[56]隨立一相,[57]攝修皆盡。[58]五戒被俗之法,[59]五體通道之規,[60]持犯相扶,[61]難遮齊則。[62](於後歸戒儀軌章首,具錄此疏文及濟緣釋義,宜檢尋之。)文據甚明,蓋無可疑。

 



[1] 雜:參雜,不單單一種相貌。雜簡:參雜來簡別。

[2] 化,化教:制,制教。化教:化制二教。在戒定慧、經律論三藏中,道宣律祖將之分為化制二教。化教屬於經論,制較唯獨說明律藏。

[3] 行教:佛制戒後,出家五眾必定要去實行。受了出家戒後,每一條戒都必須要守持奉行。

[4] 判教。(在卷一)

[5] 將行教與制教分別列出。

[6] 從義理來說,是可以相通的。

[7] 局限採取三輪判教。三輪(神足輪、說法輪、意念輪),神足輪及說法輪是屬於經論,意念輪屬於戒、律藏。

[8] 出於卷二。

[9] 指在戒疏》中的四種判教情形。

[10] 戒本疏》。

[11] 現在是採用化教及行教。

[12] 隨著當時的需要而來應用。

[13] 不一定需要融合會通(指三輪與化行(化制)二種判教)。

[14] 出於卷一。

[15] 咸分兩途:咸,都是。都是判為化制與化行二種途徑。

[16] 化教是指經論,融通出家與在家眾。專開七眾佛弟子,對於佛法的信心與智解。

[17] 行教是指律藏,針對出家五眾所制,說明止持與作持,包含了別行與眾行。

[18] 就著上文說明化行二教。

[19] 這一段文當中,說明二種不同。

[20] 指化教則通被道俗,行教則局據出家。

[21] 所加被的眾生,根機不同,通出家在家,或局限於出家。,即;修學佛法發何種心,就屬於何種根機。

[22] 信解修奉:指化教專開信解之門,行教則唯明修奉之務。

[23] 所建立的法度有所不同。

[24] 化教是開演教法,化導眾生。

[25] 使令眾生能夠認識,邪正因果的差別。

[26] 是為眾生開啟慧解所制,不像戒律是因為弟子過患而制。

[27] 言行教者,起必因過,隨過制約:戒律是因為弟子過患,因此佛陀制戒而加以約束。

[28] 在律藏當中,唯獨說明何者是持?何者是犯?

[29] 而持犯之事,是通於止作(止持、作持、止犯、作犯,此四種行門)。

[30] 斯,指行教,不通於化教。

[31] 五停心觀:多貪眾生不淨觀,多瞋眾生慈悲觀,愚痴眾生因緣觀,多散眾生數息觀,多障眾生念佛觀。以此五種來對治虛妄分別心。

[32] 四弘誓願。

2 則留言:

  1. 頂禮法師 感恩隨喜法師,請問法師 注釋33~注釋62 沒有顯示?另外整部在家備覽您有註解說明最後完成嗎?謝謝您

    回覆刪除
  2. 祈願 印隆法師 法體安康,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