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

善觀味患離,遊於畢竟空

   前幾天的英文佛學課程,提到「味、患、離」,是佛陀教導我們對諸法「如實知」的方式,簡單明瞭,印隆思維了幾天,覺得獲益很多,特別再提出來與大家分享。

   完整來說,是「性相、集、味、患、離」,共五個面向的觀念,在三藏教典中屢屢出現;佛陀要傳遞對任何事物的「如實知見」時,就是依這個準則教導。這個準則,就是佛陀說要「如實知」任何事物,必須要先知道與觀察它的五種屬性。所以,如果要徹底「如實知」某事物,可以從思考下列五個問題下手:

 1.它的「性」、「相」是什麼?這事物的特徵或性質是什麼?

 2.它的「集」是什麼?這事物從那裡生起?

 3.  它的「味」---吸引力是什麼?它的「樂味」,引誘人的特點、美味、誘惑是什麼?

 4.它的「患」---猛烈的毒性是什麼?它的過患---嚴重的危害,隱藏在其中會傷人的邪惡力量是什麼?

 5.「離」---脫離它影響力的善巧是什麼?我們要取得勝利的善巧是什麼?要脫離這事物影響力的善巧是什麼?

 對任何事物,如果從這五個觀點去學習、去觀照,「如實知」諸法實相之理,你就會戰勝它,不再心有所著。

 

  有時候佛陀會省略前二點,直接講解後三點,教導我們如何真實而客觀的看待事物。他說一個人對於人生欲樂的享受,有三件事必須了了分明,這三件事就是指「味、患、離」:

1.      味:欲樂的對象與欲樂的享受。(the pleasure of life---該事物誘人的本質是什麼?

2.      患:欲樂的惡果、危險、以及其它不如意處。(pain and sorrows---過患的本質,該事物傷人的特質是什麼?

3.      離:從欲樂得解脫。(freedom from them---出離的本質,戰勝該事物的善巧又是什麼?

  舉例來說,如婚外情,「味」是一個令人動了七年之癢的人兒出現;但其「患」可能就是帶來身敗名裂、家庭破碎;「離」就是那戰勝七年之癢的欲望,我們可以和對方成為好友,彼此的家庭都能保持幸福和樂。

   這是一個比較世間的例子,其實所有的事物、情緒、感覺等等,都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來觀察,因此我們應該常以這五種屬性看世間。基本上的第一點:「味」,就像是誘餌一樣,引誘我們沉溺其中,昏昧無知,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就看不見也聽不到其他的一切,當願者上鉤時,就被鉤住在世間而不得逃脫。如果我們可以透過觀察萬事萬物的「味」、「患」、「離」,徹底明瞭每件事物,了解緣起緣滅的道理,不再產生貪瞋癡的執著與煩惱,這就是聖者的境界,也就是能出離。

   佛陀的教導,都是非常直接與清楚明白的,他不會講一大堆文字名相讓我們困惑不已,這非佛陀說法的本意。依照這個觀察諸法「味、患、離」的原則,「如實知」修學佛法,則轉染成淨將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實踐的修行方式,不是談玄說妙,遙不可及。

   讓我們開始從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做練習,以這五種屬性(原則)來觀察世間,我們將見到這個世間的外表充滿了「味」,而內在則隱藏著「患」,就會了解世間如幻境,就不會因此迷戀與執著。所有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都可以用這五種屬性來觀察,都你認清諸法實相之理時,則不會再生愛、取,當下照見五蘊皆「空」!就像菩薩一樣:「菩薩清涼月,遊於畢竟空」。因為清楚,所以再也沒有什麼可以鉤住你、纏住你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