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要打坐久一點,所以就還是提早半小時到佛堂。今日的禮懺,在觀想《法華經》中十方佛時多用了一點時間,但還是在35分鐘左右就禮懺完畢。
禮懺後就接著誦持《法華經》第三品〈譬喻品〉,印隆忘記〈譬喻品〉其實也滿長的,所以持誦了約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所以今日禪坐的時間只剩下半小時,實在太短了,之後應該提早一小時可能比較恰當。
在誦持《法華經》第三品〈譬喻品〉時,裡面有很多「特別」的文字,如:
「譬如長者 有一大宅 其宅久故 而復頓弊
堂舍高危 柱根摧朽 梁棟傾斜 基陛隤毀
牆壁圮坼 泥塗褫落 覆苫亂墜 椽梠差脫
周障屈曲 雜穢充遍 有五百人 止住其中
鴟梟雕鷲 烏鵲鳩鴿 蚖蛇蝮蠍 蜈蚣蚰蜒
守宮百足 鼬貍鼷鼠 諸惡蟲輩 交橫馳走
屎尿臭處 不淨流溢 蜣蜋諸蟲 而集其上
狐狼野干 咀嚼踐蹋 嚌囓死屍 骨肉狼藉
由是群狗 競來搏撮 飢羸慞惶 處處求食
鬥諍樝掣 啀喍嗥吠 其舍恐怖 變狀如是
處處皆有 魑魅魍魎 夜叉惡鬼 食噉人肉
毒蟲之屬 諸惡禽獸 孚乳產生 各自藏護
夜叉競來 爭取食之 食之既飽 惡心轉熾……」
這些經文都是在譬喻三界火宅之可怖可厭,以世間文字相來看,其「意義」都是比較「負面」的,但是如果有人是以禮拜《法華經》(例如一字一拜)為修持功課者,遇到這些字是否也能像是對其他「莊嚴」的文字經文產生恭敬心呢?
今日在上明清禪學專題時,有同學提出「分別與分辨」的問題,老師就讓我們討論。印隆想,所謂的「分別與分辨」的差別,應該是對於眾緣和合之相,能以智慧善觀分明,而不加入情緒,產生了愛憎執取之心吧!
就像是十二因緣所教示的道理一樣,因為「觸à受à愛à取à有」而有了生老病死的生死流轉;若能善觀諸法實相,則心念將不會隨境而動,就不會背覺合塵—看到境界就貼上去,如此則能逆生死流,出離生死輪迴之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