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一花一世界

 今天(20120414)居士菩薩來幫印隆打掃,還試驗了小蘇打粉的超優清潔力(小蘇打for抽油煙機集油盒 )。因為在印隆住的社區附近,有幾棵櫻花樹。開得滿滿的櫻花配上翠綠的新葉,十分美麗!菩薩也將之拍照下來,讓不方便下樓賞櫻的印隆,透過照片賞櫻,也與大家分享。

居士菩薩真的很會拍,氛圍很好呢!



其實這是路邊的小野花,拍起來也很美呢!真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小花上面還有小蟲,正在盡情吸吮花蜜~


淡水一家店前的美短小貓~


關於「一花一世界」,剛好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引用如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摩柯枷葉問:如何能為離於愛者?

 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法相宛然,即為離於愛者。

 摩柯枷葉問:世間多孽緣,如何能渡?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變萬物皆不變,心不動萬物皆不動。

 摩柯枷葉問:此非易事。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摩柯枷葉問:何為?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春來花自棄,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這個「愛」,真是要十分注意小心!

佛陀所開示的十二因緣,造成眾生生死流轉不已的根本是「無明」,也就是對於「我」執著。凡夫因為執著五蘊和合的假我為實有,因此產生了愛染貪執,造作種種生死之業,妄受生死苦果。

「五蘊」是一種呈現的相貌,而「五取蘊」則是眾生流轉生死的根本原因。在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中有云:「苦者求不得,怨會愛別離,生老與病死,總由五蘊聚。所謂五蘊者,色受想行識,取識處處住,染著不能離。

所謂的「苦 」,有三種層次的涵義:苦苦、壞苦、行苦,一般我們對於苦苦及壞苦比較能直接感受到,也就是所謂的「八苦」及生住異滅等,但最難理解的,是「行苦」,也就是最根本的原因。

在「八苦」中,前七種苦是從我們對外物、境界、身心的關係中所說,但這些苦,是由於「五蘊聚」而有,這五蘊即是五類(五聚)不同的要素,也就是我們身心的總和,這五蘊自身存在著一切苦痛的癥結。

┌──對外物所引起的────所求不得苦
              ┌─怨憎聚會苦
五取蘊苦─ 對社會所引起的──┴─恩愛別離苦

            ┌─生苦
└──對身心所引起的──┤ 老苦
                                
   病苦
        
         └─死苦

五蘊到底是那五類呢?是「色受想行識」。
 一、色蘊:『變礙』;用現代的說法,就是物質與能。
 二、受蘊:『領納』;在內心觸對境界時,領受在心,引起內心情感的情緒作用。
 
三、想蘊:『取像』;就是認識作用。在認識境界時,內心就攝取境相,再加構想,聯想等,成為概念;依此而安立種種的語言或文字。
 四、行蘊:『造作』;是推動內心去造作的心理作用──意志作用,凡以思──意志為中心的活動,所有一切複雜的心理作用,除了受,想以外,一切都總括在行蘊裡。
 
五、識蘊:『了別』;內心的統覺作用叫做心,此心從認識境界的明了識別來說,叫做識。

色是物質的,受想行識是精神的。輪迴在生死中的眾生,就是這五蘊。我們所自以為是我,或是我的,其實都離不了五蘊,不外乎身心的活動,物質與精神而已。

「眾生」的五蘊,叫「五取蘊」,因為是從過去的「取」---煩惱而招感來的,取煩惱的妄想執著。

佛說有『四識住』法門:我們的「取識」(與煩惱相應的識),是不能沒有境界的,取識的境界,不外乎四事:物質的色;情緒的受;認識的想;造作的思。取識在這些物質的或精神的對象上,一直是處處住著,看作可取、可得、可住、可著的。「取,得,住,著」,識對境界有了染著,那境界的每一變動,都會引起內心的關切,所謂的心隨境轉,不能自主,就是如此!

這個「取」,就是因為我們把一切因緣起而假名施設的萬法看作是真實的,想像有一個永恆的「我」,一切以自我中心去思考與活動,於是對境到處執著,造各種善惡業而流轉不息。

若能正觀緣起法則,不取不著,就能斷盡煩惱,生死永習。涅槃境界的離繫之樂,就是「制而不隨煩惱轉」。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沒有這個「取」,就不會有這個「著」,人無我、法無我,就是如此而已!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