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如果內心能平靜,自然也能看清外在環境,遇事就不會執著

 

  剛才跟幫印隆打針的菩薩聊天,印隆很喜歡跟她討論與分享,因為她總是能觀察到生活上的一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如何用佛法來觀照。

  在今天的討論中,她提到在工作上,有時候會遇到一些態度較高傲的醫師,讓護士會覺得比較不好相處,或影響了工作的情緒。我們就以此為出發點,來探討面對境界時,應該如何處理?

  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面對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時,眾生總是很快就會貼上境界,而產生了情緒的反應,接下來就是產生身、語、意的行為,也就是所謂的三業--身業、語業、意業。也因為有這樣的業力,讓我們在生死大海中輪轉不已,受生死苦不已。

  如《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所說: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廣說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T09n0262_p0025a01-a12)眾生生死煩惱的根本在於無明,因為無明,而有了各式各樣身語意業的行為,再產生各式各樣煩惱痛苦的苦果,這就是生死之流。如果能從「無明」變成「明」,也就是能清清楚楚的知道諸法萬事無非是因緣何合而有,也會因為因緣和合而滅,就不會在生滅無常的境界上生起分別執著,因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我們要如何「覺」呢?就是讓內心能夠平靜,不起情緒分別,自然就能認清諸法實相,這就是覺者的智慧。就像當我們在要到某個地方時,因為心中只想要到目標,所有的情緒都放在要去的目標上,就看不到一路上其他的事物(這就是因為情緒所產生的分別);但那些事物原本就存在,只是我們沒有看到而已。覺者的智慧,就是無有分別執著,看得清清楚楚,知道的明明白白。

  因此,如果內心能平靜,自然也能看清外在環境,遇事就不會執著--自然就有智慧,能夠處理它也會放下它。

 

4 則留言:

  1. 謝謝法師
    教我們遇到事情處理的方法

    回覆刪除
    回覆
    1. 阿彌陀佛!

      感恩~末學自己也還在努力中~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