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一句話:「想像的需要,浪費時間與金錢,最後又要斷、捨、離,很辛苦!」真是一語切中了眾生的問題啊!
現在市場的行銷與廣告手法,用盡各種方式,撩起購買慾。若是腦波與其對上,就會購入或許不是那麼需要的東西。
「想像的需要」,我們在取得一件物品之前,是否真有好好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在貪得無厭的追求下,不但使自己非常疲累、煩惱與痛苦,也會對別人造成困擾;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眾生而不自知。
印隆自己也是一步步走過來,最大的改變開始,是出家前整理父母的遺物,雖然能送的都送出,但還是留了一點作為「留念」的小物品。後於弟弟突然往生時,看著從他那裡收回的全家照片等,突然感覺一切過往雲煙,現在看到這些東西會有所感覺的只剩印隆一人,但我為什麼要讓自己起心動念呢?
因此就選了一天,將所有照片、小時候製作的卡片,父母的日記與信件、學歷證書等……,將俗世的一切過往盡付一炬,願火焰化紅蓮,皆得清涼自在!
另一就是預立遺囑,印隆已做公證,[1]若於身後還有餘款,全數交給寺院。另外還擬了一份清單,說明往生後的遺物要給那些人或如何處理,主要就是佛桌、法器、輔具、書籍等,也會不定期檢視物品;這樣的做法能讓身外之物流到最精簡,因為不想太麻煩以後幫印隆處理後事的法友。
「捨」與「不捨」,都在一念之中。而世事無常,如果突然遭遇變故,是否還有機緣處理?他人處理是否能合己意?還來得及決定,其實是有福的。
假借著紀念等等各種理由的貪愛與難捨,往往是纏縛自己不得解脫的關鍵。那些令自己放不下的執念,正是修行上的障礙。把難以放棄而卻也不再使用的物品開始,逐漸捨離執著,成就解脫之道。
一切緣起緣滅的物質,在人生中,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雖然在世間必須有一定的生活需求,但是要以厭離心「善取所需」──所謂的「厭離心」,就是不染著五欲之樂,取用需要的部份即可。廣行善法而增上資糧,不為衣食所困擾羈絆,心中清楚明白何為「需要」與「想要」?讓生命充滿自在安詳!
◎ 20220314-整理俗家文件準備燒化
◎ 20220414-燒化俗家遺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