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在學院的過堂,早齋的菜以簡單營養為原則,有二道菜,一道是蛋白質、一道是葉菜類,通常要搭配當天早上的主食,主食則是固定的:週一:麵包+牛奶(奶粉沖泡);週二:稀飯+白飯;週三:饅頭+豆漿;週四:拌麵或麵線+白飯;週五:白飯+稀飯;週六:饅頭+米漿;週日:稀飯+白飯。
在週一為麵包與牛奶,為一週一次,是同學們很期待的。那天早齋的菜也會比較清淡,不用配飯都可以。
週三和週六有豆米漿,豆漿要自己磨豆與烹煮;米漿也是要自己炒花生、米,此有「豆米漿組」的輪值同學負責,之後會提到。
另外,一週有一次的「熱豆腐淋醬油膏」,再加上一道炒青菜,那天真的超清淡!許多成長期的青少年,一定要再補充,不然都覺得有點餓。
早齋因為不用花太多時間,所以典座會提早準備午齋,這樣對於第三節下課的我們,時間才來的及。
午齋與藥石都是三菜一湯,一道葉菜類、一道蛋白質、一道中間菜,還有一道湯。「蛋白質」是較下飯的,如麵腸炒酸菜、榨菜豆乾絲、滷花生麵泡、素燥、滷黃豆、滷豆包、菜咖喱、日式咖喱、番茄蜜豆包等。「中間菜」則是不鹹不淡,大多是瓜類料理之類的。
另外,大約一兩週會有一次「副主食」,這也是同學們喜愛的,如:炒麵、炒米粉、炒冬粉、番茄湯麵、紅燒麵等。這一天典座會比較辛苦,但是看到大家吃得歡喜,一切都值得了!
典座執事讓平凡的食材變成滋養色身的甘露,煮出具有清淨、柔軟、如法、鹹淡甘辛適中的美味佳餚。所以說「法輪未轉,食輪先轉」,以歡喜供養大眾的心操辦飲食,以廚房為道場,料理出菩提法味。
佛門有云:「金衣缽、銀客堂、珍珠瑪瑙下厨房。」[1]典座烹調齋飯,所結的緣又多又廣;雖然多而廣,且是一處養深積厚的所在。如法的辦造飲食,能令修行者身心康健、神清氣爽,日見其功。因此「珍珠瑪瑙下厨房」這句話,就是指典座工作成就修行的重要性。
◎ 行單:珍珠瑪瑙下廚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