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轉引)護生命自覺營-高僧行誼

 

  今日在常黎菩薩的blog看到其護法鼓山生命自覺營的文章,覺得很不錯,謹引用與大家分享。

  如其文中所言, 聖嚴師父認為成為高僧有三個方向:
(1)是思想 (2)事蹟 (3)行誼,而其中以行誼最為重要。
  聖嚴師父認為成為高僧必需要:
(1)持戒清淨 (2)精進修行 (3)慈悲濟眾 (4)護持佛法 (5)住持三寶。

  在印隆剛出家時,師長 慧嶽長老,勉勵印隆要做一個「高僧尼」,而非「名僧」,重點在於以戒為師,弘揚正法,千萬不可沾染名聞利養。感恩師長的教誨,印隆將永記於心,依教奉行,願不負師長所期許。

-----------------------------------------------------------------------------------------------------------------------------------

護生命自覺營-高僧行誼

 

這次高僧行誼的課是由果光法師及常寛法師上的,這次的課程中我見到了不一樣的常寛法師,以前總覺得他很拘謹、很木訥,想不到法師居然有幽默風趣的一面,後來有位法師告訴我常寛法師很會講笑話,而且講笑話時自己都不會笑。以前也有人說(忘了是哪位說的),他說師父曾說常願法師是該說不該說的都說;而常寛法師是該說不該說的都不說。我現在真不知哪個才是常寛法師的本來面目?

在課程中主持的法師提問,二位法師認為如何才算是高僧?而師父又如何認定所謂高僧的?法師回答說,成為高僧有三個方向(1)是思想 (2)事蹟 (3)行誼,而其中以行誼最為重要。師父認為成為高僧必需要(1)持戒清淨 (2)精進修行 (3)慈悲濟眾 (4)護持佛法 (5)住持三寶。師父非常佩服太虛大師的悲願心,大師對後代的影響有:一、僧眾教育 二、建立清淨的僧團,只可惜太虛大師礙於當時現狀及圓寂的太早,所以第二項並未落實。師父在提到太虛大師時會哽咽落淚,師父也因受太虛大師的影響,所以非常重視教育及僧團的條規,另外師父也非常佩服玄奘大師的意志力。

常有人一見到師父就會掉淚,法師說那是一種熟悉感,多生未見今生再見的關係,而師父是個很難了解,但很好相楚的人。果光法師說他從小就生長在中科院,長大後也是在從事研究的工作,有次師父拿他所寫的論文給果光法師看,看完後法師問師父,為什麼您寫的我都看的懂?因為一般人寫論文很喜歡用別人看不懂的語論或名詞,這才能表示自己有學問。師父說:「我做研究是為了讓大家都可以實踐。」師父說佛教的經濟思想是“利合同均“。果光法師在美國時是做經濟研究的,他說西方的經濟是以最少的資源,滿足人類最大的願望;佛教的經濟思想是幫人得到解脫。法師說做研究是他的老本行,只是出家後就不再做了,而師父圓寂後為了紀念師父,所以又開始寫有關師父的思想行誼等不種類別的的研究,這也是他想念師父的方法。

不知道是哪位法師說:「生命是不斷的在做選擇,不斷向內心問,生命的方向是什麼?世俗看法與自己的看法有何不同?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清楚了就往前走。每個人的內心都知道自己要怎做,只是會受到旁人的影響,要堅持下去首先要了解自己,透過修行可以更了解自己。」另外,常寛法師說最接近師父的人不是侍者,而是在用師父所教的方法及心法的人。

  在剛學佛時,曾聽師父說:「只要你們在修行,師父就是跟你們在一起」這是我初始學佛的動力,所以大家不要坐在那裏懷念師父、感恩師父,心動就要馬上行動,用自己利益眾生的身心行為來供養師父,用學法、護法的心來供養師父,這才是師父所要的供養方式,這才是在盡為人弟子的孝道。
 
 
  在剛學佛時,曾聽師父說:「只要你們在修行,師父就是跟你們在一起」這是我初始學佛的動力,所以大家不要坐在那裏懷念師父、感恩師父,心動就要馬上行動,用自己利益眾生的身心行為來供養師父,用學法、護法的心來供養師父,這才是師父所要的供養方式,這才是在盡為人弟子的孝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